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西紫杉醇及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THP)和环磷酰胺(CTX)的化疗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致心脏毒性的反应.方法 83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A组42例给予多西紫杉醇75mg/m2+THP 40 mg/m2+CTX 600 mg/m2;B组41例给予紫杉醇175 mg/m2+THP 40 mg/m2+CTX 600 mg/m2进行治疗4疗程监测其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CG监测相关心脏毒性效应的心律失常、ST-T改变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第1疗程前的4.76%、4.87%及第2疗程前的7.14%、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前的16.66%、41.46%及第4疗程后的30.95%、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THP+CTX的化疗方案致心脏毒性的作用小于紫杉+THP+CTX的化疗方案,就其对心脏副作用小方面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心脏超声对预测蒽环类药物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9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应用表阿霉素剂量为75 mg /m2,进行2~6个周期,随化疗进行体内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不同,动态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心脏超声变化,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较化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化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较化疗前轻度增大、左室射血分数较化疗前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化疗药物对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中,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心脏超声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更为敏感,具有对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通过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能及早在心肌损伤亚临床阶段发现其心脏毒性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Tei指数监测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10月在我院住院接受蒽环类药物化(ATc)疗的乳腺癌患者共32例,均采用治疗前自身空白为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每周期75 mg/m~2,共化疗6个周期.患者在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前以及每1个治疗周期后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Tei指数测量.结果 ATC化疗后,随ATC累积剂量的增高,LVEF逐渐降低,但高(66±3)、中(67±4)、低剂量组(68±4)与治疗前(6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ATC累积剂量的增高Tei则逐渐升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高、中、低剂量组与治疗前Tei指数分别为:(0.50±0.11)、(0.45±0.11)、(0.40±0.07)、(0.37±0.03).其中,中、高剂量化疗组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i指数比LVEF更能敏感地检测出ATC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对心肌、心功能的影响,该技术有望成为评价ATC化疗后早期心脏毒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50例依据化疗6周期后有无心电图异常分为心脏毒性组和心脏正常组,检测化疗前及化疗后1、6周期血浆BNP的含量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情况。结果心电图异常12例(24.0%),心脏毒性组基线BNP水平高于心脏正常组(P<0.05),2组化疗第1、6周期后血浆BNP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心脏毒性组明显高于心脏正常组(P<0.01);2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毒性组仅第6周期LVEF低于心脏正常组(P<0.05)。结论 BNP作为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指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石一涵  陈燕  邢雷  杨光伦 《重庆医学》2023,(11):1633-1638+1644
目的 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经病理学诊断的乳腺癌患者62例(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化疗前后机体免疫检测报告等;选取同期73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化疗方案前后机体免疫检测指标。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T细胞亚群数量及百分比。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化疗方案AC方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TAC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加环磷酰胺)6周期、AC-T方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加多西他赛)8周期化疗后,3组患者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普遍降低;总淋巴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降低;CD3+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升高。结论 化疗可激活机体免疫中的抗肿瘤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乳癌患者蒽环类药物(ATC)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10月在本院住院的乳癌患者共72例,按是否接受化疗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未接受化疗;化疗组50例,又按化疗剂量分为2个亚组:低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中高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dLA),左室内径(dLD),右室内径(dRV),右心房上下径和左右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lIVS),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A峰速度之比(E/A),Tei指数.结果:各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A<1为异常标准,对照组正常,低剂量化疗组、中高剂量化疗组分别有2例(8%)、8例(32%)有舒张功能指标E/A的异常.各组间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化疗组与对照组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评价乳癌患者ATC心脏毒性有价值的临床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经胸冠脉超声心动图监测蒽环类药物的早期心脏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经胸冠脉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分枝及冠脉血流储备(CFR),评价其监测蒽环类药物对心脏早期毒性作用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肺癌),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50例,根据病理种类,蒽环类药物剂量相同。每周期治疗前后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和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A)、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枝内径、心电图及CFR。结果本组治疗前LVEF、E/A、CFR无变化;治疗后第二周期即出现CFR值降低,随治疗周期越长,CFR值越低,第三周期出现E/A比值变化,第四周期出现LVEF下降及心电图变化。结论经胸冠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用于监测蒽环类药物对心脏早期毒性作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用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的11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1例,患者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加右丙亚胺(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比值为10:1);化疗组56例,常规接受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治疗.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年,两组采用心肌钙蛋白、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完成、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时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 与仅接受蒽环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接受右丙亚胺治疗的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蒽环类药物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右丙亚胺对其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对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肿瘤医院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蒽环类药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水平,心电图QT间期延长情况及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T)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后cTnT、c Tn I值,超声心电图LVEDD、LVESD、LVET较化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QT间期延长1-2级有7例,3-4级0例;对照组cTnT、c Tn I值、LVEDD、LVESD值化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T值化疗后和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QT间期延长1-2级有18例,3-4级2例,其中1-2级较观察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在预防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肿瘤外科2013.12~2015.12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依据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分组,其中对照组(n=38)采用CAF方案(5-氟尿嘧啶+吡柔比星+环磷酰胺),观察组(n=38)采用TAC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9%,低于观察组84.2%,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脱发、血小板降低、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及神经毒性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脱发率为100.0%,白细胞降低率为92.1%,高于对照组63.2%、60.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行新辅助化疗时TAC相较于CAF方案效果更优,且可耐受毒副作用,具体治疗时需结合实际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联合三维超声心动图全自动左心定量(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HeartModel,3D-HM)技术在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55例,根据化疗第4周期内心电图情况将患者分为心电图正常组(n=19)和心电图异常组(n=36)。分别于化疗前(T0)、化疗第2周期(T1)及第4周期(T2)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等参数;2D-STI技术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表达在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时心脏毒性中的意义,并进一步阐明右丙亚胺预处理对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AC-T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d1;表阿霉素100 mg/m2,d1;多西他赛75 mg/m2,d1)化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研究组蒽环类药物化疗前行右丙亚胺预处理。在化疗第1周期的前1 d、化疗第4周期后第1天、化疗第4周期后第7天,分别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oBNP)、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水平,以ELISA法测定血清MDA水平,并检测化疗前后心脏功能状态。结果:在4个周期AC化疗后第1天和第7天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清NT-poBNP和GPB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4个周期AC化疗后第1天和第7天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清SOD和M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4个周期AC方案化疗后第1天、第7天,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LV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DA在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中异常高表达,SOD在化疗中持续降低,且均与患者心脏损害密切相关。右丙亚胺预处理具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右丙亚胺降低MDA水平、升高SOD水平,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183例乳腺癌患者接受非密集型AC-T方案(吡柔比星70 mg+环磷酰胺0.8 g+多西他赛100 mg,21 d/周期)、剂量密集型ddAC-T方案(吡柔比星85 mg+环磷酰胺1.0 g+紫杉醇290 mg,14 d/周期)及其他化疗方案(铂类、吉西他滨等)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化疗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第一周期与后续治疗周期FN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N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8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67.21%(123/183),Ⅲ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在ddAC-T方案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转移性乳腺癌56例,应用多西他赛加入5%葡萄糖水250ml中静滴,吡柔比星加入5%的葡萄糖水100ml静滴,环磷酰胺加入20ml生理盐水静推。21天为1疗程,一般6~8疗程。结果:(1)治疗效果:56例中有效45例(80.36%),其中完全缓解7例(12.50%),部分缓解38例(67.86%)。(2)不良反应:骨髓抑制54例(96.43)、恶心呕吐55例(98.21%)、过敏5例(8.93%)、心脏毒性14例(25.00%),脱发56例(100.00%),轻度静脉炎6例(10.71%)。结论:化疗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预防性用药,化疗期间密切观察药物毒副反应并给予相应护理,有助于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丑时化疗与普通时间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的比较,评价丑时化疗是否具有减毒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每组完成3程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丑时(1:00-3:00)化疗,对照组普通时间(14:30-17:30)化疗.定时观察血液分析、肝功能及恶心、呕吐情况,评估化疗毒副作用,通过监测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指标评价丑时化疗的安全性.结果 在第1、第2、第3程TAC/TEC化疗过程中,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第2、第3程TAC/TEC化疗的任一疗程中,血红蛋白、血小板、氨基转移酶(ALT、AS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除相关监测指标外,在过敏反应、心脏毒性及外周神经系统毒性、肾毒性等副作用方面,两组均未发生影响生命安全事件.结论 丑时化疗在减轻TAC/TEC新辅助化疗所导致的恶心、呕吐方面优于普通时间化疗,在减轻血液学毒性相关粒细胞、白细胞缺乏方面优于普通时间化疗.丑时化疗能有效缓解部分TAC/TEC新辅助化疗所导致的毒副作用,此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陈剑琼  吴芳芳 《安徽医学》2019,40(6):627-631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后左室三维斑点追踪参数变化,分析整体面积应变(GAS)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增高的相关性,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判断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和肿瘤科住院的79例无心脏疾病症状和体征,且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6个周期AC化疗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并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2周期、化疗第4周期、化疗第6周期4个阶段的24 h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数值及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轴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数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应变参数判断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同时测量血清Hs-c Tn T浓度,分析Hs-c Tn T与GAS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各阶段Hs-c Tn T浓度较化疗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所有测值仍在正常值范围内;化疗第4周期、化疗第6周期时GAS和GLS测值与化疗前、化疗第2周期的GAS和GLS测值分别比较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第6周期时GCS测值与化疗前、化疗第2周期的GCS测值比较也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周期中GRS测值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后常规参数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化疗前并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化疗阶段GAS与Hs-c Tn T浓度呈负相关(化疗第2周期r=-0. 250,P=0. 023,化疗第4周期r=-0. 274,P=0. 012,化疗第6周期r=-0. 338,P=0. 00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中,GAS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 815),以GAS的绝对值小于31. 5%,判断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敏感度为81. 9%,特异度为80. 3%。结论三维斑点追踪应变参数尤其是整体面积应变,可以较好地辅助临床医师早期发现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的左室收缩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乳腺癌病人在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药物后采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早期左心室功能 改变,并探讨左室整体三维应变参数对检测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 2016-03 ~ 2018-03 期间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的女性乳腺癌病人 30 例,均接受 6 周期的 TAC 联合化疗方案。分别检测病人接受 3 DST 后的化疗前基础状态、化疗 3 周期、化疗 6 周期后的左室壁整体收缩期应变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 GLS) 、径 向应变( GRS) 、圆周应变( GCS) 及面积应变( GAS) ,同时应用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室舒张末容积( LV- EDV) ,左室收缩末容积( LVESV)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每搏输出量( SV)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 E/A 值。结果: ( 1)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 3 周期及 6 周期后病人左室 EDV、ESV、LVEF、SV 及 E/A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2) 化疗 3 周期完成后左室 GLS 较化疗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周期化疗完成后左室 GLS、GAS 均较化疗前显著减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具有剂量累积性,且早期损害不易显现。三维超声斑点追 踪技术可以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所引起的心肌损害,为临床及时调整方案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DEC与ECF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到我院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女性患者93例,按照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两组,DEC组48例和ECF组43例,其中(1)DEC方案:多西他赛75mg/m2+表柔比星50mg/m2+环磷酰胺5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1d(2)ECF方案:5-氟尿嘧啶500 mg/m2+表柔比星60mg/m2+环磷酰胺6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1d;两个方案均行4个周期,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毒副反应。结果:DEC组OR、p CR较ECF组高(P0.05)DEC组在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和心脏毒性反应高于ECF组(P0.05),其他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脱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DEC方案的疗效优于ECF方案,在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和心脏毒性反应高于ECF方案,但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于不同心脏基础情况乳腺癌患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方法选取40例乳腺癌症患者,分为心脏正常组和心脏高危组,每例分为化疗前、化疗6周期后2个阶段;并选取20例未化疗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在各阶段行RT-3DE 检查,应用 QLAB 软件获得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并定量分析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化疗前,3组检查者的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形态较为一致,起伏有序;心脏正常组及心脏高危组的 RT-3DE 各测量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6周期后,心脏正常组及高危组的曲线形态改变明显,走形高低不一,同时这两组患者中部分测量参数较化疗前有所增高,这两种改变均以高危组改变更为明显(P <0.01)。结论蒽环类药物对于左室心肌的收缩同步性有影响,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柔红霉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柔红霉素化疗后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脏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柔红霉素化疗,剂量为120-1160mg,时间为3月-5年。观察化疗前后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色多谱勒的变化。结果心电图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ST段、T波的改变较常见,QRS波低电压早期可出现,血清心肌酶以CPK—MB、LDH、HBDH升高为主,当累积剂量〉400mg时升高更明显,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A比收缩功能指标LVEF更敏感。出现更早,这些均是柔红霉素心脏毒性的重要标志。结论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彩色心动图有效地监测柔红霉素对心脏毒性作用,及时控制药物剂量以预防和减少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