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很多,针灸是许多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针灸取穴,包括局部取穴、整体取穴、辩证取穴;刺灸方法,包括毫针、电针、灸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耳穴贴压;针灸的治疗特点与依据进行了综述.针灸治疗过敏鼻炎疗效肯定,但疗效标准尚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变目前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单纯从散风邪、通鼻窍入手的片面性,通过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从痰论治的新思路。[方法]通过探讨痰湿、肥人、过敏性鼻炎三者的关联性,提出肥人过敏性鼻炎应当从痰论治,并举隅验案两则。[结果]肥胖患者的过敏性鼻炎根本在于脾虚。脾虚之因又可再分虚实,并对实者治疗用二陈汤等,燥湿和中,对虚者治疗用参苓白术散等,补益脾肺。[结论]从痰论治肥人过敏性鼻炎卓有成效,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10):1476-1478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治疗妇科病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整理班秀文教授从情志论治妇科病的经验。结果:班秀文教授从情志论治妇科病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重视情志致病,提倡防治结合;调气和血,兼顾心、肝、脾三脏;选方用药平和为佳;情志久郁勿忘痰瘀;身心并治,综合调理。结论:班秀文教授从情志治疗妇科病辨证准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御纂医宗金鉴》伤科内治原则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文献法对《御纂医宗金鉴》伤科内治法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从辨治原则和方药应用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并举医案一则探讨该治法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御纂医宗金鉴》伤科内治法以辨瘀血出血、辨病位为辨证要点;伤科的治疗原则包括瘀血从肝论治、分阶段论治、调畅情志、兼症施治;书中用方经典,多在用方时加用引药,并提出了"假其热以行其寒"的用药思想。所举验案诊为骨折脾虚肝郁、瘀血阻滞证,基于该理论,从肝论治伤科疼痛,治以疏肝健脾、活血通络,注重情志调节与兼症施治,故见收效。[结论]《御纂医宗金鉴》系统总结了伤科内治的辨治原则和方药应用,伤科内治注重辨瘀血出血及辨病位,治疗原则包括瘀血从肝论治、分阶段论治、调畅情志、兼症施治,用方时多加用引药,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伤科病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以期说明调肝通胃法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思路。[方法]通过跟随谢教授门诊抄方,对门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从患病特点、临床治法、处方用药特点几方面总结谢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三个特点:情志不遂而伤正、饮食不慎而伤脾胃、病程日久生痰瘀。针对以上的病机特点,谢教授确立调肝三法和通胃祛邪的治疗思路,其中调肝三法从气不升发、气机郁结、气郁化火三个角度,治以疏肝散郁、破气调肝、清肝泻火三种方法;通胃祛邪则是从消导的思路化除食积、痰瘀邪气,从补益脾胃的角度扶正固本,以此达到胃气通降,邪气不存的效果。验案中患者因饮食而发病,伴有情志不遂,结合舌脉,谢教授辨证分析为肝郁化火、脾虚湿蕴证,治疗以调肝清热、通胃扶正为法,获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谢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不同症状特点灵活变通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谢教授的经验从临床实践出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扩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过敏性鼻炎发病率的上升,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张卫东调神思想,神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突出了调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以求提高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何迎春治疗过敏性鼻炎,注重从肾阳虚论治;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面加以总结,以更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与肺关系密切,肝升肺降,调畅气血,朱佳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咳嗽久治不愈,可从"肝咳"论治,采用疏肝理肺法,往往收获良效。该文系统阐释"肝咳"的发病机制,总结朱佳教授理肺疏肝法治疗"肝咳"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试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辨治青少期情志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代医家对小儿"肝常有余"理论的认识,试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论述青少期情志异常证治机制。认为青少期情志异常与肝关系密切,"肝常有余"是青少期情志异常的病理基础之一,其治则为肝郁气滞型宜疏肝调肝,肝郁化火型宜清肝柔肝,肝阳上亢型宜抑肝平肝。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李永寿教授疏调肝木法治疗脾胃气机升降的经验。李永寿教授认为肝主疏泄,脾胃是人体气机之枢纽,脾升胃降,中焦气机顺畅,肝气宣达,脾胃升降和顺;肝藏血,主疏泄,厥阴通过任脉与胞宫相连,司血海,调胞脉,肝主冲脉,致月经不调;情志不遂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以"疏调肝木、气机和畅、脏腑自安"为基本治疗原则,再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加减,常用"疏肝解郁和胃、疏肝理气化痰、平肝降逆止呕、抑肝扶脾止痛、培土抑木止泻、疏肝益气健脾、滋阴疏肝和胃、疏肝除湿散满、清肝散郁和胃、化瘀疏肝和络、疏肝涤痰安神、疏肝理气利水法"治疗肝木不调诸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调肝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肝治疗冠心病青岛市中医院(266012)王燕青刘学法指导李达祥【关键词】调肝治心冠心病情志因素笔者结合有关论述及肝脏的主要功能,就冠心病从肝论治略述浅见。1调肝是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方法之一《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局部和全身应用西药治疗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应用中药分型论治,治本固卫。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8%,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药辨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辨治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来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作总结。[结果]提出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为肺脾不足,风痰内蕴,兼为外邪诱发,病机常寒热夹杂,虚实并见。治疗上以祛风宣窍、健脾补肺为主,亦可从寒热痰瘀论治,内外治相结合。[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具有一定优势,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使中医药在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上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理论认为,紧张性头痛的发病与肝脏及肝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治疗以通为法,注重疏通肝气,条畅气机,使头部气血畅行。从肝论治紧张性头痛可从疏肝、清肝、平肝、滋肝等方面立法处方用药。疏肝方药多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清肝方药多选丹栀逍遥散加减,平肝方药多选天麻钩藤饮加减,滋肝方药多选一贯煎合四物汤加减。调肝治疗紧张性头痛的常用药对为桂枝—白芍(赤芍)、川芎—葛根、石菖蒲—郁金、白芷—蔓荆子等。从疏肝、清肝、平肝、滋肝等方面着手,既能减轻患者头痛的症状,又能减少发作频次,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疗法分型论治治疗过敏性鼻炎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杜林柯  王萌  周永学 《中医学报》2020,35(2):257-259
中医认为,五脏藏神,情志活动亦为五脏所主,五脏功能不调,神明被扰,可引发情志病。《金匮要略》从脏腑论治情志病,以调整五脏阴阳为切入点,尤其重视调阴阳、立中气,通过调和五脏阴阳以镇心安神、宁心安神。《金匮要略》记载的情志病的证治主要有:从心肺阴虚内热论治百合病,方选百合地黄汤以养心肺之阴治本,兼清虚热治标;从心肝血虚、虚火内扰心神论治不眠,方选酸枣仁汤以补肝体、养肝血、清虚热、养心安神;从心肾不交、阴阳俱虚论治梦交,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交通心肾、潜镇摄纳、调畅阴阳;从心脾气血不足论治脏躁,方选甘麦大枣汤以调补气血、养心安神;从肝胆气血虚弱、邪热入里论治谵语,方选小柴胡汤解郁达邪以复少阳之机。  相似文献   

17.
1肝郁气滞 李某某,女,23岁,某中学教师,2009年1月5日初诊.主诉:产后3天乳汁不下.产后乳汁分泌甚少,乳房胀痛,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食欲减退,二便调.诊脉弦细,舌正常,苔薄黄.辩证分析:此乃产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脾气运化无权,以致脉络涩滞,阻碍乳汁运行.治宜肝脾同治,疏肝养肝,补养气血通乳.取穴:脑中、乳根、少泽为主穴,辅以中院、阳陵泉、太冲.手法:膻中穴以毫针由内向外分别向两侧乳房方向平刺1.0-1.5寸,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使针感向两侧乳房扩散.  相似文献   

18.
纪青山教授耳针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治法。方法将1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耳针治疗组,针刺治疗组,耳针针刺组,各60例。耳针治疗组取穴肺、脾、肾、内鼻、外鼻、神门、风溪;针刺组取穴足三里、身柱、大椎、神门;耳针针刺组取穴肺、脾、肾、内鼻、外鼻、神门、风溪、足三里、身柱、大椎、神门。3组治疗均1次/d,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耳针治疗组总有效率65.0%,针刺组总有效率58.0%,耳针针刺组总有效率80.0%,3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耳针及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耳针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韩延华教授认为,乳癖多与肝有关,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乳络经脉不畅,日久成瘀,郁而化火所致。韩氏妇科治疗本病,守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原理,以疏肝泻火、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同时也重视精神情志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治疗以"百灵调肝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常见治法有益气健脾法、益胃生津法、清热解毒法、理气散结法、活血祛瘀法及化痰祛湿法等。然调肝法在预防胃癌发生,对化疗减毒增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疗效。胃癌从肝论治,当首重疏肝,还当结合平肝、清肝、补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