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食管源性胸痛是指由食管疾病或食管运动异常所引起的以间隙性前胸痛为发作特点的一类疾病。笔者近年来运用指针疗法合乌梅丸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4例均为本院消化内科患者,其中门诊54  相似文献   

2.
谢胜  冯金娟 《河北中医》2009,31(1):47-48
食管源性胸痛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引起,主要表现为胸骨下疼痛,严重时剧烈疼痛,甚至可放射至后背、肩部、颈部、牙齿和耳后等部位,多伴有烧灼感、嗳气、泛酸等临床表现。其发病高峰为40~60岁,多以间隙性胸痛为发作特点。2005—06-2008—03,我们应用食管宣痹汤治疗寒湿型食管源性胸痛86例,并与吗丁啉合奥美拉唑治疗7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谢静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1):625-625
观察戌己丸合失笑散治疗食管源性胸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5例食管源性胸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用戌己丸合失笑散加味,对照组65例用雷尼替叮、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0.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戌己丸合失笑散治疗食管源性胸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胸痛是许多心脏病患者需要会诊的原因,而阐明胸痛的原因是内科医生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尽管经常有非心源性的原因,但是心脏疾病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鉴别胸痛的病因至关重要,不同病因预后也显著不同。胸痛不单来源于心脏,也可来源于其他组织:①胸内各种非心脏结构如主动脉、肺动脉、肺支气管树、胸膜、纵隔、食管和膈肌;②颈或胸壁组织包括皮肤、胸壁肌肉、颈椎、  相似文献   

5.
1病历介绍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发作胸闷、胸痛2a,加重1d入院。2a前患者行走时出现胸闷、胸痛,持续10^+min,休息后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绞痛”后无诱因以上症状反复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1d前饮酒后上述症状再发,心前区剧烈持续疼痛,伴胸骨后压榨感,在外院静滴硝酸甘油症状无缓解,急诊入院。患者高血脂症病史1a;  相似文献   

6.
徐光林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84-1886
目的:观察以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起的反流性胸痛的疗效.方法:柴胡陷胸汤加味辛开苦降,理气宽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反流性胸痛42例(治疗组),与麝香保心丸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的胃食管反流性胸痛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烧心、反酸、嗳气等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82%,对照组为38.10%;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总有效率治疗组57.00%,对照组为11.11%.以上3个方面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GERD引起的反流性胸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徐光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84-1886
目的:观察以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起的反流性胸痛的疗效.方法:柴胡陷胸汤加味辛开苦降,理气宽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反流性胸痛42例(治疗组),与麝香保心丸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的胃食管反流性胸痛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烧心、反酸、嗳气等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82%,对照组为38.10%;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总有效率治疗组57.00%,对照组为11.11%.以上3个方面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GERD引起的反流性胸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黄慧花  税典奎 《陕西中医》2023,(1):104-107+111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税典奎教授认为食管源性胸痛的病机多与“气、痰、郁、湿、瘀、热”有关,病位主要在食管、胃,与肺肝脾三脏密切相关,多由脾气虚弱,脾失健运,肝气郁结,胃气上凌于心胸而发病。将其分为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汤合左金丸),胆胃郁热证(黄连温胆汤合小柴胡汤),肝胃郁热证(丹栀逍遥散),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脾肾阳虚证(温氏奔豚汤),胸膈郁热、瘀血阻滞证(血府逐瘀汤),附医案一例。  相似文献   

9.
从肺胃论治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东 《中医杂志》2005,46(11):813-814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越过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逆流入食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上腹部灼热感,胸骨后烧灼感,突发胸骨后、剑突下疼痛、呕吐,卧位时加重;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只有饱胀感、嗳气、心绞痛样胸痛,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咳喘、胸闷,以夜间为主,或饱食后、进食酸性食物后咳喘,症状表现顽固性、难治性.其临床诊断可通过24小时连续食管内pH值监测、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端压力测定、食管内镜检查及食管黏膜活检等确定.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最常见的食管源性病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胸痛极易混淆,在临床上需认真鉴别,以便明确诊疗。心与胃位置相邻,经络相通,生理与病理上相互联系,心在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心胃相关”理论为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提供了理论基础。脾胃虚弱,推动无力,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脾虚,肝木乘克脾土,肝胃不和,气郁日久,郁而化热,热扰心神,胃气挟火热上逆,日久耗伤阴血。因虚致瘀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胸脉瘀阻,引起胸痛。本文基于“心胃相关”理论从“虚、郁、瘀”角度出发,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食管高幅蠕动收缩 (HAPC)是食管非特异性动力障碍疾病的一种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典型的慢性间歇性发作性胸痛、吞咽困难、胸口烧灼感、反胃等.本病极易与冠心病、食管癌、返流性胃炎等混淆而造成误诊.现将临床近年收治的 HAPC患者 18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食管黏膜炎性病变,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等损伤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理想,因此备受关注,有关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广泛展开。现将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痛、胸闷、乏力、大汗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短期内常见的四大主要症状,其中胸闷胸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气虚、血瘀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胸痛的主要病机,但依据情绪性胸痛、血管牵张性胸痛、微循环障碍性胸痛、食管反流性胸痛病理基础的不同,病机各有侧重,宜病证结合,在治疗原则和方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食管源性胸痛多由返流性食道炎及食道平滑肌痉挛引起,发病高峰年龄为4 0~6 0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严重时可为剧烈疼痛,甚至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牙齿、耳后等地方,酷似心绞痛。多数患者伴有烧心、反酸症,临床较易与心绞痛鉴别。但有些患者无明显伴随症状,且多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RE是是十分常见的消化动力性疾病,关于其发病率尚不清楚,有报道国内普通人群胃镜检出率为5%。临床上多表现为烧心、胸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学将之归属于“胸痛”、“反胃”、“嘈杂”、“泛酸”、“胃痛”、“噎膈”等范畴。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动力药,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等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RE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RE是是十分常见的消化动力性疾病,关于其发病率尚不清楚,有报道国内普通人群胃镜检出率为5%。临床上多表现为烧心、胸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学将之归属于“胸痛”、“反胃”、“嘈杂”、“泛酸”、“胃痛”、“噎膈”等范畴。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动力药,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等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RE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例1。男,13岁。因“反复咳嗽12年,发作性呼吸困难2年”于2004年5月入我院儿科。出生1年后开始发病,反复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泡沫状痰,偶为脓痰,间断发热,盗汗,消瘦,无咯血及胸痛,无皮疹,前十年生活自如,进两年来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病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肺炎住院治疗,经行抗炎后治疗肺炎能够好转。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泛指因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退变,而造成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受压变形,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患颈椎病后,有时会出现类似心绞痛样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医学上称为颈源性胸痛,即指颈椎病引起的类似冠心病心前区疼痛。  相似文献   

19.
<正>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溃疡、纤维化,表现出胸痛、反酸、烧心、嗳气等,影响生活健康。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等,但是疗效未达到预期效果,复发率高[1]。RE发病日渐增多,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降低患者生活水平,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创伤,中医有几千年治疗RE的经验,历史悠久,在疾病早期应该介入中药治疗,加强抗反流作用。安胃降逆方和胃降逆,调畅气血,常用于治疗恶心呕吐。本研究应用安胃降逆方治疗RE患者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药对组合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又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或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约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70%左右。这类患者虽无食管黏膜的破损,但具有烧心、反酸等典型的GERD症状及声嘶、咳嗽、胸痛、腹胀等不典型的GERD症状和食管外表现,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RE)相似,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同,而对强力抑酸剂PPI的治疗反应差,患者的反复就诊及重复检查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近年来该病日益受到重视。2005~2007年,我们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采用药对组合法治疗NERD40例,并与雷贝拉唑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