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4例有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对造影时心率进行监测,将心率以75次/min为界分为低心率及高心率组,分别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评价进行分级评估,并采用person相关检验对心率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低心率组冠脉总体及右支(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图像质量评价分值分别为(1.42±0.72)、(1.22±0.52)、(1.33±0.35)、(1.57±0.68)、(1.56±0.74)。而高心率组图像质量评价分值为(1.67±0.54)、(1.68±0.12)、(1.60±0.81)、(1.59±0.24)、(1.73±0.58)。两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rson相关检验显示心率与图像质量无明显相关性,总体图像质量(r=0.19,P〉0.05)与RCA、LM、LAD、LCX图像质量亦无明显相关性(r=0.19,r=0.25,r=0.28,r=0.30,r=0.22,P〉0.05)。结论 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不受心率影响,可在高心率情况下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利用最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与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存在相关性者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4.53±17.36次/min(51~124次/min),平均心率变异为9.21±3.67次/min(2~18次/min)。心率与RCA中段及RCA总体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192,P〈0.05及r=0.210,P〈0.05),心率变异与LCX总体的图像质量有相关性(r=0.191,P〈0.05)。不同心率组间RCA中段及RCA总体图像质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心率变异组间LCX总体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很大的心率及心率变异范围内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心率状态下(分为低、中、高心率组)双源CT图像清晰度,将图像质量判读分为0~4级,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各组间分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图像质量与心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间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值为0.58,P:0.75〉O.05)。秩相关检验r=0.28,P〉0.05。结论各组成像质量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接受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4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26例,男58例.依扫描过程中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低心率组及高心率组,每组又根据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次数以10次/分分为心率变化稳定组及心率变化不稳定组.对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58个节段中有768个节段为可诊断图像.低心率稳定组有98.3%、不稳定组有80%的图像可用于诊断;高心率稳定组有63%、不稳定组有42.8%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变化对图像质量有明显影响.结论适当控制心率及其波动,正确应用后处理重建算法可以明显改善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潘军平  肖靖  麦神忠 《当代医学》2011,17(19):64-65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在临床上疑似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共298例,定位图像确定后进行钙化分析轴位扫描,再进行增强扫描,观察不同心率变化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298例患者共显示血管3043支,其中可评估血管占78.77%,不可评估血管占21.23%;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从组N1至N7逐渐降低,运动伪影百分量从组N1至N7逐渐递增;不同心率组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化在最佳重建图像质量获取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岩  唐发宽  周英  曹洪梅  王艺  伊家兴 《四川医学》2011,32(7):1133-11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158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按病变程度分为非阻塞组(Cn,62例),部分阻塞组(Cp,56例),完全阻塞组(Cc,40例)。96例阻塞患者再按病变部位、支数分亚组。术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分析不同冠脉病变间HRV的差异。结果 Cc与Cn、Cp比较,SDNN、SDANNind、SDNNind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与Cn比较,SDNN、SDANNind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组与1支、0支病变组比较,HRV各指标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支病变组与Cn比较SDNN、SDANNind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V对冠状动脉病变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患者的扫描心率对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289疑有冠心病或冠心病治疗后复查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连续病例进行分析,实际扫描心率43~90次/分。将不同扫描心率分为四组,应用Ⅰ~Ⅳ级图像评分标准将所得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心率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9例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心率〈60次/分时,Ⅰ级图像百分比为82.92%;心率60次/分~70次/分时,Ⅰ级图像百分比为76.9%;心率70次/分~80/分时,I级图像百分比为39.1%;心率80次/分~90次/分时,Ⅰ级图像百分比32.2%。不同扫描心率成像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主要受患者扫描的影响,扫描心率在70次/分以下的图像质量较心率70次/分以上的图像质量好,扫描心率越快,图像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为冠心病筛查提供了一种准确而有效的诊断方法,但该检查易受心率的影响而使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严重时部分冠状动脉节段无法评价,从而导致检查的失败。该研究探讨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11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组,冠状动脉狭窄50%~70%组,冠状动脉狭窄>70%组.分别测定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VLF、LF、HF、LF/HF).[结果]冠状动脉狭窄>70%者较正常对照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明显降低(P<0.05);冠状动脉狭窄50%~70%者pNN50和HF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其余指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狭窄<50%与正常对照组HR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狭窄>70%者与冠状动脉狭窄50%~70%者比较,HRV各指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冠状动脉狭窄<50%者比较,HRV各指标明显降低(P<0.05).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与冠状动脉狭窄50%~70%者比较,HRV各指标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未明显受损害,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者,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时相对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采用64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原始数据不同时相重建,用横断面、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患者心率<65次/min为Ⅰ组(n=36),65~79次/min为Ⅱ组(n=18),≥80次/min为Ⅲ组(n=10),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分为12段,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用于图像质量分析。结果Ⅰ和Ⅱ组60%、65%相位图像质量最优,Ⅲ组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最优的相位窗为40%相位,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左主干(left main,LM)最优的相位窗为60%。结论心率低于80次/min的患者冠状动脉重建时相首选舒张中期60%或65%时相;心率高于80次/min患者,按左、右冠状动脉分支分别进行重建有利于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9,(4):161-164
目的:探讨心率对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11月于本院接受冠脉CTA检查的58例冠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自愿接受冠脉CTA检查,记录58例患者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情况,评估患者冠脉血管成像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分析心率对冠脉CTA图像质量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估准确性的影响。结果:58例患者检查后冠脉CTA图像质量分级为Ⅰ级45例(77.59%),Ⅱ级12例(20.69%),Ⅲ级1例(1.72%),其中图像质量I级患者中39例患者平均心率低于60次/min,Ⅲ级者存在心律不齐且心率变化超过10次/min。重建管理中发现40例患者在75%的相位窗重建中冠脉显示效果最为理想。结论:在128层冠脉CTA检查中患者心率、心律越低则CTA图像质量越高,并且在75%的相位窗重建中能获取最佳冠脉显示效果,因此128层冠脉CTA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CA中对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辐射剂量变化。方法选取91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8岁。分成三组,A组30例,心率≤65次/分;B组30例,65次/分心率≤80次/分;C组31例,心率80次/分。扫描完成后选取最佳时相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血管重建,根据4分法对血管图像质量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程度乘积(DLP)。结果三组的血管图像质量在可评价比例及优良率无统计学意义,心率与血管图像质量等级呈负相关。A组DLP为(3.37±2.12)m Gy.cm,B组为(4.78±1.92)m Gy.cm,C组为(6.11±2.79)m Gy.cm,三组的辐射剂量有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心率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CA在高心率患者能较好的显示图像,同时辐射剂量也增加,应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心率至65次/分以下,在获得优良血管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冠状动脉CTCA的可持续发展,以便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因怀疑存在冠心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5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着重分析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共纳入分析血管为600支,平均心率为69.20±8.80bmp,心率波动范围1-38bmp,平均心率变异性8.50±6.75%,共有94.3%(566/600)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与冠脉图像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平均心率越慢,心率波动范围越小,心率的变异性越小,冠脉的图像质量越高。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在较大的心率范围下提供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减低心率,减少心率的变异性将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穆锦巍  李霞  窦秀梅  祖德贵  徐同江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584-1584,1589
目的:探讨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冠脉检查者375例,采用的是GE64层螺旋CT机扫描及AW4.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护理干预检查前全面评估受检者,详细询问病史,做好检查前准备,控制好心率及呼吸:检查中调整心电门控,观察预防造影剂外渗剂过敏反应;检查后继续观察造影剂不良反应。结果:除11例检查失败外其余均成功完成检查。结论:护理干预是受检者成功完成冠脉CT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别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确定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35例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加静息99m锝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其中2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情况分为无明显狭窄、<50%狭窄和≥50%狭窄.心肌灌注显像的结果分为显示正常、可逆或不可逆灌注缺损.进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与供血区心肌灌注情况的对应比较,计算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98.4%,27个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其中23个(85%)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9个分支有<50%狭窄,69个分支有≥50%狭窄,其中50个(64%)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阳性,而有≥50%狭窄的分支中23个(33%)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示心肌缺血的最佳分界点是≥58%,以此为界点,CT冠状动脉造影预示心肌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65%.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6%.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SPECT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相互补充的信息.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较准确的除外有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但预测心肌缺血的能力有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并较为可靠地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7.
成玲 《中外医疗》2016,(16):191-193
目的:对比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患冠心病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心电图组和造影组,每组83例。心电图组给予行心电图检查,造影组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组阳性率为90.36%﹑阴性率为40.96%与造影组对比(83.13%﹑4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检查对冠心病诊断无差别,但心电图乃对冠心病检查诊断具有一定作用,对冠心病病变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黄桂香 《中外医疗》2016,(23):185-187
目的:探析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采取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的患者,使用Leonard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3D成像软件进行重建,分析检查结果及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62例患者,50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70次/min,其中图像1级有38例,10例图像2级,图像3级和4级各为1例;8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在70~80次/min,其中图像2级5例,图像3级3例;4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80次/min,图像质量比较差,不能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的诊断,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良好的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同时在检查过程应严格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方可获得满意的图像效果,此外,该检查成功与否的首要关键在于患者心率的快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34例 ,对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分别行多层螺旋CT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将 2者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2者有无一致性以及心率与CT图像质量的关系。结果 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的最佳显示心电相位窗分别为R波后 5 0 %,5 0 %(6 0 %) ,6 0 %,但图像质量与心率呈明显负相关P <0 0 5 ,当心率低于 75次 /min时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可显示冠状血管近段约 10 0mm的血管情况包括管壁有无斑块及管腔有无狭窄。结论 通过减缓心率可获得符合诊断标准的CT图像 ,结合合适的心电相位窗可有效地减少心动伪影。多层螺旋CT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意义的无创检查方法 ,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62例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存在,其中49例发生在左前降支及其分支,11例发生在左回旋支及其分支,2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关系,有助于壁冠状动脉长度和心肌桥厚度的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