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Karam JA,etal.J Urol,2011,185(2):439-444〕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初次诊断肾细胞癌时就已经发生了转移。局限性或根治性肾切除后,也可能出现高达40%的局限性肾细胞癌转移,一直以来转移瘤的切除被认为是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全部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细胞癌 (下简称肾癌 )的主要手段。1890年Czerny 首先报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 ,但是由于并发症大限制了它的应用。1950年Vermooten提出 ,位于肾脏外缘的有包膜的肿瘤可作局部切除而保留肾脏。1963年Robson等确立了根治性肾切除术作为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标准手术并一直沿用至今。根治性肾切除的含义是 :在肾周围筋膜之外切除病肾 ,并切除同侧肾上腺、近段输尿管和区域淋巴结。根治性肾切除术之所以提高了生存率是由于术中先结扎切断肾动静脉以阻断手术操作引起的血道转移 ,切除肾周…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肾细胞癌(RCC)患者是否同时切除肾上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手术时肾上腺受侵犯发生率的研究,相反很少有关远期肾上腺受侵犯发生率(包括同侧和对侧)或长期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6 1岁。舌下肿物 3月余。查体 :肿物位于舌系带处 ,息肉状 ,广基 ,表面不光滑细颗粒状。患者于 2年前患肾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切除标本 1个 ,2 5cm× 2cm大小 ;表面附部分舌黏膜。镜检 :由比较一致的肿瘤细胞组成 ,瘤细胞较大 ,不规则形 ,胞质丰富 ,内含嗜酸性小颗粒 ,核大不规则 ,异型性明显 ,肿瘤细胞显实性巢状或梁索状排列 ,部分区域腺样排列 ,血管丰富 ,有坏死 ,肿瘤表面被覆鳞状上皮 (图1,2 )。keratin(+) ,vimentin和CEA(+)。病理诊断 :肾腺癌 (颗粒细胞型 )舌转移。讨论 肾腺癌是临床比…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9岁,曾因肾透明细胞癌接受左肾切除术,后接受干扰素、化疗及口服抗肿瘤药物治疗;1年半后接受心脏搭桥手术;4年后心脏CT血管造影复查,发现纵隔左侧肿物,接受头部、腹部及盆腔检查,考虑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CT:纵隔左侧软组织密度 相似文献
6.
肾细胞癌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8 2 6年 Konig第一个描述肾脏肿瘤以来 ,人们对其认识日益加深。肾脏肿瘤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肿瘤 ,占全身肿瘤的 0 .4%~ 3%。肾肿瘤中以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较为常见。Waldeyer于 186 7年证实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肾细胞癌大量表达与多重耐药相关的 P糖蛋白 ,该蛋白可将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泵出细胞 ,从而对多数化疗药物耐药。体外应用 P糖蛋白的抑制剂可逆转肾细胞癌对表阿霉素的耐药 [1 ]。目前 RCC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药物疗效欠佳 [2 ] ,虽应用环孢素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中国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肾细胞癌(aRCC)患者101例,所有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 mg,2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根据 RECIST 1.0实体瘤评价标准联合影像学结果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应用 NCI-CTC-AE 3.0毒性评价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疗效评估显示: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32例,稳定(SD)50例和无效(PD)14例。总体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症状缓解率(SAR)分别为36.6%(37/101)、88.1%(89/101)和86.1%(87/101)。影像学分析发现:在早期治疗后,肺脏转移灶直径缩小且 CT 值降低。出现单纯肺脏转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脏器转移或多脏器转移的患者(P=0.001)。生存分析显示:3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个月,1年生存率为76.8%。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乏力、手足综合征和腹泻。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改善中国 aRCC 患者的 PFS 和1年总生存期(O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出现单独肺脏转移或Ⅲ~Ⅳ度不良反应的 aRCC 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疗效更佳。但上述结论还需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结膜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8年2008年收治的21例眼睑结膜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局限在眼球结膜和部分穹窿结膜受侵犯者行单纯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部分或全部结膜及眼睑受侵犯者行局部肿瘤切除联合眼睑重建及液氮冷冻治疗;眼睑和球结膜广泛受累,无法进行眼睑重建者行眼眶内容物剜除术。结果 21例中,7例行单纯肿瘤切除合并冷冻治疗,其中5例痊愈,2例复发;10例行局部肿瘤切除并进行眼睑重建,其中7例痊愈,3例复发,复发病例作眶内容摘除;4例肿瘤侵犯范围较宽而无法保留眼球者行眼眶内容物摘除。术手3例死于肝肺转移。结论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瘤的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眼睑重建视肿瘤侵犯范围而定,冷冻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70岁。因突发腰痛、血尿3天入院。发病无明显诱因,B超及CT均提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肾癌可能性大。术中见左肾约14 cm×8 cm×4 cm大小,肾下极有一球形肿物,4 cm×3 cm×2 cm大小,质硬。临床诊断:左肾多发性肿瘤。病理检查巨检:送检左侧肾切除标本,15 cm×7 cm×4 cm大小,肾下极可见一个球形肿块,直径约3 cm,切面灰黄色,肿块与相邻肾实质界限清楚,实性质软。肾髓质或肾中间部分内有灰白色乳头状肿物,5 cm×3 cm×3 cm大小,质实而硬。在标本两侧每隔1~2 cm做数个平行切面,可见两者相互孤立。镜检:肾下极肿瘤,瘤细胞为多边形,胞界清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晚期肾细胞癌患者19例,男16例,女3例,中位年龄54(35~70)岁,随访时间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原发肾脏病灶手术切除17例,穿刺病理证实2例。肾透明细胞癌17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例。治疗方案:舒尼替尼50mg,每天1次,4/2方案,治疗4周停2周为1个治疗周期;至少每2个周期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疗效。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可评价疗效18例,1例因患者经济情况停药。11例患者仍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停药,6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中低危患者14例,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PFS)18个月,尚未测出中位生存时间。高危患者4例,中位PFS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5个月。根据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共16例患者服药超过2个周期,2个周期评价部分缓解(PR)2例(12.5%);疾病稳定(SD)14例(87.5%)。共10例患者服药超过4个周期,4个周期PR1例(10.0%);SD6例(60.0%);疾病进展3例(30.0%)。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口腔溃疡、高血压、味觉改变、乏力、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下降等,发生的Ⅲ级不良反应为手足反应2例(11.1%)、呕吐1例(5.5%)、白细胞降低1例(5.5%)、血小板降低1例(5.5%)、浮肿1例(5.5%)。通过对症支持及减量,不良反应可以控制并耐受。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控制率较高,大部分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部分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成人恶性肿瘤的2%~3%。世界范围内,肾癌的死亡病例每年超过100000例。在美国,2007年肾癌发病率呈稳定增高,约有新诊断病例51190例,死亡病例12890例阳]。我国目前虽无准确的发病统计,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各地区肾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均有上升趋势,男女比例约2:1,城市高于农村。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伴单发转移灶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3年肾癌伴单发转移和。肾癌根治术后复发单个转移共5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除2例脑转移行放疗外,49例均行转移灶的外科切除辅以干扰素治疗。结果:17例肾癌根治厦转移灶切除(1例放疗)治疗,总的平均生存期26.3个月。34例复发单个转移灶手术切除(1例放疗)后,总的平均生存期为41.9个月。肾癌根治切除术后复发转移间期在1年内的,转移灶切除后平均生存30.5个月,超过1年复发转移的为61.8个月(P〈0.05)。肝和脑转移灶术后疗效较其他部位的转移灶预后差。结论:对肾癌伴单发转移和根治术后复发单个转移应行肾癌厦转移灶的外科切除,可延长生存期;1年以上复发转移间期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Zuo-Feng Xu MD PhD Hui-Xiong Xu MD PhD Xiao-Yan Xie MD PhD Guang-Jian Liu MD Yan-Ling Zheng MD Ming-De Lu MD DMSc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0,29(5):709-717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in differentiating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from renal angiomyolipoma (RAML). Methods. One hundred nineteen patients with 126 renal lesions (33 RAMLs and 93 RCCs) who had undergone CEU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ll of the lesions were histopathologically or clinical prove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using low–acoustic power modes and a sulfur hexafluoride–fille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 The baseline sonograms and CEUS imag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consensus by 2 radiologists. The tumor echogenicity, enhancement patterns, and degree of enhancement at different phases were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EUS in differentiating the two diseases was compu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On CEUS, the features of wash‐out from hyperenhancement or isoenhancement to hypoenhancement over time (observed in 3.0% of RAMLs and 71.0% of RCCs; P < .001),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observed in 12.1% of RAMLs and 74.2% of RCCs; P < .001), and an enhanced perilesional rim (observed in 3.0% of RAMLs and 79.6% of RCCs; P < .001) achie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CCs and RAMLs. Early wash‐out and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or peritumoral rim enhancement yielded the highest diagnostic capability in differentiating RCC from RAML. The corresponding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accuracy were 88.2% (82 of 93), 97.0% (32 of 33), 98.8% (82 of 83), 74.4% (32 of 43), and 90.5% (114 of 12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CEUS features of early wash‐out,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and an enhanced peritumoral rim highly suggest RCC, whereas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and prolonged enhancement are characteristic manifestations of RAM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s valuable in differentiating RCC from RA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肾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9例肾癌患者的术前CT评估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肾癌CT征象中的肿瘤边缘特征与术后病理所示的假包膜情况有一定的关联性rs’=0.6700(p<0.05)。不仅如此,肾癌的是CT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rs’=0.7932(p<0.05)。结论:在肾癌外科治疗中,CT检查对于手术方式选择和确定手术范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
原发性肝癌的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毒性较大,且不敏感,临床应用效果较差。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如格列卫(Glivec)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依瑞沙(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样,分子靶向治疗在肝癌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等方面~[1]。本文就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