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浆液性渗出可能是转移性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的首发表现 ,仅仅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别是诊断上的一个挑战。大多数抗体可以识别腺癌 ,但缺乏识别间皮细胞的特异性抗体。calretinin是一种 2 9kD的钙结合蛋白 ,正常情况下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中表达。已有报道它对间皮瘤可选择性标记 ,而大部分腺癌却缺失。为了评价其鉴别间皮瘤和腺癌的特异性 ,我们收集了 15个转移性腺癌浆液性渗出物的 2 1个石蜡细胞块 (胃肠道 1块 ,乳腺 8块 ,肺 12块 ) ,9个恶性间皮瘤的 16个细胞块 ,用calretinin的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定义为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组免疫组化指标包括CK5/6、calretinin、WT1、HBME-1、CD141、Ber-EP4、Moc-31、AE1/AE3、B72.3、EMA、CEAv、iment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6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和32例肺腺癌中CK5/6、calretinin、WT1、HBME-1、CD141、Ber-EP4、Moc-31、AE1/AE3、B72.3、EMA、CEA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calretinin、CD141、WT1、CK5/6、EMA、Ber-EP4、B72.3、CEA、AE1/AE3和viment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HBME-1和Moc-31的表达差异不显著;间皮瘤最敏感的抗体是CD141、Vim和AE1/AE3,其次是HBME-1、WT-1、calretinin、EMA和CK5/6,而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alretinin,其次为CD141、WT-1和CK5/6。在肺腺癌中,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AE1/AE3(100%),其次是EMA、CEA和B72.3;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EA和B72.3,其次是Ber-EP4。结论CD141c、alretinin、WT-1v、imentin、CEA和B72.3一组抗体兼具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恶性间皮瘤和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膜穿刺活检中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膜转移性腺癌140例及上皮型恶性间皮瘤56例,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5/6、CK8/18、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间皮细胞(MC)和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Cal)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胸腹膜转移性腺癌组织中CK5/6、Vim、MC和Cal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组织(2.9%vs 100%,4.3%vs 80%,5%vs 93%,3.6%vs 95.3%,P<0.05);而CK8/18、CEA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后者(100%vs 7.1%,87.9%vs 3.5%,P<0.05).结论:CK5/6、CK8/18、CEA、Vim、MC和Cal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抗体组合,基本上能够解决转移性腺癌和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问题,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细胞与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的鉴别.方法:对70例浆膜腔积液采用常规细胞学涂片观察细胞学形态,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E-cadherin、CEA、HBME-1、calretinin的表达.结果:转移性腺癌细胞44例,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26例.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在形态上各具特点,但高分化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仅从形态有时难以区分.免疫细胞化学显示E-cadherin、CEA对腺癌细胞的敏感性为80.0%、86.4%,特异性为92.3、100%;HBME-1、calretinin对增生间皮细胞的敏感性为84.6%、76.9%,特异性为97.7%、100%;两者对4种抗体的表达有显著差异.结论:常规涂片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对鉴别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有很大帮助,E-cadlaerin、CEA、HBME-1、calretinin是有效实用的抗体组合.  相似文献   

5.
免疫细胞化学在胸腹水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虽的意义。方法:在217例胸腹水细胞涂片中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波形蛋白(vimentin)及钙结合素(calretinin)的表达,并与HE染色比较。结果:腺癌中CEA,K均为(+),鳞癌中CK(+),CEA部分(+),而vimentin和calretinin(-),间皮瘤,增生间皮细胞中CK、vimentin和calretinin为(+),CEA为(-),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应用于胸腹水细胞学涂片,选择特异的抗体(CEA,CK,vimentin,Caretinin)可以在癌细胞,恶性间皮瘤及增生性间皮细胞的鉴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与间皮细胞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水转移癌48例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30例,采用常规涂片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HBME-1、calretinin、E-cadherin、MOC-31和BerEP4的表达.结果腺癌和间皮细胞两者形态各有特点,但是分化好的腺癌和明显增生的间皮细胞仅从常规涂片难以鉴别;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反应性间皮细胞HBME-1和calretinin阳性率为86.7%和76.7%;而腺癌细胞只有少量表达,特异性高达95.8%和100%.MOC-31、E-cadherin和BerEP4对转移性腺癌细胞阳性率为70.8%、77.1%和88.4%,间皮细胞表达很少,特异性分别为90%、93.3%、93%.两者对5种抗体的表现差异显著.结论应用常规涂片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鉴别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增生有很大的帮助,最好应用一组抗体综合分析判断,HBME-1、Calretinin、E-cadherin、MOC-31及BerEP4是目前非常有效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72.3、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组合检测在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和增生间皮细胞与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取123例浆膜腔积液,经活检或临床资料证实为转移腺癌89例、恶性间皮瘤8例、增生间皮细胞26例,并对细胞学标本做特殊处理后常规涂片,做B72.3、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免疫细胞化学与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结果123例积液标本中,B72.3、癌胚抗原诊断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0.1%、78.7%,特异性分别为97.1%、97.1%,B72.3、癌胚抗原组合检测诊断转移腺癌的敏感性为95.5%(85/89);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诊断间皮源性细胞敏感性分别为88.2%、79.4%,特异性分别为95.5%、91.0%,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组合检测诊断间皮源性细胞敏感性为94.1%(32/34),其中恶性间皮瘤为100%(8/8)。结论通过对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标本的有效处理和制片技术的改进,选择B72.3、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组合检测和细致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进一步提高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与转移性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腹膜原发性腺癌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7岁,以腹胀、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7例,黏液腺癌1例.免疫组化:8例广谱CK、CK7、EMA和p53(+),7例CA125和CEA(+),CK20、vimentin和calretinin(+)各1例.结论 腹膜原发性腺癌被认为是起源于第二苗勒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组织病理类型与卵巢癌相似,因此诊断前必须证实双侧卵巢、输卵管及子宫无同类型肿瘤.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腹膜原发性腺癌与卵巢癌的鉴别无意义,但对除外胃肠道转移癌和恶性间皮瘤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诊断间皮瘤的一种有用的抗体—钙视网膜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间皮瘤 (尤其上皮型 )与浆膜转移性腺癌的鉴别非常困难 ,因为仅根据形态学几乎无法区别 ,同时又缺乏特异性标记。由于所有上皮型患者均在诊断后 2 4个月内死亡〔1〕故尽早确诊十分必要。因该瘤的发生又与接触石棉有关 ,所以有时还会涉及法律问题。恶性上皮性间皮瘤 (malignantepitheliodmesothelioma,MEM)和浆膜转移性腺癌 (metastaticadenocarcinomaintheserosalsurface ,MASS)的鉴别 ,过去通过间质性和上皮性黏液的石蜡切片 ,约 40 %— 70 %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呈上皮样组织学改变(上皮样型间皮瘤),在纤维性间质背景中,含有片状、灶状或巢状上皮细胞团,局部有腺样结构形成。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瘤细胞呈(-),网织纤维染色显示上皮性肿瘤特点,局部呈双向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calretinin( ),EMA强( ),vimenfin弱( ),CEA(-)。结论 原发于附睾的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临床易误诊。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应注意与附睾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及腺癌和梭形细胞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免疫细胞化学在辅助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免疫细胞化学是辅助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鉴别诊断良恶性细胞的主要手段。腺癌细胞敏感抗体有B72.3、Ber-EP4、MOC-31等;间皮细胞敏感抗体有calretinin、thrombomodulin、HBME-1等。最理想的标本制备方法是石蜡包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和一组免疫组化指标CK5/6、Calretinin、Caveolin、CEA、Viment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活检组织中CK5/6、Calretinin(Cal)、Caveolin(Cav)、CEA、Vimentin(Vim)的表达情况。结果:代胸腔镜活检转移性腺癌和胸膜间皮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100%vs.25%、25%vs.100%、75%vs.0%、0%vs.75%;胸膜转移性腺癌组织中Vim、Cav、Cal阳性率明显低于恶性间皮瘤(12.5%vs.100%,0vs.100%,0vs.100%,P<0.01);而CEA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后者(100%vs.0,P<0.01)。结论: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转移性腺癌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纤维母细胞型恶性间皮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观察并分析肌纤维母细胞型恶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3例肌纤维母细胞型恶性间皮瘤中仅1例有胸痛,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光镜下见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梭形、胖梭形或短梭形,大小略不等,可见核分裂象,部分细胞胞质丰富呈红染或粉染.1例电镜下瘤细胞表面见少量微绒毛,胞质内可见较多张力微丝.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5/6、calretinin、抗间皮抗原、vimentin和actin(pan)均(+).结论 肌纤维母细胞型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肉瘤型恶性间皮瘤,其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测有助于诊断.需与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滑肌肉瘤、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和纤维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0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探讨其鉴别诊断。结果恶性间皮瘤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年龄53岁,病变部位广泛,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复杂,组织排列多变,细胞形态多样。免疫组化:calretinin(93/100)、CK5/6(63/79)、D2-40(24/37)和WT-1(8/17)(+)。结论恶性间皮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以病理形态为主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综合考虑,但要重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评估波形蛋白(VIM)、神经特异度钙结合蛋白(CR)、间皮细胞(MC);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问皮瘤鉴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或胸膜活检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11例)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中TTF-1、CEA、VIM、MC和CR五项指标,计算其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估五项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VIM、CR、MC、TTF-1和CEA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与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的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IM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0.9%(10/11),特异度为51.6o.4(16/31)。CR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1.8%(9/11),特异度为83.9%(26/31)。MC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2.7%(S/11),特异度为77.4%(24/31)。CEA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4.2%(23/31),特异度为90.9%(10/11)。TTF-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7.4%(24/31),特异度为90.9%(10/11)。【结论】胸腔积液脱落细胞的TTF-1、CEA、VIM、CR和MC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复习1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结果患者女性,63岁。间断胸闷、憋气2周。胸腔镜见右胸腔壁层、脏层灰白色弥漫性散在结节,直径0.2~1cm。巨检:淡黄色片状组织2块,总体积2.5cm×1.5cm×0.2cm大小;镜检:肿瘤由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样细胞,其中纤维组织和血管轴心构成乳头,其大小和形态较一致。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匀细,核仁不明显,无核分裂象;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部分乳头表面上皮样细胞呈巢状及片状增生并向间质中相互吻合,形成索状、梁状、腺样和迷路样结构,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mesothelial cell(),vimentin(+),Ki-67阳性细胞约20%。结论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的间皮肿瘤,可被误诊为恶性间皮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转移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腺瘤样瘤等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制片在胸腹水恶性细胞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103例患者胸腹水标本经特殊处理后,分别做细胞学涂片和石蜡包埋制片,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方法,用肿瘤相关糖蛋白72和癌胚抗原组合、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和血栓素组合进行诊断,比较其阳性检出率.结果石蜡包埋制片肿瘤相关糖蛋白72和癌胚抗原组合、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和血栓素组合分别诊断转移腺癌阳性率97.9%、恶性间皮瘤阳性率100%;应用相应抗体组合,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率分别为95.8%,100%.两者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17,P>0.05).结论通过对胸、腹水标本和材料的前期有效处理后,细胞学涂片的免疫细胞化学诊断转移性腺癌、恶性间皮瘤的敏感性与组织学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胸膜间皮瘤可发生于脏层胸膜或壁层胸膜,引起胸膜普遍性增厚,胸腔内可出现大量血性、浆液性及纤维性液体。也可先为澄清渗出性胸水,后转为血性。因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容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转移性肿瘤、慢性脓胸等疾病。现将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B72.3、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组合检测在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问皮瘤和增生间皮细胞与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取123例浆膜腔积液,经活检或临床资料证实为转移腺癌89例、恶性间皮瘤8例、增生间皮细胞26例,井对细胞学标本做特殊处理后常规涂片,做1372.3、煽胚抗原、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免疫细胞化学与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结果123例积液标本中,B72.3、癌胚抗原诊断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0.1%、78.7%,特异性分别为97.1%、97.1%,B72.3、癌胚抗原组合检测诊断转移腺癌的敏感性为95.5%(85/89);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索诊断间皮源性细胞敏感性分别为88.2%、79.4%,特异性分别为95.5%、91.0%,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组合榆测诊断间皮源性细胞敏感性为94.1%(32/34),其中恶性间皮瘤为100%(8/8)。结论通过对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标本的有效处理和制片技术的改进,选择B72.3、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血栓素组合检测和细致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进一步提高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与转移性腺煽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