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胃镜像(胃镜下所见的影像)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用于临床诊断,并在中医分型证治的基础上,结合胃镜像,辨病用药。延伸了传统中医四诊中望诊的深度和范围,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用药的针对性,融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为一体。结论:胃镜像和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疗效,使“继承”和“发扬”在辨证论治中统一,是中医现代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任一证候都是由若干"证候要素"组合而成。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证候要素"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意义及其目前应用研究的现状,强调了该理论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依据中医"证候要素"辨证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将"证候要素"的概念引入中医护理学,定义了"护理措施要素"的概念,将其作为针对病机单元的护理单元,反映了针对证候病机单元的护法护则,并进一步明确了证-护之间的对应关系,尝试探讨基于"护理措施要素"的施护体系,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能力,促进中医护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儿科辨证诊断过程中的有用信息,希冀为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目前通用《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辨证论治"部分所涉及的辨证分型数据,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得出证素之间、证素与症候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儿科学教材中共涉及41个证素,其中16个病位证素,25个病性证素,494个症状,78个体征。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共挖掘24条规则,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共挖掘9条规则,证候→证素共挖掘25条规则。结论:儿科教材病性证素以热最为常见,病位证素以脾最为常见,咳嗽和纳呆恶食是儿科常见症状。关联规则是挖掘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辨证诊断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在治未病方面凸显出诸多缺陷,已无法完全满足中医临床需求.为此文中提出有无辨证体系.该体系是以道家经典<老子>有无辩证观和<内经>治未病思想以及有无说为理论基础,将中医宏观诊断和现代微观检查技术相结合,在八纲辨证辨已病的同时强调辨识人体的未病状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属已病之"有证"范畴;而健康、亚健康、潜病、前病、传变均归属于未病之"无证";有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十纲共为中医辨证的纲领,有无则为十纲辨证的总纲.既是对八纲辨证的补充,同时又涵盖了八纲辨证;这就填补了目前辨证论治方法的缺陷,又丰富了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是近年来中医学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王丽珍  鲁铭  赵荣 《中国临床护理》2012,4(6):523-524,529
24例不同证型股骨头坏死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证型实施辨证施护,包括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等,辨证施护主要是根据"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理论和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将辨证与施护相结合,强调人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护理措施,针对性强,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个性化护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佛山市高明区肺结核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辅助治疗及减少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肺结核病患者四诊信息,分析其证素,并将证素进行聚类分析,提炼出基本证型,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265例肺结核病患者,经聚类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别是:痰浊阻肺证60例,肺气阴虚挟湿证119例,肺脾两虚挟湿证86例.结论:佛山市高明区肺结核病辨证分型存在实证,且多挟湿.  相似文献   

7.
阐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型、证候,综述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辨证施护研究进展。指出颈椎病的辨证施护以整体观念作为指导,通过四诊全面收集病人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辨别不同证型,从中医技术操作、饮食、生活、情志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改善病人疼痛、麻木、眩晕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但目前护理人员对中医系统理论知之较少,关于颈椎病辨证施护的文献杂多,但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位与病性证素规律,探索其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筛选COVID-19回顾性病例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成组病例分析等相关文献,采取频次统计、系统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提取中医证素进行分析。结果:呈现出的证素组合规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第一大类为病位证素肺与病性证素热、湿、毒。第二大类可细分为三小类:①病位证素卫表;②病位证素中焦、病性证素寒;③病性证素气虚、阴虚、阳虚、气脱。结论:COVID-19最常见病位证素肺、卫表、中焦;最常见病性证素湿、热、毒,寒、气虚、气脱、阳虚、阴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OVID-19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乃至病程进展规律,可初步将其作为COVID-19证型辨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卫、气、营、血本是人的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将其运用于温热病的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为温热病的临证施治和温病学系统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解决了有史以来历代医家努力探索温热病的辨证施治而未能系统认识的问题,这无疑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为后世医家认识温热病及一切外感疾病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和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和其对中医学的巨大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许多医家在认识和治疗外科疾病时都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了卫气营血辨证这一温病学的辨证方法.我们认为,这是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证实了温病学理论对内科外感热病认识的正确性,而且大大丰富了中医外科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收集卒中相关性肺炎文献,提取证候要素,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以及相互组合规律,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中医证候要素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81年1月-2019年1月卒中相关性肺炎在中医证候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应用NoteExpress、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收集文献30篇、72条记录。影响卒中相关性肺炎辨证的主要证素共有15个,病位因素中以肺为主,病性因素中以痰湿为首。文献记录的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证候要素组合形式有3种,两证素最多,构成比59.72%。单一证素与证候位点的组合:证素多见痰湿、气虚,作用位点在肺、脾;两证素组合中,以痰湿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火热、气虚、阴虚,其组合类型为痰湿+火热、气虚+阴虚,它们的作用位点在肺和大肠;三证素的证候要素中,以风出现频率最高,组合类型为风+痰湿+火热、风+痰湿+瘀血,作用靶点均在肺。结论:痰湿、火热以及气虚是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最突出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的“证”,是证候的简称,就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斗争强弱等方面进行病理概括,也是对疾病本身反映出来的各种症状的概括。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症状、体征等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以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科学方法,是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关键。中医辨证的方法很多,临床常用的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作为一类复杂性、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可存在多个病性证素及病位,病情变化复杂,阴阳理论能从多个层面呈现脓毒症的宏观及微观变化.本文基于中医阴阳理论从心肾代偿能力、血流动力学变化、免疫反应3个方面探讨脓毒症的客观辨证,以期建立更全面化、客观化的中医诊疗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从临床角度考虑,笔者认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中最重要的途径。所谓辨病,即是从西医角度诊断疾病;所谓辨证,即是从中医辨证施治角度确立证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意义十分重大。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以兼取中西医药学的优点,克服中西医药学中的缺点。西医注重病因病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崩漏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从临证护理、辨证护理综述了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介始了中医技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阴阳是中医学的根本特点,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和精髓.痛风病多有急性发病、易发易散、红肿灼热、全身游走痛,四肢阳面关节多属于阳类证,夜间发病、疼痛固定不移、隐痛不消、痛风石以及心肾受损等阴类证,通过阴阳类证分析痛风病的病因病机,以阴阳立法,设定以本虚标实为阴阳类证病机,阴液亏虚,阳气不振为本虚,风寒湿热为标实,以当归拈痛汤一方辨证加减证治痛风病阴阳类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血管病的 CT影像表现与中医辨病辨证的相关性研究属于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范畴,是现代医学影像与传统中医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目的探讨 CT影像表现与中医辨病辨证的相关性,评价 CT在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中医辨病辨证中作用.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研究. 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解放军 252医院神经科诊断为 VD的患者 30例,男 18例,女 12例.入选患者均在实施治疗方案之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 CT表现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 V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 4种类型肾精虚衰型、心脾两虚型、痰浊阻窍型和淤血阻络型相应的头颅 CT表现. 结果中医辨证以淤血阻窍型多见, CT表现以多发性梗塞灶者多见. CT表现在中医辨证(脑萎缩淤血阻窍型 2例,痰浊阻窍型 4例,肾精虚衰型 2例,心脾两虚型 2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2=10.353,P=0.323).辨病与中医辨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2=9.931,P=0.356).脑萎缩与室旁对称性片状低密度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2=3.354, P=0.067),而多发性梗死灶与后两种表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5.445, P=0.020). 结论 VD各证型中 CT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各种 CT表现在中医各证型之间的出现频率差异不显著,但在辨病过程中 CT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瘟败毒饮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瘟败毒饮一方为清·余师愚先生针对瘟疫淫热而立,为温热病的辨证施治开拓了新的境界.笔者深悟其制方之妙,以辨证施治为重要依据,抓住主症病机进行辨证,用以治疗热毒火邪充斥、气血两燔、热深毒重之病证,体现了"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精神.认为本方对中医急证、热证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隆起糜烂病变与胃络瘀阻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者198例,辨证由2人进行,胃镜诊断由同一人完成。结果:胃络瘀阻型分别与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和肝胃不和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炎有隆起糜烂,是中医辨证多为胃络瘀阻。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三类,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1].中医称之为"胃痛"或"胃脘痛".临床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故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证候模型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运用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是中医学人体证候的具体再现。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建立了40多类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本文对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加以论述,以便从中把握模型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建立更合理的中医动物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