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实体肝脏Glisson系统的解剖形态结构,结合肝脏的胚胎发育、比较解剖学知识,论证肝脏Glisson系统的解剖对称性。方法通过20例成人无病变尸体肝脏标本剥离解剖,对肝内Glisson系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结合肝脏胚胎发育与动物比较解剖学的知识,从实体解剖、胚胎解剖、比较解剖的角度阐述肝脏的对称解剖理论。结果肝脏Glisson系统左支(G左)与主干(G主)的夹角为(76.7±17.36)°,右支(G右)与G主的夹角为(81.4±13.8)°;左支(G左)的长度为(3.1±0.76)cm,G中的长度为(2.61±0.72)cm,G右的长度为(1.5±0.50)cm;左叶Glisson系统主干呈弓状走行,辐射状三级分支数目为2~8支不等;中叶Glisson系统主干为Glisson系统主干的延续,三级分支数目呈2~6支不等;30%的右叶Glisson系统主干呈Y型与V型;70%右叶Glisson系统主干呈C型,辐射状三级分支数目为3~8支不等。结论以Glisson系统的三大二级分支将肝脏分为左、中、右3叶,从形态学、胚胎发育和比较解剖学的角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论证了肝脏实际是一以中叶Glisson主干为轴心的对称性器官。  相似文献   

2.
活体肝移植右半肝内肝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提供右半肝内肝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标本进行解剖剥离,对肝右静脉(RHV)及属支、副肝右静脉(aRHV)和肝中静脉(MHV)右半肝属支等进行观测.结果:RHV分型中A型、B型分别为74.0%和26.0%.RHV主干属支汇合形式可分为3种,其中90.0%为树状,8.0%呈2支型,2.0%呈3支型.RHV主要属支共(5.88±2.26)支,Ⅴ段、Ⅵ段、Ⅶ段、Ⅷ段主要属支直径分别为(4.05±1.06)mm、(3.96±0.86)mm、(4.64±1.57)mm、(4.46±1.30)mm,长度分别为(21.51±11.24)mm、(28.94±15.90)mm、(30.14±14.41)mm和(23.03±11.14)mm;Ⅴ、Ⅷ段静脉血液同时汇入RHV和MHV者分别占66.0%、88.0%,Ⅴ段静脉血仅通过MHV回流者占34.0%.直径≥3.00mm的aRHV的出现率为60.0%.结论:RHV引流范围同时受MHV和aRHV影响,主要属支数目不恒定,其右叶上段属支管径较下段粗,右后叶属支较前叶属支长.右叶部分活体肝移植术前应充分掌握右半肝内肝静脉的解剖学资料,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解析左半肝Glisson系统的立体空间解剖结构及三级分支走行分布情况,为左半肝实施精准肝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20例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无病变肝脏标本进行应用解剖观察,重点对左半肝Glisson系统的立体空间解剖位置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并分析左半肝Glisson系统各区域三级分支数目及走行数据。结果 左半肝Glisson系统主干(G左主)呈弓型走行,长度为(3.10±0.76)cm;右半肝Glisson系统主干(G右主)与G左主的夹角为175.70°±11.54°,G右主与肝十二指肠韧带(G肝总)的夹角为107.60°±13.82°,G左主与G肝总的夹角为76.70°±17.36°。左半肝Glisson系统的Ⅱ、Ⅲ、Ⅳ段区域三级分支总的数目呈3~8支不等,其中3支型、8支型各占1/20、4支型和6支型各占4/20、7支型占2/20,5支型占8/20;但Couniaud 八段S2区域的分支有且只有1支。结论 左半肝Glisson系统立体空间解剖位置、各区域三级分支数目及走行并不完全符合Couinaud 八段之描述,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术前掌握左半肝Glisson系统的内部立体解剖结构,特别是三级分支数目及走行,是实施精准肝切除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活体肝移植肝右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右静脉(RHV)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进行剥离解剖,对RHV和副肝静脉进行观察,测量RHV主干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HV 80.0%(40/50)开口于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份10:00处,其肝外段长(5.8±3.5)mm,外科干长(7.0±5.5)mm,主干长(68.3±30.2)mm,汇入IVC处内径为(10.7±2.4)mm;主干在距IVC 1 cm、2 cm、3 cm、4cm及主干汇合起始处上壁距肝膈面的距离分别为(10.8±5.3)mm、(22.7±7.0)mm、(32.8±8.2)mm、(40.1±7.3)mm、(33.5±9.8)mm;RHV与IVC的夹角为(40.5±9.4)°;根据RHV的引流范围及有无直径≥5.0 mm的副肝右静脉将RHV分为两型,各型再分为两个亚型.直径≥3.0mm和≥5.0mm的副肝右静脉出现率分别为60.0%(30/50)、32.0%(16/50).结论:RHV解剖变异较大,其引流范围受副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的影响,LDLT术前应掌握其结构特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活体肝移植肝中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50例成人无病变肝标本剥离解剖,对MHV主干进行形态学观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HV与肝左静脉(LHV)共干者为80.0%(40/50),单独开口者为20.0%(10/50),其中前者77.5%(31/40),后者90.0%(9/10)开口于IVC肝后段上份1:00点位;MHV依主干支数可分为三型;MHV主干、肝外段、外科干长分别为(68.3±15.4)mm,(6.9±2.8)mm,(8.1±6.2)mm;主干汇入IVC处(近端)、中点(1/2处)及起始端内径分别为(8.7±1.5)mm,(7.3±1.4)mm.(6.4±1.5)mm;MHV与IVC的夹角为(50.0±9.8)°;MHV主干上壁距IVC汇入口1~4 cm处及起始处至肝膈面的深度分别为(14.9±6.4)mm,(26.4±6.9)mm,(35.3±9.2)mm,(38.8±5.0) mm,(34.5±5.2)mm;MHV主干走行与传统定位肝中裂的"标志线"并非完全一致.结论:MHV汇入IVC的形式以MHV与LHV共干者居多;MHV单独汇入IVC者其开口部位较共干者有相对呈向前的趋势;MHV主干在肝膈面的投影多位于"标志线"的右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和测量国人正常肝静脉(HV)流出道及其毗邻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57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肝左静脉(LHV)、肝中静脉(MHV)及肝右静脉(RHV)汇入下腔静脉(IVC)的开口类型、开口的水平位置关系、开口上缘与膈肌裂孔的位置关系,比较LHV、MHV及RHV开口直径的大小及其开口上缘至膈肌裂孔的距离;观察膈肌裂孔形态及其与IVC之间的组织结构,比较膈肌裂孔长径、短径的大小。两样本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57例肝脏标本HV的开口类型有4种:IVC壁有2个HV开口(LHV+MHV,RHV)占73.68%(42/57),有3个HV开口(LHV、MHV、RHV)占17.54%(10/57),RHV开口旁存在直接开口于IVC的肝右上静脉占5.26%(3/57),RHV开口处被条索样结构分隔占3.51%(2/57)。LHV、MHV及RHV开口的直径分别为(9.25±1.84)mm、(8.94±1.52)mm及(14.29±2.84)mm,RHV直径大于LHV及MHV直径(P值均<0.01)。49例LHV或共干(LHV+MHV)开口上缘高于RHV,占85.96%(49/57);8例与RHV开口上缘等高,占14.04%(8/57)。39例RHV和37例LHV、MHV开口位于膈肌裂孔下方,2例LHV+MHV共干开口上缘位于膈肌裂孔上方。位于膈肌裂孔下方的LHV、MHV及RHV开口上缘至膈肌裂孔的最短距离分别为(3.19±0.74)mm、(3.62±0.81)mm及(9.03±3.02)mm,RHV开口上缘至膈肌裂孔的距离大于LHV、MHV至膈肌裂孔的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膈肌裂孔的长径和短径分别为(26.94±3.47)mm及(19.62±2.80)mm,裂孔长径大于短径(t=10.242,P<0.01),HE染色显示膈肌裂孔处的IVC管壁外分布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结论 正常成人HV汇入IVC的开口类型中以LHV及MHV共干最多见,其开口水平位置多高于RHV开口,少部分RHV开口被条索状结构分开;LHV及MHV开口至膈肌裂孔的距离更近,少部分LHV及MHV开口上缘位于膈肌裂孔上方;IVC与膈肌裂孔之间间隙由纤维结缔组织所充填,而非膈肌中心键直接附着。这些解剖特点将有助于HV流出道疾病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肝内肝门静脉解剖的肝脏右前叶分段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肝内肝门静脉的走形分布,提出肝脏分段的新概念,为影像学和肝脏外科提供资料。方法采用60例正常的活体肝移植供肝影像资料,研究右前叶肝内肝门静脉的走形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流范围,10例Mevis三维软件重建图像,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门脉支可大致分为腹侧支和背侧支,最多可达4支;约90%的背侧支越过肝右静脉分布到Couinaud分段中的VII段。V段的门脉分支大多来自右前叶或Ⅷ段门脉的腹侧支。因此,可将右前叶分为腹侧段: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的腹侧段(S8v)和V段(S5)背侧段: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的背侧段(S8d)两个部分。结论新的划分方法不仅有利于肝内病变的精确定位,而且便于肝脏外科实施新的、更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右叶部分活体肝移植提供有关肝右静脉的活体形态学资料,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显示肝静脉的价值.方法: 利用100例无肝病成人病例,行64-MSCT增强扫描,采集肝静脉期数据,对肝静脉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肝右静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可以清晰显示肝静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属支;肝右静脉开口部位60.0%位于下腔静脉肝后段上份9点位,肝右静脉外科干长(13.01±6.10)mm,其主干距汇入下腔静脉处1、 2、 3、 4cm及主干汇合起始部上壁距肝膈面的距离分别为(13.23±6.79)、 (24.73±8.20)、 (32.63±7.76)、 (39.03±7.24)和(30.68±10.20)mm;肝右静脉Ⅰ型、Ⅱ型分别占71.0%和29.0%,其主干属支汇合形式呈树状者、2支型者和单独1支型者分别占83.0%、 11.0%和6.0%.结论: 国人肝右叶静脉回流多数以肝右静脉为主, 64-MSCT增强扫描可为活体肝移植提供精确的肝静脉走行.  相似文献   

9.
肝门蒂及其内容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肝大部切除和活体近亲肝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例成人尸体肝门附近切开肝实质 ,测量切口深度 ,即肝表面至深方Glisson囊的距离 ,门静脉及其左、右支末端直径和长度 ,观察肝动脉的分支及毗邻。结果 :①切口Ⅰ~Ⅴ深度分别为 13 .4± 0 .5、13 .5± 0 .5、12 .9± 0 .4、13 .9± 0 .4和16.8± 0 .4mm ;②门静脉末端直径 11.9± 0 .3mm ,左支横部及右支长度分别为 2 7.9± 0 .7和 19.0± 0 .7mm ;③罕见的门静脉右前支起于左支者占 3 .3 % ( 1例 ) ;④肝动脉CouinaudⅣ段支经脐静脉窝右缘和Ⅱ、Ⅲ段支经门静脉左支后下方或上方者 ,共占 5 1.7%。结论 :①肝下面各切口 15~ 2 0mm深可达Glisson囊 ,但切口位置和深度随手术类型及肝外形而异 ;②肝流入血管的分支和走行在Glisson囊内无特定规律 ,手术前肝动脉、门静脉造影 ,术中仔细解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门静脉右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尸肝进行剥离解剖,对肝门静脉右支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0%肝门静脉分为左﹑右两支,其成角(105.59±13.82)°,依据右支主干分支将其分为5型,其中65.8%右支主干分为右后叶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发生于肝左内叶和右前叶的肝占位性疾病治疗提供超声解剖资料。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61例(男42,女19),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途径获取各断面超声声像图,并观察测量。结果:Ⅳa亚段内门静脉分支仅见1种类型;Ⅳb亚段内门静脉分支见2种类型,分别占62.30%、37.70%;右前叶门静脉分支见3种类型:a型占75.41%,b型占16.39%,c型占8.20%;左内叶两亚段间有48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78.69%,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5.83%,肝左静脉属支占4.17%;右前叶两亚段间有54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88.52%,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2.59%,肝右静脉属支占7.41%。结论:在超声水平,进一步证明右前叶两亚段间及左内叶两亚段间存在肝静脉属支,并可作为相邻两亚段间分界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及主要属支的观测,为胆道外科手术中MHV损伤和出血以及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中MHV属支的保留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1例成人无病变标本肝膈面沿肝中裂切开肝实质显露MHV及肝段(Ⅴ和Ⅷ)的分离解剖以显露MHV分支,观测MHV的起源、汇入下腔静脉(IVC)形式以及突入胆囊床属支的解剖形态等。结果 MHV起源类型分3型,即胆囊窝、肝脏Ⅴ段和肝脏Ⅵ段,以胆囊窝起源为主;MHV主要属支分布具有多样性,肝脏Ⅴ、Ⅷ段都可能存在一支到多支;MHV汇入下腔静脉(IVC)的形式,以肝左、肝中静脉合口居多,占70.6%;MHV突入胆囊床属支长度(17.95±5.35)mm,直径(4.35±0.65)mm,C点多位于胆囊纵轴的右侧(45.1%)。结论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胆道外科手术、肝切除以及肝移植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肝左静脉的解剖结构,为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和供肝肝左静脉与受体静脉吻合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50例成人无病变肝脏剥离解剖,对肝左静脉进行形态学观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左静脉(LHV)与肝中静脉(MHV)共干和非共干者分别为80.00%(40/50)和20.00%(10/50);共干血管长度及其近端直径是(5.09±2.78)mm和(12.02±1.91)mm,非共干LHV与MHV开口间距离为(2.00±1.15)mm;LHV肝外段长度为(9.89±4.86)mm;LHV主干(96.00%,48/50)居镰状韧带左侧,成(35.31±16.79)°角;LHV主干长度及其近端直径为(39.1±15.16)mm、(8.44±1.28)mm;LHV的引流段变化较大,依据属支的多少可分5型.结论:LHV多与MHV共干注入IVC,LHV肝外段和外科干长度以及LHV的投影个体差异甚大,活体肝移植前掌握供肝LHV主干及其属支的解剖,有助于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尸体肝并进行剥离解剖,对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其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左支横部、矢部长分别为(23.90±5.29)mm, (24.02±4.97)mm;内径分别为(7.43±1.09)mm, (7.07±1.36)mm;角部角度为114.18°±22.59°.左外叶上段支长(48.57±17.51)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72±1.16)mm, (3.08±0.91)mm, (2.53±0.77)mm.左外叶下段支长(39.42±14.57)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98±1.05)mm, (3.40±0.98)mm, (2.87±1.11)mm.20.0%的左支矢状部被肝实质覆盖,平均范围为(25.0±11.89)mm,厚度为(19.3±5.96)mm.结论:肝门静脉左支主干的径值和角度变动范围较大,除分支供应左半肝外,尚可发出右前叶支至右前叶;固有尾状叶的血供主要来自肝门静脉左支主干,其分支分布直接影响到左半肝分叶分段,具体定界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6.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常见变异以及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例标本和图像中,右半肝内门静脉均可分为前上和后下两组分支.76%(38150)的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向后分布至肝右静脉后方的部分区域.40%(20/50)的门静脉右后支的起始部向尾侧发出的第一分支分布至肝右静脉前的部分区域.门静脉右前支的分布区域,越过肝中静脉偏向左侧,在15例无门静脉右支主干的标本和图像中尤其明显.肝右前叶无明显横裂存在.门静脉的亚段分型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且无优势分支类型. 结论右半肝可分为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两叶之间为一弯曲的"裂隙".肝右前上叶有一恒定的纵裂存在.肝右静脉不是右叶间裂的准确定位标志,尤其在其上份和下份.肝中静脉不是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尤其在门静脉右支主干缺如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7.
第一肝门的腹腔镜肝脏手术入路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第一肝门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0例结合临床手术入路设计,研究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管径、汇合形式及分支直径、长度(从分叉至进入肝实质),横沟的长度、门静脉分叉点与肝方叶尖、尾状叶尖的距离。观察肝门静脉左、右支在横沟内与左、右肝动脉及肝左、右管的伴行关系。结果:①肝门静脉在胰颈或胰体之后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1.42±2.85)mm、(7.91±3.06)mm]汇合而成。其汇合类型分为3型;②横沟呈槽状,长度为(4.19±0.36)cm;③肝门静脉左支长为(1.45±0.17)cm,直径为(11.97±1.65)mm;④门静脉右支长为(1.57±0.05)cm,直径为(11.75±0.98)mm。结论:腹腔镜下解剖分离第一肝门是可行的;肝门阻断入路操作简单,效果切实;还可以进行手术区域的肝门管道预处理及肝门静脉保护。  相似文献   

18.
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介入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下腔静脉肝后段(PIVC)肝内穿刺进行介入操作的安全性,为第2肝门重建术和 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1例正常下腔静脉肝后段及肝脏的离体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下腔静脉肝后段和肝静脉的相关解剖结构特点.结果:(1)下腔静脉肝后段:长度(7.01±1.30)cm;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安全范围是(5.43±1.23)cm,95%可信区间是3.02~7.84 cm.(2)肝静脉:上组: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的直径分别是(15.3±3.6)、(8.7±1.9)和(9.3±1.8)mm.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同开口于下腔静脉90.3%(28例);3支静脉分别开口于下腔静脉9.7%(3例);下组肝小静脉:不同直径的肝小静脉(≥10mm、10~5mm、≤5mm)的肝小静脉构成比分别是5.0%(11条)、24.0%(52条)和71.0%;标本出现率分别是35.5%(11例)、87.1%(27例)和96.8%(30例);RIVC分布位置分别是右侧壁下份、右侧壁及前壁下份、前壁及左壁下份.(3)模拟测量比较常规TIPS穿刺距离和DIPS穿刺距离:经RHV和经MHV的TIPS穿刺距离分别是(38.6±8.1)mm和(46.6±8.2)mm.DIPS穿刺距离是(31.2±7.9)mm.TIPS与DIPS三组模拟测量穿刺距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IPS穿刺距离最短,以经MHV的TIPS穿刺距离最长.结论:(1)在下腔静脉肝后段有(54.3±12.3)mm的安全穿刺范围;(2)下腔静脉肝后段下份不同直径的下组肝小静脉,其直径越小,出现率越高,数量越多;(3)DIPS的穿刺距离最短,经MHV常规TIPS穿刺距离最长.  相似文献   

19.
胆囊床内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血管的位置、行程,测量其在胆囊床内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胆囊床内血管有:(1)胆囊动脉深支及分支,占71.1%(91例);(2)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占12.5%(16例),其突入形式分①肝中静脉主干,②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③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属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种类型;(3)肝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分主干和分支两类,主干占39.8%(51例),肝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占14.8%(19例);(4)肝门静脉左支的分支,占2.34%(3例);(5)胆囊静脉,在胆囊附着面有小静脉与肝中静脉、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相连.结论:切除胆囊时应注意胆囊床左、右缘,以及具有肝门右切迹的病例,保护突入胆囊床内的肝中静脉及其属支,以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妊娠后期胎儿肝静脉的发育状况,从而为肝发育异常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及常规超声检查排除各种病变的正常单胎妊娠胎儿118例,孕龄26~40周;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扫查,观察胎儿肝左、中、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类型,肝静脉的内径与属支、相互夹角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状态.记录相关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合干后汇入下腔静脉(Ⅰ型)者57例(48.3%),肝左、中、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Ⅱ型)者53例(44.9%),肝中、右静脉合干或出现肝右后静脉等(Ⅲ型)者8例(6.8%).随孕周增加,肝静脉内径增加,肝左、中、右静脉内径分别为(0.34±0.04)cm、(0.35±0.04)cm、(0.36±0.05)cm,与孕周有较高的相关性.可观察到的肝静脉属支1~4支不等.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之间的夹角为(56.8±14.2)°,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之间的夹角为(50.7±19.4)°,肝左静脉与肝右静脉之间的夹角为(98.4±20.3)°.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频谱为三相,随孕周增加a/s值逐渐减小.以上各数值未见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胎儿肝静脉发育状况与成人不同,胎儿肝静脉属支变异较大.本研究可以丰富与完善肝静脉发育影像学知识,提高肝静脉发育异常胎儿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