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索他洛尔对心肌梗死 (MI)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索他洛尔治疗 4周时MI患者的HRV、QTd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索他洛尔治疗组 (42例 )治疗 4周时 ,多项HRV指标异常程度减轻、HRV昼夜节律恢复、QTd减少 [(5 5 2± 2 5 4 )ms与 (43 6± 1 6 )ms,P <0 0 1) ]。 2 4h缺血次数减少 (2 4 1± 7 7与 2 0 5± 6 8,P <0 0 5 ) ;2 4h缺血总负荷减小 [(95 1± 2 5 7)mm/min与 (380± 14 3)mm/min ,P <0 0 1];2 4h室性早搏次数减少 (2 0 74± 832与 92 0± 345 ,P <0 0 1)。结论 小剂量索他洛尔可使MI患者HRV异常减轻、QTd减小、心肌缺血负荷减轻 ,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相关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首次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功能检查科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患者首次就诊于我院的病例库资料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99例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101例,之后回顾性分析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查的24 h动态心电图,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率变异性不同指标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的评估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心率变异性不同指标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依据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Lown分级室性期前收缩Ⅰ级、室性期前收缩Ⅲ-Ⅴ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均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室性期前收缩Ⅰ级:54.5%(54/99)与39.6%(40/101)(χ^(2)=4.484,P<0.05;室性期前收缩Ⅲ-Ⅴ级:34.3%(34/99)与9.9%(10/101)(χ^(2)=17.406,P<0.05)]。室性期前收缩0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发生率为8.1%(8/99),低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48.5%(49/101)(χ^(2)=37.995,P<0.05)。室性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发生率为91.9%(91/99)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51.5%(52/101)(χ^(2)=57.146,P<0.05)。室性期前收缩Ⅱ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室性心律失常阳性发生例数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较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HRV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窦性心搏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average NN intervals,SDANN)偏高[SDNN:143.00(122.00,166.00)与110.00(95.00,130.50),Z=5.780,P<0.05;SDANN:112.00(100.00,136.00)与96.00(76.00,118.50),Z=4.01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RV不同指标显示,HRV时域指标SDNN、SDANN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均有统计学意义(SDNN:OR=0.949,95%CI:0.922~0.977,P<0.001;SDANN:OR=1.036,95%CI:1.005~1.068,P=0.022),HRV时域指标SDNN、SDANN的ROC曲线下面积显示,SDNN、SDANN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具有一定诊断准确性(SDNN:AUC:0.737,95%CI:0.666~0.807,灵敏度:0.818,特异度:0.634;SDANN:AUC:0.664,95%CI:0.587~0.741,灵敏度:0.737,特异度:0.673。0.5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反映支配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性的一项无创性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HRV降低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发生及猝死的最主要指标。本研究旨在用临床药物干预,口服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观察对AMI患者HRV及MVA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探讨心肌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早期表达情况及与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设手术组(MI组)和假手术组(S组).分10 min、20 min、30 min、60 min、3 h、6 h、12 h、24 h共8个时间点记录大鼠心电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梗死后各时间点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组织病理检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S组相比,MI组心肌组织中TNF-α从10 min起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表达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分析定位染色显示,Ml组TNF-α主要表达在梗死区存活的心肌细胞和非梗死区心肌细胞胞浆内.MI组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在10 min、20 min、30 min、60 min与S组相比无差异,从3 h起MI组炎性细胞表达增高(P<0.05).MI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在各时间点均高于S组(P<0.05),并且与TNF-α分泌的时间窗重叠.[结论]TNF-α在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就有大量表达,可能与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1].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作为反映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无创指标,已倍受学者们的关注[2,3].作者选取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对HRV的影响和互相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对兔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SHAM)(n=8)、心肌梗死组(MI)(n=8)和雷米普利组(RAM)(n=8).SHAM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I组和RAM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心电图肢导联Ⅱ、Ⅲ导联出现ST段抬高大于0.2 mV证实心肌梗死形成.RAM组术后第2天用雷米普利[1 mg/(kg·d)]灌胃,3组共喂养12周.3组兔分别在心肌梗死前、心肌梗死12周后记录左心室内、中、外膜层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并记录心肌梗死12周后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次数.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处理结果.结果 RAM组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VT/VF的发生次数[(2.6±0.8) vs.(12.4±2.9),P<0.05].心肌梗死12周后,MI组3层左心室肌APD90较心肌梗死前明显延长[ (258.2±21.1) vs.(230.1±23.2),(278.0±23.8) vs.(245.8±25.4),(242.6±22.7) vs.(227.0±21.7),P<0.05];RAM组3层心室肌APD90与心肌梗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6.5±22.9) vs.(235.3±21.2),(259.4±26.6) vs.(246.0±23.6), (234.1±22.8) vs.( 229.6±21.9),P>0.05].而且,MI组跨壁复极离散度较SHAM、RAM组明显延长[(36.2±10.2)vs.(18.7±6.2),(24.9±8.7),P<0.05];RAM组与SHAM组之间跨壁复极离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6.2)vs.(24.9±8.7),P>0.05].结论 雷米普利明显降低兔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可能与改善兔心肌梗死后跨壁复极离散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缺血(MI)与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0例EH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MI及VA发生的情况并探讨心肌缺血表现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EH患者中24 h动态心电图上有MI表现组室早总数明显高于无MI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且有MI表现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MI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在EH患者中24h心电图上有MI表现时更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EH患者的治疗,除正规降压治疗外,应积极检测和改善MI,对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邵海峰  刘惠明 《临床荟萃》1998,13(17):780-781
诸多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RV)是预测心脏严重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并证实冠心病患者HRV较正常人显著下降,同时又有研究认为HRV下降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会增多。但冠心病患者发作性心肌缺血对HRV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尚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75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分析,旨在探讨发作性心肌缺血、HRV及室性心律失常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机制除与心肌细胞兴奋性异常有关外,电耦联障碍也是主要原因。心脏间隙连接(gapjunction,GJ)通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其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41例DCM患者和42例对照组病人的HRV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41例DCM患者的SDNN、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以下者(P<0.01和P<0.05)。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之间HRV各参数间无显著差异。以LVEF和SDNN之间做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92,P=0.05)。结论: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普遍下降,而以SDNN、SDANN下降显著;HRV下降的程度和心功能分级及LVEF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及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T波电交替(TWA)和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9例患者,其中心肌梗死(MI)57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MI+DM)52例,对照组40例。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时域分析法和渐量修正技术分析TWA值,以及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分析:1三组患者TWA、TO及TS均值的比较;TWA阳性率的比较;2心肌梗死患者复合心脏事件(室速/室颤、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MI组和MI+DM组患者TWA均值及TW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M组患者TWA的阳性率高于MI组,但TWA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MI+DM组室速/室颤发生率高于MI组(P0.05),MI+DM组心脏性死亡患者2例;3心肌梗死患者的震荡初始(TO)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震荡斜率(TS)则减低(P0.01)。结论心肌梗死患者TWA值增加,HRT的两个参数-TS减弱而TO增加。TWA和HRT可能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植物神经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26例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的冠心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HRV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HRV预测指标。结果:HRV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中的LF、VLF、HF均有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的趋势.时域指标中的SDNN、SDANN、ASDNN、PNN50b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弱负相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SDANN为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HRV与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弱负相关。SDANN为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早期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行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马里兰急诊医学必知 (Maryland Emergency Medicine Pearls) 心肌梗死相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 Semhar Tewelde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进展,使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频率明显减少.室性心律失常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在这一危险期都应严密监测.与非ST段抬高型心梗相比,ST段抬高型心梗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更为频繁,与恶性预后相关的因素有:出现晚;持续单型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血运重建失败或没用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对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猝死的预防作用。方法观察31例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前后心律失常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服用胺碘酮4周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Ⅲ级以上者)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QTcd由治疗前的(56.5±9.2)ms下降至(38.4±7.4)m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QTcd以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可望成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再发性心肌梗死(R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RMI和215例初发心肌梗死(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初发MI比较,RMI的患者心电图表现多样,不典型改变明显增加(P<0.05),RMI组较初发MI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大(P<0.01),而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则显著降低(P均<0.01),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增高,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0.01).[结论]RMI的心电图表现多不典型,并发症增加,病死率较高.对有MI病史的心绞痛患者,警惕其心电图变化,及时查心肌酶谱有助于及早确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中缺血性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缺血性J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后心电图检查是否记录到缺血性J波分为J波组37例与非J波组59例,比较2组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及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 J波组2个及以上部位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J波组(51.3%比8.5%,χ2=10.978,P=0.027),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J波组(48.6%比6.8%,χ2=13.069,P=0.011)。结论心电图缺血性J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且可提示心肌梗死范围较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42例AMI患者心电图的QTd,对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进行比较。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结论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杨汝任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1):870-870
心率变异性 (HRV)可定量评价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活性 ,是心性猝死的预测指标之一。本研究观察 13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普罗帕酮后 HRV的变化 ,并探讨其机制和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2 2~ 6 7(4 1± 13)岁。均经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血生化检查。其中 1例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另 2例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入选标准 :室性期前收缩 L own分级 a~ 级。排除标准 :1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用药前校正 QT间期 (QTc) >0 …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住院病死率极高,是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监护室护士是主要观察和抢救措施实施者,需了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素和重点监护内容,以及早识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这对于成功抢救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心率变异(HRV)分析作为无创伤性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手段,揭示了心脏节律变化的一些特征规律。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受到重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AMI)后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34例AMI后短程HRV进行分析,寻找HRV与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及作为测手段可靠性。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995年~1996年住院AMI34例,选择无糖尿病、高血压及甲亢病史。删除应用洋地黄、β阻滞剂、阿托品及异丙肾等药物的患者。分成发生组(21例),无发生组(13例)。 1.2 方法:(1)仪器:HSD-LP20采样机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