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超声分子成像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针对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原理、发展及其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制备靶向结合活化血小板的脂质超声造影剂的新方法,评价制备的靶向超声造影剂体外与血栓靶向结合的能力。方法:首先合成荧光标记的,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赖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多肽-棕榈酸化合物(KGDS-Palm)。采用“超声-高速剪切”法,以带荧光FITC的KGDS-Palm为主要原料之一,制备靶向脂质超声造影剂。马尔文公司粒径测定仪检测微泡大小及分布;Coulter计数仪分析浓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KGDS多肽与微泡的结合情况;流式细胞仪评价多肽与微泡的结合效率;观察靶向微泡在体外的稳定性;采用体外血栓模型,检测靶向微泡与血栓靶向结合的特异性。结果:KGDS靶向超声造影剂呈淡黄色混悬液,微泡浓度约为1.5×109/mL,平均粒径为1.5 μm,98%的微泡小于5 μm。荧光显微镜显示靶向超声造影剂表面呈明亮的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KGDS结合效率为90.04%;体外4 ℃保存48 h后微泡浓度及粒径无显著改变;体外靶向及其拮抗实验证实,靶向超声造影剂与血栓特异性结合。结论:采用“超声-高速剪切法”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靶向造影剂的制备及纯化;KGDS靶向超声造影剂稳定性好、靶向结合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3.
唐红 《西部医学》2013,(4):481-483
靶向超声造影剂是指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超声造影剂表面,使其能主动地与靶器官或靶组织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并通过超声造影技术显示靶器官或组织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产生特异性超声靶向分子显影。近年来,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就靶向超声造影剂的显影原理、组成及理化特性、制备及超声靶向分子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等研究现状与展望做一述评,以供基础与临床的广泛、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使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对超声生物效应的深入研究,各种兼具诊断治疗双重作用的超声探头及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制逐渐成为热点.靶向超声微泡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或药物有效运载工具,通过携带基因或药物对肿瘤组织靶向释放,介导肿瘤细胞坏死、凋亡以及肿瘤微血管的栓塞和阻断,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目前,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卵巢癌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以HER2受体为靶点的靶向聚合物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观测其理化特性、体外肿瘤靶向性及体外超声显像效果。方法: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法构建HER2靶向聚合物微泡,测定其粒径、电位,评价其稳定性。在体外肿瘤靶向性实验中观察其与HER2(+)的乳腺癌细胞BT-474以及HER2(-)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结合情况。并观察靶向聚合物微泡体外超声显影效果。结果:HER2靶向聚合物微泡平均粒径为(1.78±0.37)μm,平均表面Zeta电位为(-37.40±5.74)mV。12 h内靶向聚合物微泡粒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靶向聚合物微泡在体外对HER2(+)肿瘤细胞具有特异靶向性。体外超声显像显示靶向聚合物超声造影剂呈细腻均匀的点状密集高回声。结论:HER2靶向聚合物微泡稳定性好,靶向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体外超声显影效果,为进一步进行体内肿瘤靶向超声造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十年来超声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超声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临床上已应用于包括肾脏、甲状腺、乳腺等多个器官疾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靶向微泡的出现更为超声分子影像提供了可能。微泡造影剂也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或基因载体,通过局部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实现药物或基因的定位释放,可以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关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中的进展,提高研究级临床认识水平,必定能促进超声微泡造影更多、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之后,与相应受体结合,增强了目标病灶的成像信号,可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及靶向治疗等。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还能通过微泡进行靶向药物或基因递送。纳米级的靶向造影剂还可透过血管内皮进入组织间隙内进行成像或治疗。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的研究目前多停留在临床前实验阶段,有一些临床试验已经在人体中开展,初步证实了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杨淼 《医学综述》2010,16(14):2218-2221
靶向微泡造影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靶向微泡造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现就此项新技术在超声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能够靶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特异性脂质微泡,观察其对微血栓、体外人工血栓的粘附效应。方法用RGDS(Arg-Gly-Asp-Ser)耦联的方法构建靶向微泡,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微血栓的粘附效应。另在体外制作人工血栓模型,在二维超声下观察微泡造影剂对声学信号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聚集后加入经构建的靶向微泡,最后粘附在血小板微血栓周围;而加入普通微泡的对照孔则未见这种粘附效应。体外血栓模型中,未加微泡的血栓超声图像周围边界模糊,加入靶向微泡后血栓图像边界明显增强。结论血小板受体特异性靶向微泡对血栓有明显的趋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血栓的超声信噪比。对血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亚丽  高云华 《西部医学》2005,17(4):392-394
超声造影剂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肿瘤血管的靶向显影和治疗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陈少敏  宾建平 《医学综述》2008,14(7):1026-1028
利用超声微泡表面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或通过特殊处理将特定配体连接于超声微泡表面可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靶向超声微泡经静脉注入后能靶向性聚集并较长时间滞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中,并通过对比超声产生分子水平成像。实验研究表明,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可无创性的定量评价靶组织或靶器官的"炎症",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制备携Gαi2 C-末端肽段(Gαi2ctp)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可行性及靶向性.方法 根据Gαi2ctp的质量将靶向微泡分为0.5、1.5、3 mg/L三组,利用静电吸附法制备Gαi2ctp靶向微泡,通过检测微泡大小、携带率来探索其最佳结合剂量.选取最佳剂量进行动物实验,复制犬房颤模型,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张梦婷  赵云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3):117-120
超声作为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重要手段,在AIS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可评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对AIS进行诊断并评价其预后;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及其包载递送的溶栓药物还能起到溶栓效果。本文对超声在AI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靶向超声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是当前医疗领域中研究的热点,超声微泡造影剂到达靶组织后,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可实现微泡所携带的基因或药物等向目标组织的转移释放,局部浓度大大提高,介导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及肿瘤组织微血管栓塞阻断等,从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1].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BR55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靶点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可用于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诊断准确率。国外已有学者应用BR55进行人体超声分子成像,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文从BR55组成及特性、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BR55在评估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能够靶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特异性脂质微泡,观察其对微血栓、体外人工血栓的粘附效应。方法 用RGDS(Arg-Gly-Asp-Ser)耦联的方法构建靶向微泡,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微血栓的粘附效应。另在体外制作人工血栓模型,在二维超声下观察微泡造影剂对声学信号的影响。结果 血小板聚集后加入经构建的靶向微泡,最后粘附在血小板微血栓周围;而加入普通微泡的对照孔则未见这种粘附效应。体外血栓模型中,未加微泡的血栓超声图像周围边界模糊,加入靶向微泡后血栓图像边界明显增强。结论 血小板受体特异性靶向微泡对血栓有明显的趋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血栓的超声信噪比。对血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国外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法、靶向制备技术、体内过程和物理原理,并讨论了其在治疗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亮凯  张波 《医学研究杂志》2024,53(4):177-180, 184
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UMI)是一种特异性的超声成像技术,可同时完成解剖和分子成像,在分子水平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治疗以及疗效评估。微泡(microbubbles,MBs)是最为常见的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UCAs),在其表面连接特异性抗体或配体构建靶向微泡(targeted microbubbles,tMBs)可实现UMI。平台化靶向微泡(multitargeted microbubbles,MT_MBs)是一种专用于临床前研究中的商业化MBs,可在短时间内实现tMBs的构建,并规范化tMBs的制备过程和成像步骤。但是,目前人们对于MT_MBs知之甚少。因此,本文将对MT_MBs的成分、结构、特点、优势、UMI相关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不足之处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携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检测其一般物理特性及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CXCL12抗体连接到声诺维微泡上,制备成靶向超声微泡,作为实验组,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微泡的结合率及稳定性,体外粘附性实验观察靶向超声微泡与卵巢癌细胞的结合能力.以未连接CX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与超声显像性能。方法 通过改进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一般特性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VEGFR2抗体耦联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体外寻靶能力进行初步评估,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观察体外显像效果。结果 PLGA超声造影剂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分散性好;在体外寻靶实验中,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造影剂能够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到血管肉瘤内皮细胞(SVR)表面;体外超声成像实验中,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呈点状细密高回声,后方回声无衰减。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能够在体外与VEGFR2高表达的血管肉瘤内皮细胞特异性靶向结合,且体外超声显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