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医学研究在确认单基因疾病的突变基因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这些疾病指完全由单一基因突变造成的临床疾病1。一个极好的例子就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该病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造成 ,并引起冠心病的高危险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之一 ,包括 6 0 0多种已知的突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即便是单基因疾病也并不简单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同时受到其它基因及环境因素影响1。Sijbrands等分析了荷兰的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大家系在两个世纪中的死亡率。有趣的是 ,直至 2 0世纪早期 ,该家系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Pei WD  Sun YH  Rou WJ  Zu Q  Li Y  Zhang CY  Dai J  Jia YH  Lu ZL  Wu XG  Liu LS  Hui R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5):313-317
目的 对不同类型家族性高脂血症及血脂正常对照家系代谢综合征 (M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共搜集了 70个家系,其中年龄大于 20岁的家系成员共 560人:分别为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家系 43个共 379人;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FHTG)家系 3个共 30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 16个共 102人;血脂正常对照家系 8个共 49人。MS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家胆固醇宣教计划(NCEP ATPⅢ),并结合中国人群资料,以体重指数替代腰围作为诊断标准之一。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家系中MS的相关因素。结果  60 7%的FCHL患者及71 4%的FHTG患者符合MS的诊断标准,这两种类型高脂血症家系MS的患病率最高。MS在不同家系成员(包括高脂血症受累者和未受累者 )中的患病率分别为:FCHL为 36 7%,FHTG为 33 3%,FH为 17 6%,血脂正常对照家系为 16 3%。FCHL与血脂正常对照家系MS患病率的危险度优势比(OR值)和 95%可信区间为 2 97 (1 29~7 07)。调整年龄、载脂蛋白A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载脂蛋白B与MS相关,不同家系OR值如下:FCHL家系为 1 05(1 03~1 07);FHTG家系为 1 26 (1 03~1 55);FH家系为 1 07 (1 01~1 12);而血脂正常对照家系却未显示有意义的相关(P> 0 05)。血浆载脂蛋白A1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风险调整死亡率的比较,明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程度对患者手术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共1 24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计算患者EuroSCOREⅡ预期死亡率,以患者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指数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PPM、中度PPM、重度PPM 3组,分别计算各组风险调整死亡率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3组患者实际死亡率分别为:无或轻度PPM组2.79%(29/1 040),中度PPM组5.00%(8/160),重度PPM组8.51%(4/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roSCOREⅡ预期死亡率分别为:无或轻度PPM组2.82%,中度PPM组2.69%,重度PPM组2.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调整死亡率分别为:无或轻度PPM组0.99(95%可信区间0.93~1.05),中度PPM组1.86(95%可信区间1.68~2.08),重度PPM组3.13(95%可信区间2.56~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PPM程度的升高可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降胆固醇治疗与自杀、意外事故或外伤致死(非疾病死亡率 )危险性之间的关系。设计 :降胆固醇治疗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非疾病死亡率结果的汇总分析。研究回顾 :2 1组入选试验中 19组提供了非疾病死亡率的可用数据。干预回顾 :过去 1~ 10年间采取饮食调节、药物治疗或行部分回肠旁路手术。主要结果测定指标 :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自杀、意外事故和暴力致死的比较。结果 :汇集所有试验 ,治疗组非疾病死亡率与对照组的比数比为 1 18( 95 %可信区间 0 91~ 1 5 2 ;P =0 2 0 )。初级预防试验的比数比为 1 2 8( 0 94~ 1 74P =0 12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非风湿性心房纤颤患者长期抗凝(华法令 )或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或吲哚洛芬 )的效益及风险。方法 :对 1 966年~ 1 999年 1 2月间收录在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 ,Cinhal及Sigle上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汇总分析。计算比数比及其 95 %的可信区间 ,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的测量指标 :致命性及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减少定义为有益。发生致命性及较严重非致命性出血事件定义为风险。结果 :1 989年以前无临床试验。 1 989年~1 999年间共有 5项随机对照试验发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固定效益模型 :卒中死亡的比数比 0 74,95 %可信区间 0 39~1 4 0 ;因血管性原因死亡的比数比 0 86 ,95 %可信区间 0 63~ 1 70 )。非致命性卒中发生率在抗凝组较低 ,两组差异显著性达到临界值 (比数比0 68,95 %可信区间 0 4 6~ 0 99) ;在除外一项设计方法欠科学的试验后 ,比数比为 0 75(95 %可信区间 0 50~ 1 1 3)。随机效益模型显示总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比数比0 79,95 %可信区间 0 61~ 1 0 2 )。抗凝治疗的较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抗血小板治疗 (比数比1 4 5 ,95 %可信区间 0 93~ 2 2 7)。一项试验因抗凝治疗优势显著而提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 90年代上海市 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社会、生物医学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80年代末上海市两社区初婚夫妇婚后 6年内生育、避孕等状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早期、晚期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5 6‰、 7 2‰及 9 6‰。 5年寿命表法累计死亡率为 1 1 0‰。出生窒息、缺陷及肺炎的死亡率分别为 2 6‰、 1 3‰及1 1‰。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离异夫妇的婴儿有增多的死亡机会 (OR =2 89,95 %可信限为 1 2 0~ 6 97)。非首次妊娠活产儿或其母亲于妊娠 3个月内有感冒发热者其婴儿死亡的机会均明显增多 (OR值分别为 2 0 44及 5 91 ,95 %可信限分别为 1 0 55~ 39 58及 1 39~ 2 5 1 2 )。结论 上海市 90年代初 5岁内婴幼儿死亡率在国内处于相对低的水平。出生窒息仍是上海市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点。对既往有非活产妊娠史的孕妇尤其应加强孕产期监护  相似文献   

7.
背景: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结局尚未被阐明。目的:在年轻与年长发生糖尿病的比马印第安人中比较糖尿病性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1965~2002年在Arizona比马印第安人中进行人群纵向研究。参试者分为两组: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20岁)和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20~55岁)。随访事件和人年按时间依赖方式以每10岁进行分层。终末期肾病的定义为因糖尿病肾病而接受透析治疗或者死于糖尿病肾病。主要观测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计算25至55岁之间糖尿病ESR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在1856例糖尿病参试者中,96例为年轻发病。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者ESRD的发生率为每1000人年25.0例(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6.7~43.1),年长发病者ESRD的发病率为每10130人年5.4例(95%CI,4.4~6.4)(发病率比,4.6;95%CI,2.2~9.8)。在所有年龄段中,年轻发病参试者的年龄别ESRD发生率均较高。在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参试者的自然原因死亡率为每10130人年15.4例(95%CI,0.2~30.5),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为每10130人年7.3例(95%CI,5.9~8.7)(死亡率比,2.1;95%CI,0.8~5.7)。与无糖尿病的参试者相比,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的死亡率为前者的3倍(95%CI,1.1~1.8),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的死亡率是其1.4倍(95%CI,1.1~1.8)。在1386例具有所有协变量完整数据的亚组中(从糖尿病发病开始即进行观察),在校正性别、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kg/m^2)、血浆葡萄糖浓度、吸烟、降糖药以及降压药后,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糖尿病发病年龄与ESRD发病率并不相关(风险比,1.0;95%CI,0.9~1.2)。结论:2型糖尿病较早发病与中年时ESRD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其主要原因是20岁以下诊断糖尿病的个体在中年时已有较长的糖尿病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姐妹二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家系并进行系谱分析。方法 根据患者及其家系的血缘关系绘制家系图谱,分析临床症状和血脂检查资料。结果 先证者女性,17岁,血清胆固醇浓度为18.89 mmol/L,3岁时即有臀部黄色瘤, 17岁时首次发生前壁心肌梗死,其姐血清胆固醇浓度为15.23 mmol/L,全身多处黄脂瘤。初步诊断先证者为纯合子型,其姐为杂合型。检查患儿4代29人,根据血脂和临床表现确诊2例杂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系谱分析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结论 初步证实一个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系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年龄别死亡率高峰的影响。方法:1992年在江苏省海门市建立了一支90234人群的HCC研究队列,以HBsAg(+)作为HBV感染的指标,凡半年内连续2次HB-sAg(+)者判定为慢性HBV感染。HBsAg(+)组14338人,HBsAg(-)组75896人。1993年起每年随访一次队列成员的生命状况,至2007年终止,计算两组人群HCC年龄别死亡率。以HBsAg(+)组死亡密度(787.27/10万人年)和HBsAg(-)组死亡密度(48.81/10万人年)分别作为两组人群进入HCC死亡率高峰的界点,比较进入死亡率高峰的年龄差别。结果:HBsAg(+)组报告HCC1352例,对照组4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7.00,P<0.01),相对危险度(RR)为16.13(95%可信区间14.64~18.04)。HBsAg(+)组比对照组进入HCC年龄别死亡率高峰的年龄提前5~6年。结论:慢性HBV感染可促使HCC发病提前。  相似文献   

10.
背景:据报道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提高全因死亡率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正如还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受轻度持续性甲状腺功能不全和治疗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一样,这种情况是否能被逆转亦属未知。 目的:确定放射性碘治疗是否与死亡率增加有关;明确轻度甲状腺功能不全以及发生明显甲状腺功能减低时,甲状腺素(T4)治疗的影响。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2 668例≥40岁患者中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所有患者均于1984~2002年在英格兰West Midland地区因明显甲状腺功能亢进而接受放射性碘治疗。 主要观测指标:与英格兰和威尔土地区相关年龄别和时期别死亡率参照比较的死亡原因,对T4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不全对死亡率的影响进行评估。 结果:在15 968人年随访中,实际死亡554人,预期死亡487人(标准化死亡率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1.1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1.24,P=0.002)。在随访无需T4治疗或T4治疗之前,与相应年龄别和时期别死亡率相比,病人全因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增加。T4治疗者随访期间未见死亡危险增加(接受T4治疗前循环系统疾病SMR,1.33;95%CI,1.14~1.53而T4治疗期间SMR 0.91;95%CI,0.70~1.17)。接受T4治疗的病人其死亡危险较不需T4治疗或T4治疗之前降低(全因病死风险比[harzard ratio,HR],0.65;95%CI,0.54~0.79;循环系统疾病死亡HR,0.65;95%CI,0.48~0.87)。与背景人群相比,接受T4治疗之前随访全因死亡率的增加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降低、正常和升高相关。按照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不同进行分析发现,缺血性心脏疾病的SMR轻度升高,高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者SMR最高(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者SMR,1.06;95%CI,0.75~1.45;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正常者SMR,1.17;95%CI,0.76~1.71;高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者SMR,1.48;95%CI,0.86~2.37)。队列内比较显示,与甲状腺生化检查正常者比较,T4治疗前轻度甲状腺功能不全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死亡危险增加相关(HR,2.08;95%CI,1.04~4.19)。 结论:与英格兰和威尔土地区相应年龄别和时期别的死亡率比较,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而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病人死亡率升高,而接受T4治疗者则不再明显。此结果支持甲状腺功能亢进应用放射性碘治疗足以导致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结论。在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队列内,这种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提示,放射性碘治疗后若发生牛化异常时,应该考虑T4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