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食物与药性的相互作用巴文燕食性与药性有共同的内容,具有相互作用的结果。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须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反之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降低药物的作用。热证病人用药寒治疗的同时适当吃些宗性食物;寒让病人用热药治疗的同时适当吃些补性食物,则治疗...  相似文献   

2.
吴树良 《养生月刊》2005,26(12):1072-1077
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食物的食性、药物的药性均有“四气五味”之分,即寒、凉、温、热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食疗,食养正是利用食物食性之气味特点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偏胜,使机体恢复健康有序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3.
陆华 《光明中医》2013,(7):1493-1494
药食同源是说药物和食物是同一种基源。卫生部分布的87种药食同源的品种,均属不同的五行分类。传统中医药认为,药物与食物的药性和食性与五行分类关系密切,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对药性和食性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药食的五行分类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自古有"药食同源"之说,因为药物有性味、功能、主治,食物也同样有性味、功能、主治,而且有些食物本身就是药物。 1食物对药效的影响 主要是食物的食性对药物的药性的影响和因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而影响药效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物以类聚,按类划分物质是认识了解使用该物质的前题,通过对古代药物本草、食物本草的分类方法的演变分析,得出分类方法是伴随着药性、食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同时分类方法又能促进人们对食性、药性的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用”,食物应用得当,也可起到治疗的作用。食物之所以有美容作用,是由于食物也和药性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平)四气(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即食性同药性。所以,正确地运用食物的四气和五味,也是自然美容法。温性食物有温中、补虚、驱寒的作用,适宜于虚寒体质的人食用。具体食物有羊肉、牛肉、狗肉、鹿肉、鸡肉、羊奶、牛奶、鲫鱼、鳝鱼、熊掌、酒、辣椒、姜、胡椒、葱、蒜、韭菜、香椿、山楂、桃、红糖、核桃、蜂蜜、粟米、粳米、黄米、山药、橘子、柿饼、甜瓜等。寒凉性食物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  相似文献   

7.
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有补益、利水、驱寒、散风、清热解毒等作用,所以食物可以与药物相扶相承治疗疾病,食物在某种情况下可助药性,也可不同程度的减弱药性,故在临床中准确的辨证配膳对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疮疡病人的治疗与饮食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8.
中医护理工作中饮食调护与药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服药是辩证施护关键环节,提高服药效果的基础是掌握食、药性味、归经、及其功能。明确食药同源的关系,食药配伍合理,食性与药性相顺应就能增强药物的作用,药效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则会降低或减弱药物的治疗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论蒙医药的药性与"药能""药力"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治疾病是以药为主的。药物一般都包含着治病的药味、药能、药力。这些功能对“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起着平衡作用 ,在患病器官的康复中起着协调作用 ,但是最终去病根还是药物的功能起着主要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是药的“药性”功能起着主要作用 ,这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通过药物总的作用 ,及自身的药性和药力、药能 ,进一步掌握药物的筛选和分辨 ,正确实用都有很大的帮助。蒙药的药性是 17个药能的精华 ,是药的药力及药物的主要形成基础。蒙药的药性概念虽然范围很广泛 ,但是药的药性就是药物包含本身的原有的内部药性。蒙…  相似文献   

10.
曹佳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3):453-458
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药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是揭示药性作用分子机制的基础.该文将来源于同一科的植物药称为“亲缘药物”,基于网络分析从药物所包含化学成分的微观层面上探讨亲缘药物的药性特征.首先,依据所含化学成分构建可以表示植物亲缘关系的药物网络.网络结构表明网络中同科亲缘植物药呈聚集状态,这符合植物学中亲缘科植物化学成分相关的理论,说明该网络可以表达药物之间化学成分相近程度.然后,分析该网络中药物之间间的药性关联关系,研究发现同类药性在网络中普遍相连,同时还存在“药性空洞”现象——某个药物的多数相邻药物具备某个药性,而该药物不具备此药性.最后,以毛茛科和伞形科植物的药性特征与化学成分物质基础的关系为例,证明了聚集程度紧密的同科亲缘药物的药性相似,而不同亲缘科的植物药只要其化学成分相近且其重叠的化学成分特异性强,其药性也非常有可能相近.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建立《伤寒论》方剂药性特征数据库及食物药性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基于《伤寒论》方剂药性特征的食物配比方法。结果表明,在食物药性确定的前提下,不仅所述方法技术可行,而且可以根据目标方剂药性特征,有效地得出食物配比中的食物组成,实现食物配比方案与目标方剂在作用及功效上的相似,为食物配方提供了定量方法,推进了药性理论与配伍理论的应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但如果不懂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或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20分) 1.具有补肺胃之阴作用的药物有(沙参)(麦门冬)。2.既能止咳平喘,又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有(杏仁)、(苏子)。3.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性”的药物有(天南星)、(生地黄)。4.具有“引火归元”作用的药物有(肉桂等),具有鼓舞气血生长作用的药物有(肉桂)。5.具有“载药上行”的药物有(桔梗),具有“引血下行”的药物有(牛膝)。6.具有重镇安神作用的药物有(龙骨),(朱砂等)。7.既补肾阳,又补肾阴的药物有(菟丝子)。8.具有清退虚热,解暑,截疟作用的药物有(青蒿)。9.善于驱绦虫的药物有(鹤草芽)、(槟榔)。10.黄芩安胎主要取(清热)的作用,续断安胎主要取其(补肝肾,养血)的作用。11.药性“沉降”一般具有  相似文献   

14.
李春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05-1609
1 概 述有毒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毒” ,在中医药学中一般系指药性之“偏” ,即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言 :“凡可辟邪安正者 ,均可称为毒药。”以药性之偏来矫正机体气血阴阳之偏 ,是药物治病的原理。但是 ,在中医药全部药品中 ,大约有 15 %的药物 ,其性刚烈、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相差不远 ,使用稍有不慎 ,就会造成损害脏腑、伤及气血的严重后果 ,甚至致人死亡。这些药物 ,习惯上称为有毒中药。不过这种“有毒”的含义 ,系指药物引起机体功能或组织器官损害的能力 ,和前面所说的“药性之偏”颇有不同罢了。本文所说的有毒中药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中药药性组合的概念出发,探索“老药”抗癌新作用,为“老药新用”提供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方法以气阴两虚型肺癌为例,通过分析中医抗肺癌的治则治法,依据功效-药性组合关系,整理出中医抗肺癌所需要的药性组合模式,筛选符合此标准的化学药,预测其具有抗癌作用。结果筛选出符合益气、养阴药性组合模式的15种化学药,其中2种是临床使用的抗癌药,另有4种非抗癌化学药物具有抗癌作用。结论基于药性组合模式发现“老药”抗癌作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于“老药新用”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食物的“性”基本分为三个方面,即寒凉类,平类及温热类。生活和临床应用食物应以“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平性可用于寒热两方面为原则。如应用蛋类食物补益身体,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中药性味与现代药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性味指“四性”、“五味”。“四性”又称“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平)四种不同的药性。中药药性的论定是通过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的总结,按现代医学观点,主要是根据其药理作用来确定。一般认为: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性,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如石膏、  相似文献   

18.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酒的药用价值,并广泛用于防病、治病。近现代以来,受到酒与化学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酒在中医药中的部分传统用法被大幅简化,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挖掘整理了酒在中药制药与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用法,总结出“以酒炙药,矫药性”“以酒浸药,行药势”“以酒煎药,激药性”“以酒服药,引药力”“以酒敷药,促药性”等基本观点,并从现代视角归纳常用酒类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酒对药物吸收的作用以及酒与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旨在继承发掘酒在中医药中的特色用法,认识酒的科学内涵和临床价值,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陈思颖  张冰 《河南中医》2023,(4):535-538
张冰教授认为,“平衡”为人体生理活动的核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失平”所致,治疗关键是“复平”,养生保健的目的是“维平”。中药因其偏性不同而分阴阳,临床用药中,除了审证求因,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外,还应兼顾药物的药性、功能、偏性以及患者体质,有主次地兼顾矛盾双方,变中调平,不因用药造成新的失衡。对于药性、功能的调平,一是根据药的偏性,在用药物纠正疾病偏性的同时,又防止药物对人体产生新的损害,具体方法有:寒温并用、升降同调、润燥相合、气血同调、刚柔并济、阴阳相求等;二是将平和药物配以峻烈药物,不使药力太过,出现新的紊乱;三是善用药性平和之品。药性是中药的本质特征,药效是药性的正向表达;药物的峻烈之性和其对人体的损伤,即其毒烈性,是药性的负向表达。要权衡二者,用其效而避其毒,从小剂量开始,中病即止,切勿用药太过。  相似文献   

20.
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药性科学内涵与性效规律研究,本文提出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具有某类传统功用的中药为研究对象,以药性组合为切入点,通过药性组合间的研究结果对比,在整体层次上发现传统功用与药性组合的客观规律,在单味药层次上明确药性的药效特点与代谢特征,在分子水平层次上揭示药性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其效应的组织分布,从而建立中药“证候-功效-药性”系统网络,阐释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