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正常健康人群尿硫氰酸盐(urinarythiocyanate,USCN)水平的研究,确定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并在丙烯腈(acrylonitrile,ANC)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加以应用,以验证其有效性。方法正常对照组为同地区某发电厂的60名健康早班工人,接触组为某腈纶厂从事ACN作业的93名早班工人。分别于7时、11时和15时收集班前、班中和班末尿样。USCN分析方法采用吡啶-对苯二胺法,结果以尿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进行校正。结果在不同采样时点吸烟组的USCN水平均比非吸烟组高出1倍(P<0.01)。USCN测定应采用班末尿,建议未经尿肌酐水平校正的USCN正常参考值:吸烟者为11.0mg/L,非吸烟者为6.0mg/L;建议经尿肌酐水平校正的USCN正常参考值:吸烟者为14.0mg/gCr,非吸烟者为5.5mg/gCr。各年龄组间USC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以本研究的正常参考值判断ACN作业工人USCN水平,所有阳性率随着ACN接触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目标人群USCN正常参考值(吡啶-对苯二胺法)在ACN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中行之有效,能反映工人的ACN接触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聚合物驱油工程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早期指标,以早期发现聚合物驱油工程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损害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职业性疾患的发生率。方法对119名实验组和88名对照组人员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同时测定血清中IgE、IgM、MDA、GSH—Px、SOD水平。结果试验组工人紧张一焦虑、疲惫一惰性、忧郁一沮丧等负面情绪显著增多,运动协调能力、记忆力存在功能障碍;试验组的IgM和IgE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MDA含量和SOD活力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0人IgE含量超过正常值,实验组的GSH-Px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及血清中IgE、MDA含量及SOD活力可作为聚合物驱油工程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3.
探讨低浓度丙烯腈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发现工人在丙烯肪浓度为0.02—1.76mg/m^3环境下工作,尿硫氰酸盐浓度显著增高,出现一些慢性刺激症状,说明低浓度丙烯腈对作业工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萘对人体的慢性毒效应和亚临床客观检测指标。方法:对河南省萘暴露工人(环境接触萘浓度平均为8.25~26.43mg/m3)进行了健康监护和医学动态观察。结果:发现长期萘暴露工人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眼晶体混浊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SOD同功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PO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水平以及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和微核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神经行为功能检查结果,主要为消极情绪增加,记忆力下降等。事件相关电位P300峰潜伏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低浓度萘暴露对工人主要损害部位(靶器官)有皮肤,眼、血液和神经组织等。NCTB、NSE、P300三项可作为早期神经受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丙烯腈对职业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浓度丙烯腈(AN)对职业工人健康的慢性伤害,为保护职业接触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检测4家以AN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车间空气AN浓度;选取267名AN作业工人为暴露组,条件相当且无化学毒物接触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42人为对照组,分析接触低浓度AN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暴露组头疼、头晕、心悸、胸闷、失眠、咽痛、腹痛等自觉症状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愤怒状态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愤怒、紧张、忧郁、疲惫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压、脉压、白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18.35%)高于对照组(2.63%)(P〈0.01);肝脂肪浸润、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畸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AN对职业工人健康有一定伤害。  相似文献   

6.
7.
齐庆来 《职业与健康》2006,22(7):501-501
我们对建筑业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了10a健康监护,为评价监护效果,对其血压及心电图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波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55名微波作业工人健康结果,在症状中检出率最多的为脱发,共22例,占体检总数的40%。记忆力减退调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体征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心律失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值得注意的是,晶状体混浊调查组检出3例,而对照组未检出。  相似文献   

9.
调查138家企业流动作业人员1406名,有相当数量的流动作业者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无法享有工伤和医疗保险等劳动和社会保障。该作业人群职业健康监护率普遍偏低,上岗前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率更低,分别为50%和24.6%,尤以私营企业表现明显。国有企业对流动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职业卫生人员配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等方面尚需加强管理。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03名海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建议。方法 2013年10—12月,以深圳市某开展海上钻井作业公司的303名海上作业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职业禁忌证6人,疑似职业病1人,另检出与目标疾病无关的其他疾病或异常301人。检查中异常检出率较高的项目为口腔科常规(80.48%)、血脂4项(64.31%)、心电图(39.27%)、耳鼻喉科(38.61%)和纯音测听(38.28%)等;检出率较高的病症或异常有牙结石(48.51%)、超重(31.02%)、高脂血症(27.39%)、阻生牙(26.07%)和窦性心动过缓(18.81%)等。结论平台式海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次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目标疾病7例,与目标疾病无关的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海上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管理者应改善其作业环境及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丙烯腈作业人群的神经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丙烯腈对职业人群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效应特征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石化公司职业接触丙烯腈的作业工人175名作为接触组(其中低浓度组81人、中浓度组94人),另根据接触组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从不接触任何毒物的人群中选取174人作为对照组,采用WHO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综合评价神经行为功能.结果低、中浓度接触组的消极情感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但中浓度组得分却较低浓度组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中两组的数字跨度测试倒序得分(6.16±2.36、5.90±2.38)明显低于对照组(7.84±2.22),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中接触组目标追踪Ⅱ测试中总打点数(227.65±43.00、238.23±44.58)和正确打点数(223.86±40.28、231.67±42 03)低于对照组(265.97±57.13、259.60±54.15),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进行工龄分层分析提示,短期记忆损害具有明显的工龄效应关系.结论长期接触丙烯腈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极情绪增加,短期记忆能力下降以及手部运动速度减慢,且短期记忆影响和心理运动能力改变具有明显接触工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接触丙烯腈工人疾病谱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丙烯腈 (ACN)对作业工人的慢性损害。方法 收集接触ACN作业工人1998年健康体检表 ,上海某地区不接触ACN及其他毒物的某大学的教师、行政、科研人员 1998年高校健康体检表 ,对其疾病谱进行筛选、统计和分析。结果 ACN对人体健康的慢性损害 ,主要是消化系统 ,尤其是肝脏损害 ,职业接触ACN 2 0年以上肝脏患病率最高 (12 .5 % ) ,在ACN接触人群中其患病率随工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 ;ACN对人体循环系统也有慢性、蓄积性损害。结论 ACN对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尤其对肝脏有慢性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接触丙烯腈工人不同工龄之间的尿硫氰酸盐含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某化纤厂丙烯腈接触工人147名,不接触尘毒人员56名,收集晨尿,测定尿硫氰酸盐浓度。结果 随工龄的增加,尿中硫氰酸盐的含量递增,统计显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丙烯腈接触的时间越长,人体尿中硫氰酸盐的含量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丙烯腈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为保护职业接触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4家以丙烯腈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车间空气中丙烯腈浓度进行检测。选取接触丙烯腈职业工人为接触组,以不接触化学毒物的服务业工人为对照组,进行健康监护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接触低浓度丙烯腈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接触组头疼、头晕、心悸、胸闷、失眠、咽痛、腹痛等自觉症状多于对照组(P<0.01);男性接触组愤怒状态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愤怒、紧张、忧郁、疲惫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血压、脉压、白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心电图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18.35%)高于对照组(2.63%);肝脂肪浸润、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畸变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职业接触低浓度丙烯腈对工人健康有一定伤害,应重视对接触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5.
铅作业工人SCL-90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9名铅作业工人进行SCL-90量表评定,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铅作业工人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躯体化症状阳性检出率25.8%,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12.3%,偏执症状阳性检出率11.2%,敌对症状阳性检出率10.1%,恐怖症状阳性检出率8.9%。不同经济类型工厂、尿铅浓度、血锌原卟啉浓度与躯体化、抑郁、偏执、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阳性症状检出率存在相关。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可影响工人的精神心理卫生,不同经济类型工厂对精神卫生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脱落细胞微核技术在接触丙烯腈人群遗传损伤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产过程中接触不同浓度丙烯腈的2个工厂工人为接触组,按空气中丙烯腈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组(41名男性工人)和中浓度组(47名男性工人),另选择不接触任何毒物的男性工人31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结果2个丙烯腈接触组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68‰±2.72‰;中浓度组:4.00‰±2.38‰)明显高于对照组(2.03‰±2.20‰),中浓度接触组的血淋巴细胞微核率(4.2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2.48‰±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丙烯腈接触人群中,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有相关关系(r=0.299~0.359,P<0.05)。结论在丙烯腈接触人群遗传损伤监护时,可用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代替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作为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铅致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研究铅致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损伤效应。方法3家蓄电池厂的187名职业接触铅工人作为铅接触组,同时选择某镇无铅和其他职业危害接触史的村民179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结果铅接触组彗星率、彗尾长度和微核细胞率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血铅或尿铅水平的增高,彗星率有增高趋势,微核细胞率仅在血铅>1.45μmol/L组或尿铅>0.58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铅可引起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损伤,彗星试验可作为铅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损伤效应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I)多态性与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评价459名苯接触工人和88名非接苯对照组工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检测XRCCI第6外显子194密码子,第9外显子280密码子和第10外显子399密码子多态.结果 接苯组微核发生率(2.12‰±1.88‰)明显高于对照组(1.19‰±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岁年龄组的接苯工人微核发生率(3.00‰±2.76‰)明显高于≤35岁年龄组(2.02‰±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XRCCI基因多态性与微核率有关.与AAMAAA野生型比较,携带AAA/BAA、AAB/AAB、ABA/ABA及ABB/ABB双体型的接苯工人微核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接触能致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年龄及XRCC1基因双体型与苯致染色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For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 cocktail of pesticides, the authors examined several groups of workers, exposed in agriculture etc. and industry. Matched controls have been examined with the same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workers, intensively exposed for more than 4 years to a cocktail of pesticides experience diminished wellbeing (more subjective symptoms);there did not exist an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ndings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skin disease excluded); however, the intensively exposed workers tend to show a higher prevalence of slight neurotoxic symptoms (mainly hypo- and areflexia);some blood levels (e.g. perc. 2-globulin, transaminases, alkalinephosphatase)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in controls; there is no consistent pattern of biochemical response; the deviations may be interpreted as indicating increased variability of some parameters and moderat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average levels, generally still within the ranges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exposure of the intensively exposed workers as a group must be regarded as too high to allow undisturbed health;exposure of these workers probably exceds at least 50–100 times exposur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orkers eposed 20–50 times this population level do not show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subjective symptoms;the data do not suggest that exposur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ill induce adverse effects on health.The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Central Organiz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 TNO,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