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全麻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副反应一般表现为过度的应激反应,血压骤升,心率加快,颅压眼压升高等,可导致或加重心衰,脑血管意外及心律失常等。本文观察静脉注射羟丁酸钠预防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ASAI-H级,成年男性28例,女性12例,无呼吸循环系统疾患,近期未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择期手术病员40例,随机分为两组,羟了酸钠组(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对例。1.2麻醉方法术前用药:阿托品0.05mg,鲁米那钠0.l,术前30ndn肌注,入手术室后测HR、SBP、DBP、SPO,诱导用硫喷妥Na7mg-sin…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用于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组普外科全麻病例30例,随机分为两组:尼卡地平组(N组,n=15例)和对照组(C组,n=15例),N组于诱导予以尼卡地平20цg/kg给药,C组给生理盐水2ml,诱导方法两组相同,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N组插管后血压无明显升高,但心率在用药后和插管前后显著增快。结论:尼卡地平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升压反应,但不能防止插管过程中的心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应用艾司洛尔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红斌 《广东医学》1998,19(7):491-492
比较两种剂量艾司洛尔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应。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成年患者24例,SAⅠ~Ⅱ级,无明显心血管病史,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于芬太危3~4μg/kg、咪唑安定0.2mg/kg、卡肌宁0.5mg/kg麻醉诱导后,静注艾司洛尔0.75mg/kg。Ⅱ组:麻醉诱导方法同Ⅰ组,静注艾司洛尔1mg/kg。两组均在艾司洛尔给药3分钟后行气管内插管。观测比较麻醉前,麻醉诱导后,艾司洛尔给药后1分钟、3分钟、置喉镜、气管插管后1、3、5分钟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结果:Ⅰ组插管后收缩压仍明显高于基础水平,持续至插管后3分钟,Ⅱ组插管后血压及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以1mg/kg剂量艾司洛尔在小剂量芬太危及咪唑安定诱导后给药能更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将60例胸、腹、颈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硫酸镁组,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诱导时分别静注以40mg/kg硫酸镁或1.5mg/kg利多卡因或5%GNS,观察诱导时、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2min、5min、7min时三组病人MAP和HR的变化及卡肌宁作用持续时间,结果表明静注硫酸镁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明显抑制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1895年Kirstein首次借助喉镜行气管内插管,1913年Jackson正式确立以直接喉镜完成气管内插管的理论,至今,气管内插管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尤其是心血管副反应,一般在窥喉和气管插管过程中发生,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平均升高6kPa)、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1],此反应为时短暂对患者常无危害,但对原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缺血性或瓣膜性心脏病、高龄、病重及心功能受损的患者常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F组)、芬太尼1组(F1组)和芬太尼2组(F2组)三组,每组30倒。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5~0.1mg/kg,丙泊酚1~2mg/kg,RF组缓慢注射雷米芬太尼2~3μg/kg(时间〉1min),F1组注射芬太尼2μg/kg,F2组注射芬太尼4μg/kg。三组均注射堆库溴胺0.1mg/kg,2min后气管插管。观察三组惠者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0,1,3,5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的血压和心率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F2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明显地升高,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较F1、F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能明显地抑制全麻谤导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且不影响术后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8.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urapidil (URA) on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ncision during fentanyl co-induction, forty-two patients (ASA I-I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F1(n = 10), fentanyl 5 micrograms.kg-1 was given by venous injection; Group F2(n = 10), fentanyl 10 micrograms.kg-1; Group U1(n = 10), URA 0.25 mg.kg-1 plus fentanyl 5 micrograms.kg-1; Group U2(n = 12), URA 0.5 mg.kg-1 plus fentanyl 5 micrograms.kg-1.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diastolic pressure (DP) in Group F1 and systolic pressure (SP) in Group U1 were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Group U2(P < 0.05). After incision, the values of SP, MAP, DP and rate-pressure product (RPP) in Group F1 were higher apparently than those in Group U2(P < 0.05); at the 5th minute, SP, MAP, heart rate (HR) and RPP in Group F1 were in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F2 (P < 0.05), and SP, MAP in Group U2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U1(P < 0.05).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ncision may be effectively inhibited in combination URA with fentanyl, and the dosage of fentanyl might reduce.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全麻诱导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或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5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 min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芬太尼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芬太尼组与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全麻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 ,作者成功的为 10 0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了护理 ,认为要协助医生完成气管插管 ,必须做好插管前的准备 (包括用物准备和患者的准备 )、插管时、插管后、拔管时的配合这 4方面。1 插管前的准备工作1 1 用物的准备 :患者入手术室前 ,协助医生准备性能良好的常规监测仪器、麻醉机、吸引器装置、喉镜、氧气 ,再次检查插管用具如气管导管、牙垫、喷雾器、气管插管钳、街接管是否配套、套囊有无漏气 ,另外备宽 1 5~ 2 0cm ,长 30cm左右的 2条胶布。1 2 患者的准备 :患者入手术室后 ,再次与麻醉医生核对科别、姓名、…  相似文献   

11.
应用侧脑室插管方法,观察静脉注射脑复康对正常和已经增高的家兔颅内压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脑复康有降低家兔颅内压的作用,并且对硝酸甘油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4例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于全麻诱导前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观察全麻诱导后及插管后1-10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诱导后及插管后A组病人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B组(P〈0.05);A组61.2%(21例)病例出现心动过速,B组为21.0%(7例),两者比较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盐酸氢吗啡酮和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建立静脉通路后,H1组、H2组、F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mg、0.4mg和芬太尼0.2mg,5min之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5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三组药物对MAP、HR的影响存在组间差异,其中H2组不同时相MAP、HR较平稳。结论:0.4mg盐酸氢吗啡酮和0.2mg芬太尼均能有效减弱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且0.4mg盐酸氢吗啡酮在不同时相对患者MAP、HR的影响更小,全麻诱导插管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4.
以乌拉坦麻醉兔,给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在血压升高的同时,动物的呼吸和在延髓腹侧蛛网膜下腔记录的颅内压变化。结果完整动物血压升高时,潮气量明显减小,而颅内压保持相对稳定。切断双侧颈动脉窦神经和减压神经的动物,注药使血压升高时,仍可见潮气量明显减小,颅内压的增值较完整动物大。电灼损毁双侧延髓腹外侧区后,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上升时,颅内压增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与完整动物组相比p<0.01,与切断双侧颈动脉窦神经相比p<0.05)。颅内压升高的时程和形式与外周血压的变化相一致。结果表明,在脑灌流压(量)增加时,延髓膜外侧区的功能完整性对保持颅内压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乌拉地尔 (URA)对芬太尼复合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和切皮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42例 (ASAⅠ~Ⅱ )患者随机分为 :F1组 10例 ,用芬太尼 5 μg·kg-1;F2 组 10例 ,用芬太尼 10 μg·kg-1;U1组 10例 ,URA 0 2 5mg·kg-1,芬太尼 5 μg·kg-1;U2 组 12例URA 0 5mg·kg-1,芬太尼 5 μg·kg-1。结果 :插管后F1组MAP ,DP和U1组SP升高显著大于U2组 (P >0 .0 5 ) ;切皮后F1组SP ,MAP ,DP和RPP升高显著大于U2 组 (P <0 .0 5 ) ,第 5minSP ,MAP ,HR和RPP升高显著大于F2 组 (P <0 .0 5 ) ,U1组第 5minSP ,MAP升高显著大于U2 组 (P <0 .0 5 )。表明URA与芬太尼复合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和切皮时的心血管反应 ,并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二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入院后即行侧脑室内穿刺置管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不做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度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时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度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度病残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艾司洛尔(ESM)用于预防气管内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胸、腹及下肢择期全麻手术者60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将病例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A组诱导前静注ESM1.5mg/kg,1min注完;B组ESM改诱导后静注,注完后立即气管内插管、C组用同容量生理盐水代替ESM,三组诱导用药相同。结果:A、B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除插后即刻高于(P<0.05)术前基础值外,插管后1、5、10min以上各参数与基础值基本接近,而C组SDP、DBP、MAP及HR插管后即刻明显高于(P<0.01)术前基础值,插管后5min以上各参数仍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且插管反应较A、B两组剧烈。A组窦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ESM对预防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抑制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将ESM诱导后用药能有效地减少窦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与美托洛尔在麻醉诱导中对心率、血压和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24例病人随机分为3 组,每组8 例。麻醉诱导均选用芬太尼、硫喷妥钠和琥珀酰胆碱。于静脉诱导后分别静注美托洛尔、硝酸甘油和生理盐水,监测气管插管时平均动脉压( M A P)、心率( H R)和每搏量( S V)变化。③结果 插管后美托洛尔组 M A P低于对照组, H R 低于对照组及硝酸甘油组, S V 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F= 4.07~5.96,q= 3.44~4.49, P 均< 0.05)。④结论 美托洛尔与硝酸甘油皆可预防气管插管所致的循环副作用,但美托洛尔作用优于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基底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相应时间窗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变化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临床收集80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导管法测定患者伤后24 h、3 d、7 d、14 d的ICP值,并且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其相应时间窗的基底静脉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asal vein rate,VBVR)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经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显示,VBVR与相应时间窗ICP呈强负相关,即在同一时间窗ICP越高,VBVR越慢.结论 应用TCD对患者VBVR进行监测,可以即时反映患者颅内压的变化,为临床工作中治疗颅内高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