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1例患者于术前行胃镜检查、超声内镜及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或细针穿刺活检术,将超声内镜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作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结果的准确率达85.11%(120/141);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77.69%(94/121)。结论超声内镜对诊断胃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有效地判断胃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超声探头(UMP)检查在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12MHz UMP检查。以手术探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UMP检查诊断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率和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UMP检查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5%。UMP检查诊断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为75%。结论UMP检查对于胃癌侵犯的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运用。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125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浸润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术前采用64层螺旋 CT 进行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并根据多平面重建(MPR)及仿真内镜(CTVE)的技术进行重建分析。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与 CT 检查的 TMN 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层螺旋 CT 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7.6%,其中早期胃癌为66.67%,进展期胃癌为100%;在 TNM 分期中,T 分期的正确率为84.00%,N 分期的正确率为72.00%,M 分期的正确率为92.80%,与手术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64层螺旋 CT 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价值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周冬  陈原华 《贵州医药》2023,(2):174-175
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22年3月收住的胃癌根治术患者210例,将其中114例早期复发转移者(≤1年)作为A组,另96例晚期复发转移者(>1年)者作为B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在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范围、浆膜浸润、阳性淋巴结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范围、浆膜浸润、阳性淋巴结数量均是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引起临床重视,尽早予以对应干预,从而减少或者延缓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的CT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CT资料,并进行术前TNM分期,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总结胃癌的术前CT诊断和分期价值.结果 本组32例螺旋CT扫描病灶的检出率100%,CT的T分期准确率81.2%,N分期的准确率为71.8%,TNM分期的综合准确率为78.1%.结论 螺旋CT扫描对于胃癌的病灶发现和肿块侵润范围、胃周受侵程度、淋巴结肿大程度、术前分期的评估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在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进行重点观察胃周有无转移淋巴结,并进行病理与术前超声对比观察.结果 超声其检出转移性淋巴结25例,检出率为62.5%(25/40),特异性为100%(25/25).并发现胃周淋巴结肿大直径≥1cm者的超声诊断率高于<1 cm者.结论 超声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检查无创,简便易行,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提供依据,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我院应用超声对40例胃癌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在术前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完超声在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重点观察胃周有无转移淋巴结.并进行病理与术前超声对比观察。结果超声其检出转移性淋巴结25例。检出率为62.5%(25/40),特异性为100%(25/25)。并发现胃周淋巴结肿大直径≥1cm者的超声诊断率高于<1 cm者。结论超声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检查无创,简便易行,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提供依据,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我院应用超声对40例胃癌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在术前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2010 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全世界胃癌年发病率为13, 86∕10 万,是仅次于肺癌而高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近40 万,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2%。在我国,男性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据报道,截至2005 年底胃癌已成为我国癌症发病率及病死率首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男性消化道肿瘤中占首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及残胃炎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癌前病变,最后导致胃癌的发生。近年来胃癌的诊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诊断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有X 线钡餐、胃镜以及活组织病理,但X 线钡餐和胃镜只能观察到黏膜层的病变,难以判断病变浸润的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情况,因此不利于对胃癌的TNM 分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仪器性能的不断完善,口服超声助显剂用于对胃肠疾病的诊断以及超声谐波静脉造影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2、3],使得经腹超声检查不但能清晰的显示病变胃壁的层次、而且能显示胃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从而使得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就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胃癌的螺旋CT征象与Cath-D蛋白的表达相对照,探讨胃癌螺旋CT表现与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之间的关系,研究胃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对52例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后全部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th-D蛋白的表达。结果多层螺旋CT和病理检查对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Cath-D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Cath-D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浸润深度有关,T3-4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2组。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而与肿瘤的大小无关。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胃癌影像特征,是胃癌较可靠的检查方法。Cath-D的高表达与胃癌CT征象上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ath-D对胃癌的侵袭和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已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4排螺旋CT表现。结果 CT主要征象为胃壁增厚,部分病例可见肿块形成。动脉期及静脉期病变呈明显强化,24例患者于静脉期强化明显;出现淋巴结转移5例,侵犯邻近脏器12例,出现远处转移10例;增强分期准确性为85.19%。结论 64排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分期可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某院诊治实施手术治疗胃癌患者103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D-1、PD-L1表达阳性率、死亡和存活率,患者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阳性率,及不同病理分期中PD-1、PD-L1表达阳性率差异。结果:癌组织PD-1和PD-L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0.78%vs.0.00%,63.11%vs.0.97%,P<0.05]。死亡患者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62.50%vs.21.82%,87.50%vs.43.64%,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PD-1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PD-L1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中III^IV期患者PD-L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I^II期患者[78.85%vs.29.4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水平较高,PD-L1表达水平和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PD-1和PD-L1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张媛媛  宋育林 《安徽医药》2013,17(10):1707-170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经病理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胃切缘组织(作为对照组)中NO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NOBl的阳性表达率为65.7%(46/70)高于切缘胃黏膜中NOB1的阳性表达率(47.1%,33/70)(P〈0.05)。不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胃癌组织中NOB1蛋白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OB1蛋白表达上调,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娜  李树花 《天津医药》2007,35(1):30-3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1例确诊的肺癌患者和4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BALF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断19(CYFRA21-1)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癌患者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P〈0.01或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各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均有所不同,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升高明显,且随着TNM临床分期的升高,其含量亦明显升高。NSE则在小细胞肺癌中升高明显。结论: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诊断,病理类型的判定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胃远端部分切除后残胃病例的特点并进行分析。方法以88例胃部良性肿瘤行远端胃次全切除后的残胃患者的胃镜及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及治疗方式,Cox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及治疗方式为影响残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对于残胃癌的预后十分重要,应加强胃部切除术后的患者的随诊工作。  相似文献   

15.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锦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60-1461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胃癌根治术后18.4个月;半年内复发14例(28.0%),半年至1年内复发12例(24.0%),2年内复发15例(30.0%),3年内复发6例(12.0%),3年以上复发3例(6.0%);早期复发41例(82.0%)明显高于晚期复发9例(18.0%)(X2=6.45,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原发灶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等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P〈0.01);Logistie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术后病理 TNM分期和辅助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多在2年内发生,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辅助化疗为影响胃癌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PA)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χ2检验比较低PA组与正常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水平PA病人5年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PA与胃癌病人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人的年龄、癌灶的直径及TNM分期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PA组的胃癌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P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胃癌病人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PA、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PA是胃癌病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低水平PA的胃癌病人的生存期较正常病人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蛋白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5%(19/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3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O.05)。结论白细胞介素32在胃癌组织中呈过表达,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肿瘤分期及淋巴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乳腺癌患者98例(2018年4月~2019年4月),均行Ki67、HER-2检测,分析HER-2、Ki67阳性率及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Ⅰ、Ⅱ、Ⅲ期Ki67阳性率为57.89%、79.17%、50.00%,HER-2阳性率为55.26%、85.42%、91.67%(P<0.05),Ki67、HER-2与乳腺癌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ER-2、Ki67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有相关性,有助于乳腺癌恶性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 TNM 分期胃癌组织中 S100P、CD147及 OCT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40例慢性胃炎和20例正常胃组织的 S100P、CD147及 OCT4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胃癌组织不同 TNM 分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 S100P 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和慢性胃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胃癌组织中 CD147、OCT4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织和慢性胃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100P Ⅴ期阳性率显著低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D147各分期阳性率均为100℅,其中强阳性率显著高于弱阳性和中等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OCT4Ⅲ期、Ⅴ期阳性率均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远处转移患者 S100P、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远处转移患者 OCT4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S100P、CD147、OCT4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癌组织中 S100P 显著降低,CD147、OCT4表达显著升高,与胃癌患者 TNM 分期、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陆通  刘浩楠  吴克俭 《安徽医药》2023,27(5):928-931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与胃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病人280例作为胃癌组,其中再按ALI水平分为ALI降低组及ALI升高组。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10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胃癌组与对照组ALI、ALI降低组与ALI升高组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分析这些指标与AL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AL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9.17(25.98,59.93)比66.06(51.99,82.98),P<0.05];ALI降低组与ALI升高组比较,肿瘤最大径更大[108(74.5%)例比37(25.5%)例]、浸润更深、淋巴结转移数目更多[128(74.4%)例比44(25.6%)例]、TNM分期更晚(P<0.05);但在肿瘤分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ALI升高预示肿瘤处于I期,浸润深度为T1的可能性大,即胃癌病人ALI升高表明肿瘤处于早期。结论 在胃癌病人中,ALI数值越低,提示肿瘤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越多、肿瘤长径越大及TNM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