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用药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加强用药护理可有效提高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重度颅脑损伤(GCS≤8分)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凶险,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死亡率高达30%~50%,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科于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84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7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3.
重症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其出血的诱发因素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激素类及消炎痛等非甾体类药物的使用有关。通过36例出血病人的临术分析与护理,作者强调认为:护士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的观察病情的专业水平,熟练的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以便及时观察病主,早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提高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该病病情危重的征兆,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分析其出血原因、临床特点、好发时间以及相关因素。强调加强观察,以防为主,针对其原因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5.
6.
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较为常见。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6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24例(占25%)。现将其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8冽,女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0岁,平均32岁;入院时昏迷者15例,昏睡6例,清醒3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间在伤后24小时内发生,最迟为伤后10天;其中枢血3例,黑便14例,柏油样便7例。治疗结果:除2例并发脑病死亡之外,其余均治愈,2原因分析2.l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颅脑损伤后为防治脑水肿,常使用大剂最糠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的用… 相似文献
7.
8.
9.
颅脑损伤致上消化道出血又称Cushing溃疡,其机制一般认为是丘脑及其下部或脑干结构受到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或在应激状态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所致。多发生于伤情严重及年老体弱患者,护理较困难,病死率高。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是降低脑外伤死亡率及致残率的重要环节。现将近几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系严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所致。它既严重影响着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还会因出血性休克导致死亡。为了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我们对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H2受体阻滞剂、H+-K+-ATP酶抑制剂和胃粘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1999年 1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86例 ,其中男性 6 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6~78岁 ,平均年龄 2 8 6岁。1 2 方法 :将 86例重型颅脑…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在降低颅内压、应用脱水药、亚低温疗法的基础上,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好发期及临床特点,做好各期相应的观察护理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14.
程丽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6):105-107,110
目的探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70)和循证护理组(n=72)。常规护理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同时根据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验性预防使用抗生素、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循证护理组则应用循证护理(包括深入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生机制、查询循证资料、心理指导及宣传教育、饮食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等)。对2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例,发生率为8.33%;常规护理组2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68.57%及31.43%,循证护理组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77.78%及22.22%,2组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0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9例(48.8%),死亡26例,其中伴上消化道出血组死亡21例(53.8%),不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组死亡5例(19.2%)。在影响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败血症、去大脑强直、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糖水平呈显著相关(x2 =13.96,x2=27.43,x2=46.28,x2=27.33,x2=11.88,x2=5.71,P<0.05或P<0.01)。结论 在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尽早干预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陈伟雄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2):131-132
目的:总结3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2年6月间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收治重型颅脑损伤253例,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6例,发生率14%。36例中治愈27例,治愈率74%,好转7例,总有效率94%。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预防为主。一旦出血,应采取由胃管注入抗酸、止血剂、胃黏膜保护剂,静脉使用洛赛克,需要时予以输血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万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5,6(8):48-50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研究损伤程度、体温、血糖、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30例中上消化道出血61例。GCS、中枢性高热、血糖浓度、低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属于高危因素。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尤其对伴有出血高危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1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24例,胃镜下治疗9例,胃次全切除术6例。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573例,缓解38例,无效7例,死亡13例;其中阿托品治愈23例,胃镜下治愈8例,胃次全切除术治愈5例。结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消除颅脑损伤病灶和保护胃黏膜,常规处理方案效果满意,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但必要时应及时使用特殊治疗手段,以迅速控制出血病情。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其发生率在16 %~47 % ,病情越重 ,发生率越高 ,消化道出血越早 ,预后越差[1],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对颅脑损伤的抢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故积极防治消化道出血很重要。本院自2000年9月~2002年7月对42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雷尼替丁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CT确诊的颅脑损伤84例 ,GCS评分≤8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21~76岁 ,平均 (45±7.2)岁。其中脑挫裂伤伴颅骨骨折27例。伴硬膜下血肿5例 ,伴硬膜外血肿7例 ,伴脑内血…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室(ICU)每年都收治许多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而由于重度颅脑损伤引起的吞咽困难,不但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力的下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而且有1/3的病人会发生呛咳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吞咽困难病人症状的恢复治疗显得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