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头孢克肟颗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头孢克肟颗粒,3.0 mg/kg,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玉屏风颗粒,2岁的患儿2.5g/次,≥2岁的患儿5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2%、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4(IL-4)、降钙素原(PCT)、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探讨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收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肌内注射治疗,100mg/次,15d一次,共注射3次;实验组41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皮下注射治疗,1U/次,每周两次,3周后每周一次,共注射6周。结果对照组患儿5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3%;实验组患儿4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gG指标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gA指标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患儿IgG、IgA指标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分别有5例和4例出现注射部位肿痛症状;均无肝、肾及骨髓毒性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期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IgG、IgA水平上升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颗粒,400 mg/次,2次/d,治疗2周后调整为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细菌溶解产物胶囊,1粒/d,连用10 d,停用20 d,循环3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显著升高,而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缩短退热时间、咳嗽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合用玉屏风颗粒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2例临床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不应用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和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与玉屏风颗粒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良好效果,且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6年 6月~ 1999年 1月符合标准的 6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 5例 ) ,对照组 (3 0例 ) ,治疗组用腹股沟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转移因子 ,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唑。观察治疗前后末梢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 :治疗组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IgG明显升高 ,显效 12例 ,有效 17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 82 .86%。对照组血淋巴细胞和血清IgG无明显变化 ,显效 1例 ,有效12例 ,无效 11例 ,总有效率 43 .3 3 %。结论 :应用腹股沟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 ,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左旋咪唑。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从1996年6月-1999年1月符合标准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腹股沟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啡,观察治疗前后末梢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治疗组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IgG明显升高,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血淋巴细胞和血清IgG无明显变化。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3.33%。结论:应用腹股沟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左旋咪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7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液。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复发次数及总病程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马霞娇 《中国药业》2007,16(21):59-59
目的观察P-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P-转移因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68.7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转移因子口服液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且易被接受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潘燕峰  刘超 《中国药师》1998,1(1):27-28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对7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多抗甲素进行疗效观察。多抗甲素治疗组41例,于抗感染治疗同时口服多抗甲素片,2个月为一疗程,并对17例患儿于治疗前后检测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对照组32例只给抗感染治疗。两组间年龄、性别,治疗前每年平均发作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2.5%),(X~2=4.48,P<0.05),且经多抗甲素治疗后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明显降低(t=2.64,P<0.05)。结果表明,多抗甲素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泛福舒胶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方法: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患儿在发作期均给予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P转移因子口服液1支/天;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口服泛福舒胶囊1粒(3.5 mg/粒)每月连服10 d,停20 d,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3个月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7%)明显优于对照组(69%)(P<0.01).治疗组免疫球蛋白均增高(P<0.05),CD4、CD3、CD4/CDB均增高(P均<0.05).结论:泛福舒胶囊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增强儿童免疫力,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6例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IL-6、IL-8 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进食时间分别为(3.8±1.2)d、(4.1±1.2)d和(3.9±0.9)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1.9)d、(5.9±2.2)d 和(4.5±1.4)d(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8水平分别为(10.1±2.4)ng/L和(0.5±0.1)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3.4)ng/L 和(0.6±0.3)ng/L(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儿童口腔溃疡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的9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左乙拉西坦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血清NSE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以及后遗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84%vs.65.31%,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NSE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出现高热、颅内高压、意识障碍、抽搐和锥体外系反应等后遗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12%vs.30.61%,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升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患儿的后遗症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防风汤联合转移因子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广东省阳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防风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Ig 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68.42%(χ2=6.728,P=0.010)。治疗后2组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1,P=0.497)。结论黄芪防风汤联合转移因子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36例,根据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剂量分为2组,试验组68例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68例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6.76%(χ2=4.847,P<0.05)。治疗后,2组NSE、NGF、MBP、S-100β、CK-BB、IL-1、IL-6、CRP、INF-γ水平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减轻患儿炎性反应及神经损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大剂量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鸟司他丁对脓毒症患儿炎性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脓毒症患儿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乌司他丁1.2万U/kg一次性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连用7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7d后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尿素氮(BUN)、肌酐(Cr)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UN、Cr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BUN、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鸟司他丁能降低脓毒症患儿TNF-α、IL-6水平,升高IL-10,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80例)采用在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结果实验组进行抗生素治疗时间较短,且实验组肺炎患儿在抗生素使用中明显比对照组少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在血清降钙素原指导下针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使患儿减少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对于临床治疗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建波 《中国药师》2014,(2):260-261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口服液对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均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po,tid,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A和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A和IgM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其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振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症状体征评分、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21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注射用炎琥宁联合金振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体温、气促、咳嗽以及肺部啰音),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9%(101/105)vs.85.71%(9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温、气促、咳嗽以及肺部啰音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患儿体温、气促、咳嗽以及肺部啰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NF-α、hs-CRP及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患儿的FVC、FEV1和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2%(8/105),与对照组的5.71%(6/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振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P-转移因子口服液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鄄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方法设P鄄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P鄄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组显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P鄄转移因子口服液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又易于接受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