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诊断伴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对105例乳头溢液患者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其中发现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对40例患者同时行高频彩超检查,并行手术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40例中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4例诊断为乳腺增生症,诊断准确率为90%;高频彩超术前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诊断准确率为68%。结论乳管镜检查对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优于高频彩超,并可在乳管镜下进行定位活检,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
纤维乳管镜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头溢液发生率约3%~8%,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占35%~48%,乳腺癌占10%~15%[1]。乳头溢液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甚至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尽管乳头溢液以往的诊断方法很多,但由于诊断率不高,无法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纤维乳管镜(FDS)检查,使乳头溢液的诊断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它不仅有助于导管内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还有利于导管内病变的微创治疗,同时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优于导管造影、细胞学涂片和超声检查[2~5]。现就FDS的临床现状综述如下。乳管镜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  相似文献   

3.
通过临床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在乳头溢液中的应用,探讨乳腺导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内窥镜检查,统计分析乳头溢液性质、溢液量,部位及乳管内窥镜下表现,从而丰富乳头溢液辨病内容,提高临床诊断率。结果:乳腺增生病以正常乳管表现居多,其次可见乳管扩张I型及乳管僵硬狭窄II型。乳腺导管扩张症以乳管扩张I型居多。乳管内乳头状瘤(病)镜下76.16%见占位改变,多呈圆球形、结节聚集,白色、黄色多见,占据大部分管腔,其中2例乳管内窥镜诊为疑似癌,病理证实为早期癌。结论:乳头溢液是多种乳腺疾病乳管内改变主要症状之一,研究初步表明,其溢液性质、量及乳管内窥镜相应表现可为诊断提供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性乳腺疾病中的诊治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在长垣县中医院外科进行的11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及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0例乳头溢液患者中,乳管扩张症者6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者3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导管内癌2例,乳腺癌2例.乳腺导管镜检查报告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3.5%.结论乳管内窥镜检查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少,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为乳腺疾病的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22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64例,导管扩张21例,乳腺囊性增生症18例,炎性疾病5例,乳腺癌14例.结论:乳头溢液多为良性病变,但不能忽视乳腺癌的诊断,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钼靶X线导管造影及B超检查对乳头溢液诊断有较大价值,对于血性溢液和45岁以上单孔溢液乳管造影异常,尤其是伴有乳腺肿物的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乳管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在伴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0例伴乳头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镜下诊断)患者采用乳管镜检查定位配合亚甲蓝染色,行染色导管及周围乳腺切除,评价其疗效。结果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乳腺增生症2例,手术后原导管溢液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术前乳管镜检查结合亚甲蓝染色对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定位准确,手术切除率高,且操作方便,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乳管内镜诊断乳头溢液疾病的意义。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对125例乳头溢液行纤维乳管镜检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5例乳头溢液患者,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52例,乳腺癌3例,乳管炎24例,乳管扩张32例,14例未见异常。诊断符合率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分别为75.5%和66.7%,而乳管炎、乳管扩张分别为100%和94.4%,总符合率83.5%。结论:纤维乳管镜操作简便,可以直视,创伤小,特异性较高的检查,与病理符合率较高,是对乳头溢液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同时纤维乳管镜也是对乳头溢液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避免了部分患者不必要的较大创伤性乳腺手术。  相似文献   

8.
卓睿  柴妤  董洁  石雪枫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102-2104
目的:研究乳管镜下乳头溢液导管腔内结构、病变性状,探索治疗炎症性乳头溢液的新方法。方法:应用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选择其中152例诊断为导管扩张及导管炎症的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组53例经病变乳孔冲洗土黄连液2mL,对照1组48例冲洗庆大霉素80000U,对照2组51例冲洗0.9%生理盐水2mL治疗,每周1次,连续8次,随访3个月后乳管镜复查,观察疗效。结果:冲洗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50例停止溢液,总有效率94.34%。对照1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两组总有效率23.53%。经统计学分析,土黄连液组疗效优于庆大霉素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土黄连液乳管镜冲洗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性乳头溢液操作简便、无损伤、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临床疗效好,避免了对炎症性乳头溢液行手术切除带来的组织创伤和精神负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22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64例,导管扩张21例,乳腺囊性增生症18例,炎性疾病5例,乳腺癌14例.结论:乳头溢液多为良性病变,但不能忽视乳腺癌的诊断,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钼靶X线导管造影及B超检查对乳头溢液诊断有较大价值,对于血性溢液和45岁以上单孔溢液乳管造影异常,尤其是伴有乳腺肿物的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导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76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研究,应用乳导管内窥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参照《乳腺导管镜下乳管内病变图谱》对患者的乳管内窥镜表现进行判定,分为占位性变和非占位性变。结果:对于单侧和多侧病变以及单孔和多孔病变患者来说,非占位性变患者几率均明显高于占位性变的几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导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患者中的应用既可以用于诊断,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同时也可以对非占位变无肿块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在妇女保健中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09年1月-2010年9月进行乳腺疾病常规普查的疑似乳腺疾病200例患者,对所有病例进行彩超检查并对患者进行随诊以及复查,并同时进行手术和病理结果检验。结果:经彩超检查,检查出双乳小叶增生患者144例(72%);单侧或者双侧纤维瘤21例(10.5%);乳腺囊肿25例(12.5%);乳腺癌5例(2.5%);脂肪瘤3例(1.5%),其他2例(1%)。误诊3例,诊断总正确率98.5%。结论:应用彩超可以清晰地检查出乳腺肿块及乳腺的血流特征,清楚地反映出是何种乳腺疾病,在妇女保健上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对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行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109例,超声造影后观察显影情况进行判定,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超声造影78例为阴性,经病理诊断89例阴性,经皮超声造影灵敏度为55%,特异度为77.53%,准确度为73.39%。结论:经皮超声造影常规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可以提高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3.
张萌 《中医临床研究》2012,4(9):114-117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又称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性病变,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炎性疾病。发病率低,易被忽视,关于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没有一种定论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临床表现亦缺乏特异性症状,一般均以乳房肿块就诊,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所以本病的诊断尤其重要;超声诊断的资料较多,但无明显的特异性;影像报道较少,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尚无致死性报道,目前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乳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患者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根据乳腺癌相关风险因素,选取数据库中的初潮时间、流产次数、生育情况、月经及母乳喂养情况、乳腺癌家族史、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及中医证候特征等作为建模候选变量,提取其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病理检查等数据;使用6种机器算法开发模型,并对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模型中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综合两种计算方法对两种建模算法的特征重要度预测结果,可以得出年龄、燥热、流产次数、是否曾患乳腺炎、生活中是否经常锻炼、第一次月经时间等变量对乳腺癌的预测可能有重要作用。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结果最好,准确率为0.86,AUC值达0.89,XGboost和GBDT算法的准确率都为0.85,AUC值也同为0.85,其次是逻辑回归算法的准确率和AUC值都为0.84,SVC和DT算法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83、0.79,AUC值分别为0.82、0.71。从各算法的建模结果可以看出,随机森林算法由于集成学习的特性,本身的精度比一般单个算法的要好,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高。结论:基于森林算法的乳腺癌患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乳腺血氧功能与三算子成像(以下简称血氧三算子)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因乳腺肿物就诊我科的130例患者均进行血氧三算子和ABVS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查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伴发多原发恶性肿瘤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临床疑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166例(女164例,男2例,其中同步双乳癌3例,年龄22~80岁,平均45.2岁),行全身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术后检查时间间隔3天-10年,平均2.6年.分别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和/或临床放化疗后随访结果为依据,建立最后诊断,随访时间大于12个月.结果:166例患者中,诊断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110例(66.3%).术区胸壁复发18例(10.8%),区域淋巴结转移68例(40.9%).远处转移61 例(36.7%),其中术区胸壁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合并远处转移37例(22.3%).乳腺癌术后伴发多原发恶性肿瘤22例(13.3%),其中包括异步对侧乳腺癌7例(4.2%).51例(31.5%)患者PET/CT检查后更改完善了治疗方案.结论: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区域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及术后伴发多原发恶性肿瘤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进一步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学在乳腺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为乳腺病和中医体质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中医体质学在乳腺病中的运用现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乳腺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体质与证候之间是紧系联系的;乳腺病的防治应当结合辨体论治。结论运用体质学方法防治乳腺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外妇女健康体检中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检查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全区2009年3月-2011年8月妇女健康行动健康体检中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检查的95739例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普查妇女易于接受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检查.结论: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能让育龄妇女正确认识自己健康状况,达到乳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我区妇女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金贝乳康片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对照组(15只)、模型组(20只)、金贝乳康片组(20只).用二甲基苯蒽(DMBA)联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及冷水刺激应激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模型.金贝乳康片组给予金贝乳康片水溶液灌胃1.5g/kg,其余各组予生理盐水.30天后腹腔取血并采集乳腺织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EL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雌二醇(E2)及孕激素(P)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一系列生物表征变化,且CORT水平明显升高(P<0.05).金贝乳康片组大鼠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以一般增生为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清CORT、E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水平略有升高(P<0.05). 结论 金贝乳康片可降低肝郁肾虚证模型组大鼠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病理变化向一般增生转变,调节大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