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影响亚低温治疗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39例)和常规治疗组(n=41例)。比较两组的预后,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间窗。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机的原因。结果:伤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6.4%。显著高于对照组39.0%(P〈0.05);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28.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P〈0.05)。亚低温治疗组开始治疗时间窗:12小时内16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8例;12时后23例。死亡8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合并伤、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亚低温开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定较低体温疗法治疗重型脑颅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63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1)稳定较低体温组(55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2)亚低温组(54例),体温控制在33-34℃;(3)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稳定较低体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7%(29,55),死亡率为20.0%(11/55);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0.0%(27/54),死亡率为22.2%(12/54);对照组良好率为22.2%(12/54),死亡率为33.3%(18/54);稳定较低体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较低体温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亚低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较低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并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亚低温组,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便于操作的方法之一,容易在县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赵红军  焦慧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01-2002
目的 评价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40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冶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其显效率。结果 总显效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的临床治疗情况。其中治疗组35例采用亚低温疗法,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死亡率为25.7%,对照组死亡率为60.0%(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永剑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58-1259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9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5例,均于伤后24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为32.0~35.0℃,脑温度为33.0~35.0℃,持续1~7d。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及血糖变化。对照组24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降温但未使用冬眠疗法。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高ICP、高血糖血症分别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d。所有患者于入院6h内及入院后第2~6天应用速率放射比浊法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及伤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将本院体检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CR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中预后恶劣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CRP浓度升高,早期应用亚低温能够降低血清CRP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及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情况。结果治疗14d后,2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水肿轻度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OSV级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利荣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50-15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应激性溃疡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共68例(49.3%),共52例(76.5%)发生于伤后7-10d内。干预组71例出血29例(40.9%);对照组67例出血39例(58.2%)。干预组溃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Χ^2=4.158,P=0.041),其OR值为0.496,95%CI为0.238~1.03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子常规方案;亚低温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病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分析两组患者颅内压(ICP)、昏迷程度(GCS)评分、预后(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72h后,亚低温组ICP为(17.52±5.18)mmHg,对照组为(25.33±4.30)mmHg(P〈0.01);治疗后7d两组GCS评分为(7.5±1.9)及(6.0±1.6)分(P〈0.05);治疗后30d两组GCS评分为(11.0±3.0)及(8.7±2.4)分(P〈0.01);随访3个月,亚低温组良好40例,死亡4例,对照组良好24例,死亡12例。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温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与常温治疗组相比较,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恢复程度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副反应小、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胸腔镜前路微创矫形术与传统前路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胸腔镜下前路微创矫形术,B组采用传统前路矫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Cobb角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225.6±30.8)min、住院时间(2.7±0.8)d均短于B组[(365.4±23.8)min、(4.8±1.2)d](t=3.26、3.78,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8.6%明显低于B组的20.0%(X^2=3.45,P〈0.05),患者满意率(97.1%)及总有效率(97.1%)均高于B组(80.0%、85.75%)(X^2=2.85、3.01,均P〈0.05),Cobb角(14.2±5.4)。小于B组(23.4±5.6)。(t=2.97,P〈0.05)。结论经胸腔镜前路微创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效果较传统前路矫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每组42例,分别予以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情况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评分结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①A组治疗无效率为19.0%,显著低于B组的45.2%(x2=6.604,P=0.010).②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及LOT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A组评估结果优于B组(P<0.05).③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显著低于B组的47.2%(x2=6.010,P=0.014).结论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级脑功能,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浆神经肽Y(NPY)的关系,探讨其机制. 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9例为观察组,根据GCS评分分成重度组(47例)和轻度组(4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正常者3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损伤24 h、72 h分别做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NPY水平. 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后24 h及72 h左室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主动脉瓣口峰流速(AV)、每分钟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等各心功能参数重度组与轻度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NPY水平在轻度组与重度组间、对照组与重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浆NPY水平升高与心功能参数变化呈负相关系(EF:r=-0.79,SV:r=-0.71,AV:r=-0.67,E/A:r=-0.63,均P<0.01;CO:r=-0.32、CI:r=-0.35,均P<0.05). 结论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心脏功能下降明显,且与NP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另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恢复良好31例(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例(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2% vs.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3% vs.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致残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利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08-22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高危因素、并发症及其与母婴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初产妇185例(占63.8%),经产妇105例(占3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居民98例(占33.8%),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192例(占6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P<0.05).文化程度低,多无系统产前检查(F=13.8,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率明显增高(F=8.5,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χ^2=11.7、30.6、23.6、17.7,均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组(χ^2=8.0、5.7、11.8、5.27,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χ^2=29.5、14.7、12.0、29.3,均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组(χ^2=20.1、10.8、14.4、4.6,均P<0.05). 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宋玉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86-3187
目的观察泛影葡胺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突发性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泛影葡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听力水平变化及耳呜、眩晕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5例,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35,P〈0.05)。两组治疗后听力、耳鸣、眩晕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720、2.824、2.936,χ2=2.795、2.948、2.95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2.682、2.715、2.719,均P〈0.05)。结论泛影葡胺治疗突发性聋效果确切,听力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治疗混合痔围手术期的价值.方法 将106例行TST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对患者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情况与满意度.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30,P>0.05);两组术后第1天疼痛积分比较,t=0.635,P>0.05,第3、5天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017、3.089,P<0.05);观察组疼痛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56,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9%(x2=4.867 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2%(x2=11.181 4,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在行TST术中具有患者疼痛轻、愈合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配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混合痔、内痔的理想方法,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也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神经外科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7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疗法,观察组施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比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应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中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脑积水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在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研究组35例在术后2~3个月一次同时行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GCS优良率(71.4%)显著高于对照组(57.2%)(x2 =7.47,P<0.05),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35,P<0.05),中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7.33,P<0.05),并发症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34.3%) (x2 =7.35,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行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重症休克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择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休克患者40例,将其设成对照、观察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及护理,观察组则采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监测及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监测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对照组分别为(11.4±1.1)d、(11.4±1.1)d,均较观察组长[分别为(6.0±1.3)d、(6.1±1.6)d],P<0.05.且观察组的心脏指数为(4.3±1.4),平均动脉压为(78.1±11.9) mmHg,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1±0.8)、(76.1±8.9) mmHg],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除1例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或转普通病房,P< 0.05.结论 对重症患者应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不仅缩短检测及住院的时间、减少并发症,并且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