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一起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方法 通过深入现场,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事故经过、中毒者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等资料,明确诊断,提出处理意见。 结果 本次事故是一起由于防护设施不达标,引起13名作业工人发生环氧乙烷短暂吸入反应的职业中毒事故。 结论 职业病事故调查中采用类比法建立假说,从联系的时间性、特异性、合理性方面构建征兆与病因的证据链接,有助于病因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报道一起二甲基乙酰胺中毒事故。通过对某净水中纤膜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病例临床诊疗经过、职业接触史询问、实验室检查结果、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中毒诊断,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和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报告一起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经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处理等职业卫生监督过程,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卫生监督人员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一起疑似职业中毒事故的现场卫生学调查,讨论中毒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判断。结果该厂从2014年6月开始引进工业乙醇进行原材料稀释,且个人防护不足,现场未通风。患者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显著、血糖降低、血酮体升高,出现酮尿。结论疑似乙醇引起的职业中毒。建议安监部门有针对性的加强监督和管理,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起急性三氯甲烷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肇庆市某塑胶五金电子厂发生的一起急性职业性三氯甲烷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方法对该起中毒事故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调查生产工艺及事故经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分析事故原因。结果3名患者均为钟表装配车间工人,生产中所使用的黏合剂三氯甲烷含量为90.60%。患者均有明显中毒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异常。省级职防机构确诊职业性三氯甲烷中毒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经护肝、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当前个体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薄弱,劳动者的职业卫生防护意识较差,应引起有关监督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2006年9月1日广州市番禺区某五金电业公司发生的中毒事故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提高应对类似事故的能力。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证实该企业中毒的2名员工均吸入了三氯乙烯气体,其中1名腰背、臀部、小腿等接触到三氯乙烯液体,2人均诊断为急性重度三氯乙烯中毒。事故现场测得三氯乙烯的浓度为413.4~965.9 mg/m3。结论该起事故为一起急性三氯乙烯职业中毒事故,相关单位应重视职业中毒防范工作,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资料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起防水涂料作业人员中毒事故开展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显示,本起事故为聚氨酯配合使用高毒有机溶剂为主所致的急性职业中毒。建筑业聚氨酯防水涂料中毒形势严峻,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起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一起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事故的经过、临床特点、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处理等职业卫生监督过程。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一起不明原因气体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提出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 方法 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故。 结果 本次事故被定性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企业缺乏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制度及人员,劳动者作业时违规操作、救援时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论 用人单位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预防和控制急性化学中毒是化工生产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重点。为此,我们将某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2002~2007年发生的55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为探索切实有效的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材料资料来源于园区2002~2007年急性职业中毒报告事故的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2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中毒事故发生的年份、时间、岗位、毒物分布、中毒对象、中毒原因、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一起群体性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事故调查,判定事故性质,并对卫生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为职业卫生安全监管执法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工作状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开展个案调查,并对涉事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其工艺流程和生产情况、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措施等,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时采集的化学物样品送本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从化学物样品中检测出三氯甲烷、二氯乙烷、氯苯等成分,未检出苯胺、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氯化碳。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个案调查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参照GBZ59-2010《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附录B的常见肝脏毒物品种,判定本次中毒事故是三氯甲烷、二氯乙烷等物质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事故;建议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促使相关企业公布有毒化学物配方成分名称,使有毒化学物能得到有效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2.
报告一起急性H2S中毒事故的经过,以及临床特点,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处理等职业卫生监督过程,针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以此对有关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劳动安全管理部门、相关用人单位等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化纤公司发生的一起二甲基乙酰胺中毒事件的原因及中毒的种类,探讨预防控制类似中毒事故的措施,防止职业病发生。 方法 采用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结果 该企业发生的急性中毒为二甲基乙酰胺中毒,8例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 结论 厂房通风不良及未配备合格的防毒口罩是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密切观察初期接触二甲基乙酰胺工人的肝功能,将肝功能异常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4.
1988年3月,我市李家巷某部驻地发生一起由煤焦油残渣污染水源引起酚中毒事故。千余指战员饮用有异臭、异味水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状。经现场卫生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1.该部队水源由溪水直接引入蓄水池,顶部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起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掌握调查对象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环境卫生学状况。结果结合调查对象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10例调查对象均出现中毒症状,罹患率100%。调查对象中,男性5例(平均年龄29.8±4.2岁)、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2.8岁);成人8例、儿童2例;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12岁。结论该事故是一起煤炭不完全燃烧引发的聚集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一起天那水使用不当引起的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寻找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应对该类突发事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开展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作业场所空气毒物监测,查阅接诊医院病例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故原因。结果根据现场情况包括企业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调查、气象条件、发病情况以及救治情况,结合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怀疑主要是由天那水中甲苯引起的一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结论此次事件暴露出企业在管理、职工在职业病防护方面的一些问题。有关部门应对生产中接触化学毒物引起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起海岸线熏烟引起SO2中毒的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3日,莱州市发生一起以双眼及上呼吸道刺激为主要症状,伴有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的中毒事故,经过临床诊断、现场勘验与调查,认定是一起海岸线熏烟引起的SO2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中毒事故发生原因,为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方法通过收集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职业史调查、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化氢浓度检测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某私营冶炼厂熟化车间的1名男性熟化工人,因在砷化氢浓度超标且无采取有效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7.5 h,出现身体不适,巩膜、皮肤黄染和排酱油色尿等血管内溶血表现,并累及肝、肾、心脏等功能损害,经三个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这是一起严重的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应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完善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并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执行力度,对违法导致发生职业中毒的企业,应依法追究责任,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一起由氮氧化物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 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查阅接诊医院病例临床资料,结合毒物接触史,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故特点。 结果 该例患者被确诊为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事故主要原因为作业者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未开启通风排毒设备,接诊医院处置不当。 结论 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及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综合医院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急性职业中毒病人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4年5月14日中午某公司339名职工食用某小吃部提供的饭菜后,89人出现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笔者通过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认定是一起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