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肿瘤 CT 表现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0例脾肿瘤(良性13例,恶性17例)均行CT 平扫+增强检查,其中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8例,征象典型及病史明确16例。结果良性肿瘤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多数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病变,1例血管瘤为等密度。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可显示点状或小片状钙化。增强扫描,血管瘤显示延迟均匀强化特点,淋巴管瘤内间隔可轻度强化,脾囊肿无强化。脾错构瘤的钙化和脂肪组织肿块为其特征性表现。脾脏恶性肿瘤多较大,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脾淋巴瘤表现为脾肿大或多发结节样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 CT 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及 B 超检查,CT 多可作出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肝淋巴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相关临床资料证实的11例肝淋巴瘤的CT表现,原发性肝淋巴瘤1例,继发性肝淋巴瘤10例,采用螺旋CT平扫与增强(动脉期及实质期)检查。结果 1例原发性肝淋巴瘤,CT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稍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10例继发性肝淋巴瘤,1例为单发肿块,9例为肝内多发结节或肿块。所有病例平扫为稍低密度,密度均匀,边界较清:增强后8例无明显强化,2例实质期出现轻微环状强化。结论 多数肝淋巴瘤表现为肝弥漫性侵润,CT不能发现,少部分病例表现为肝结节或肿块,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CT表现可以提示诊断,结合病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皇旭辉  沈健  毛新峰  方海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61-1162,F0004
目的 探讨脾脏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图像.结果 脾脏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脾脏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18例脾脏淋巴瘤中,弥漫结节型3例;多发肿块型7例,其中4例出现病灶相互融合,1例病变内见出血;巨块型8例,其中6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出现不均匀强化,2例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内可见血管漂浮征.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脾脏淋巴瘤的形态、大小及强化方式,对脾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L的CT与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其中单发结节型2例,多发结节型3例,弥漫肿大型4例。CT平扫7例呈稍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8例肿块密度均匀,1例中心见囊变坏死,均无钙化。动态增强:8例呈均匀轻度强化,1例中心伴囊变,囊壁呈环状明显强化,实性区呈不均匀中度强化。3例甲状腺包膜完整,6例病灶甲状腺包膜不完整,侵犯邻近结构,4例伴颈部或上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论 PTL具有一定CT特征,以弥漫肿大型多见,沿甲状腺轮廓塑形、膨胀生长,多呈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确诊仍需结合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而确诊的12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粟粒型脾结核2例,CT表现为脾脏弥漫性肿大,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2)结节型脾结核5例,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或混杂密度结节灶,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3)脓肿型脾结核3例,CT表现为多个干酪性结节灶相互融合,液化坏死形成较大的囊性病变,边缘轻度强化,周围可伴有卫星灶。(4)纤维钙化型:2例,表现为脾脏内散在点状钙化灶。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呈环形强化;其它脏器结核9例。结论脾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肝母细胞瘤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 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CT表现?结果:肿瘤CT表现体积较大?不均匀低密度病灶,其中位于肝右叶 11例,肝左叶 5例,肝内弥漫性病变 4例,11例肿块内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多个结节状或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密度低于肝组织,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其中10例肿块中见弥漫分布多发小囊,4例见包膜强化,3例瘤内可见迂曲血管?随访,2例发生肝内多发转移,5 例发生肺部多发转移,1例发生肝门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及门脉癌栓形成,伴有腹水1例?结论:CT是肝母细胞瘤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对血管的侵犯情况,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运用诊断标准对确诊为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1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双肺多发病变3例,单肺多发病变5例,单肺孤立病变3例。其中:肺内肿块型5例,肺炎型4例,既有肺内胂块又有斑片影的2例。8例行增强CT的均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病灶内未见明显坏死液化区;伴有胸腔积液的有2例,胸膜增厚的2例。11例患者中有3例行开胸手术,术后病检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另外8例均行OT导向下穿刺活检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其中以结节肿块型和肺炎实变型最常见,结节肿块周围出现磨玻璃影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脾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多发脾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瘤19例。结果恶性肿瘤CT常表现为实质性或囊实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原发性肿瘤呈实质部分明显或中度以上强化,转移瘤以边缘强化为主;MR表现:淋巴瘤结节于T1、T2大多均呈等信号,有时可表现为他低信号;增强后早期为低信号结节,延迟呈等信号。转移瘤T2WI极少数呈低信号。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脉管瘤常见,CT多表现为低密度或囊性病变,增强后均匀强化或边缘呈晕状强化,血管瘤具特征性延迟强化。MR明显优于CT和动态增强CT,增强T2WI具有典型的“白炽灯”征。脉管瘤MR显示病变内含低信号分隔影,T1、他均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或部分边缘强化。结论认识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C的CT检查资料,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单发3例,2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3例多发,表现为单个较大肿块伴多发子灶。肿瘤最大径1.8-8.5cm。2CT表现:均无肝硬化背景,CT平扫均为实性低密度肿块或结节,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5例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3例门脉期持续强化呈不均匀稍高密度,2例门脉期开始廓清呈低密度。1例单发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结论 PHNE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表现为肝内单发低密度肿块或一较大肿块伴多发子灶,增强后肿瘤大多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少数表现为轻中度持续强化,CT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罗秋红  程敬亮 《中原医刊》2007,34(14):27-28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3例均有MRI平扫和增强资料,其中2例有CT平扫和增强资料,3例仅有CT平扫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中9例为单发,4例多发,共有19个病灶。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5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组织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13例MR平扫中,T1WI上11个病灶呈等信号,8个病灶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12个病灶呈等信号,7个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12个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7个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囊变坏死区无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胞质及水分少,核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CT表现。方法对11例PPL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或肿块型6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4例;病灶边缘清楚1例,边缘模糊5例;边缘有分叶3例,毛刺征2例;5例病灶密度均匀。肺炎或肺泡型4例,均表现为单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病灶位于支枪管周围或胸膜下,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周围见晕征。混合型1例,肺区见不规则肿块影,周围见分叶征,内见支气管充气征,两肺见多发结节影。增强扫描,8例呈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PPL病灶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支气管充气征、中度-明显均匀强化、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特点可提示本病,但确诊仍需病理。  相似文献   

12.
李群  高斌  王嗣伟  陈琪宝 《安徽医学》2006,27(2):122-124
目的探讨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3型:多发节型,主要表现为多个低密度灶,轻度强化,密度均匀;单发肿块型,主要表现为肾内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累及肾周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邻近淋巴瘤侵犯肾脏型,主要表现为肾周脂肪囊内软组织肿块,包绕肾脏及肾门血管、输尿管,与后腹膜或肾门肿大淋巴结相连。结论继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分,病灶密度均匀,轻度强化是继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普遍特点,肾周肿块伴肾脏功能减低,而肾脏形态无明显改变是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27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仁义  张霞萍  叶孟 《重庆医学》2007,36(7):637-63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纤维内窥镜(7例)、手术(20 例) 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中胃15例,小肠9例,大肠3例.原发性胃淋巴瘤 CT 表现可分为3类: (1) 弥漫浸润型9例;(2)节段型6例;(3)息肉型本组资料0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分为2类:(1)肠壁增厚型7例;(2) 肿块型5例, 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到中度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27例中有4例合并肠套叠,9例合并有腹腔均匀强化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本病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粘膜改变.结果 18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呈弥漫浸润型11例,肿块型5例和节段溃疡型2例.16层CT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14例,不均匀4例,16层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  相似文献   

15.
脾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脾血管瘤的CT表现。评价增强CT扫描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脾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5例单发,3例多发,平扫;病灶表现为圆形或卵圆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其中6例密度均匀,CT值30-40Hu,2例肿块内分别见更低密度影和粗大钙化,增强扫描:1例早期表现为肿块边缘结节状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但肿块边缘更加清楚,延迟期4例(4/5)表现为等密度强化。结论 延迟期等密度强化是脾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当发现脾脏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且怀疑血管瘤时,应作增强扫描并延时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扫描表现。结果15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形成型12例,管壁浸润型1例,腔内生长型2例。肿块形成型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肿块10例,等密度肿块2例;动态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肿块周边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4例均匀性强化,2例不均匀性强化,1例肿块中央始终无强化。3例动脉期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进一步强化;2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开始强化;延迟期增强。围管浸润型表现为胆管不规则的增厚;1例腔内生长型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强化结节;1例腔内生长型表现为胆管扩张,未见肿块。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2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中,单发10例,多发2例,共15处病灶。8处呈团状等或稍高密度,5处病灶形态不规则,中心有低密度坏死区,2处呈沿脑室周围分布的大片的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7处病灶明显均匀强化,5处病灶呈环状强化,3处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可对多数脑内原发性淋巴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何徽 《中外医疗》2014,(12):177-178,180
目的:探究观察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MRI)表现,分析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11例临床MRI表现。结果11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患者中6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计18个病灶。10个位于大脑半球,2个基底节,脑室内5个,1个右侧背侧丘脑及基底节。MRI显示11例病变均为局灶性肿块,瘤周重度水肿4例,瘤周中度水肿6例,瘤周轻度水肿1例。MRI扫描T1WI大多呈略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信号增强后病灶大部分都为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MRI能够无创诊断该病,诊断过程中应警惕各类不典型MRI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型)7例,肿块内及周围伴有条状、管状肝内胆管扩张2例,肿块内钙化2例;不规则树枝状肿块(胆管周围浸润型)3例,均伴肝内胆管扩张;胆管腔内结节状肿块(腔内结节型)1例。动态增强:5例肿块型扫描早期呈边缘强化,延迟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2例肿块型动脉期显著强化,极度延迟强化,未出现延迟完全充填。胆管周围浸润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略低密度,延迟期呈稍高密度,周围扩张胆管呈放射状至截断,胆管壁可见增厚强化并向肿瘤外聚拢而成星芒状。腔内结节型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延迟呈低密度。其他征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3例,邻近肝包膜皱缩2例,门静脉侵犯表现为线样征2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志军  赵艳蕊 《北京医学》2021,43(8):815-8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直肠淋巴瘤的CT和钡灌肠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8-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直肠淋巴瘤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X线及CT检查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及特征.结果 7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均为B细胞来源.6例行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其中3例表现为肠壁僵硬、肠腔略变窄,1例可见扁平状隆起,1例表现为黏膜下孤立结节,l例表现为黏膜下多发充盈缺损.7例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肠壁增厚4例(为偏心性增厚,厚度2.3~4.7 cm),结节或肿块3例,所有病例增强均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病灶内无明显坏死区.结论 CT所示直肠肠壁增厚与钡灌肠肠腔狭窄不成比例(肠壁增厚明显而管腔狭窄不明显),直肠管壁增厚且密度均匀,增强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等影像学特征,对直肠淋巴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