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牙合)畸形尖牙、双尖牙组与其它组牙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错牙合、正常牙合的尖牙、双尖牙组与其它组牙的相关性,为尖牙、双尖牙组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5组不同类型错牙合和正常牙合,每组男女各30人,共360人,应用YM-2115三维测量仪测量牙齿最大近远中径,进行有关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牙合的尖牙、双尖牙组与下切牙组高度相关,符合Moyers预测机理,但错牙合的尖牙、双尖牙组一般与同牙列的切牙加第一磨牙组高度正相关。结论:临床上对错牙合尖牙、双尖牙组的预测不能简单等同于正常牙合。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在混合牙列早期进行正畸治疗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于正畸医生来说,要想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计划,必须对待萌尖牙、双尖牙近远中径进行准确的预测,对牙齿大小与牙弓长度的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 早在1897年,Black已就此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根据牙齿平均近远中宽度来预测待萌尖牙和双尖牙的宽度。由于  相似文献   

3.
双侧上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易位1例报告牙易位通常为相邻牙的位置发生交换。常见于上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位置更换,也有侧切牙与尖牙发生易位者。而双侧上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隔位易换,实属少见,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3岁。右上颌牙位不正,嵌食3年,要求拔牙而就诊。...  相似文献   

4.
双侧上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易位1例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医院口腔科宋玉荣牙易位通常为相邻牙的位置发生交换。常见于上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位置更换,也有侧切牙与头牙发生易位者。而双侧上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隔位易换,较为少见,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3岁。因食物嵌塞3...  相似文献   

5.
恒尖牙双尖牙近远中径预测方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口腔正畸临床混合牙列间隙分析提供简捷,便利的诊断依据。方法:在模型上测量牙冠近远中径,对测量值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下切牙与尖牙,双尖牙近远中径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建立了汉族人群上,下颌尖牙双尖牙近远中径观测方程。  相似文献   

6.
未萌双尖牙和尖牙牙冠宽度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游标卡尺测量青少年口腔模型100副,用直线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了未萌双尖牙和尖牙牙冠宽度与同颌切牙牙冠宽度之和的直线回归方程。本方程与Moyers表预测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本方程所得的预测值更接近实测值,配合现有牙弓长度,可以方便地预测混合牙列期是否存在潜在的恒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7.
调查武汉市2731个恒牙He人群,年龄12-17岁,男性1468人,女性1263人,按正常He标准从中筛选出85人,占调查人数的3%。对正常He模型进行测量,探讨其尖与沟,尖与隙,尖与窝的对位关系特点,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磨牙中性,尖牙双尖牙跨骑关系和磨牙中性偏近中,尖牙双尖牙交错关系是正常He的两种基本He关系类型,分别占76%和24%;尖牙双尖牙的跨骑和磨牙偏近中的程度约为1mm。(2  相似文献   

8.
调查武汉市2731个恒牙猎人群,年龄12~17岁,男性1468人,女性1263人,按正常标准从中筛选出85人,占调查人数的3%。对正常模型进行测量,探讨其尖与沟,尖与隙,尖与窝的对位关系特点,通过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磨牙中性,尖牙双尖牙跨骑关系和磨牙中性偏近中,尖牙双尖牙交错关系是正常的两种基本关系类型,分别占76%和24%;尖牙双尖牙的跨骑和磨牙偏近中的程度约为1mm。②两种型的形成机理主要是由于上下牙冠近远中径比例的差异及牙位补偿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26例尖牙,第一双尖牙易位的病例,经分析研究,对其临床表现、定义、诊断、发生率有较详细描述,对其发病机理提出新的见解,认为以往的"移动游走"、"牙胚互换"的假说不能解释易位牙的许多现象,因而推测易位牙的发生机理是在牙胚发生早期,诱导恒尖牙的外胚间叶游走到第一双尖牙的远中,在那里诱导外胚层产生尖牙胚,尖牙胚在异常位置上成长发育并萌出,形成易位牙。本文还讨论了易位牙的矫治方法,着重研讨了国内未见有报导的,按正常牙列次序矫正易位牙的病例,对治疗的程序、注意事项、牙齿运行的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龚昕  袁晓  稽国平  曹惠菊  沈刚 《口腔医学》2004,24(3):151-153
目的 应用牵引装置牵引牙周韧带加速尖牙的移动。方法 选取临床上需拔除第一双尖牙后退尖牙的双颌前突正畸患者 13例 ,共 2 2颗尖牙 ,拔除第一双尖牙的同时 ,配合牙槽骨小手术 ,削弱尖牙远中移动的骨阻力 ,放置自制的牵引装置 ,牵引尖牙向远中的拔牙间隙 ,尖牙后退之前和之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牙片。结果  2 2颗尖牙在 3周内后退移动 6 .2 7mm ,第一磨牙近中移动 0 .84mm ,患者无明显疼痛。放射学检查显示 :尖牙的牙根吸收少 ,在牵张过程中和牵张后 ,在尖牙近中的牙周韧带中有新骨产生并迅速改建 ,牵张后 3个月牙槽骨逐渐成熟 ,已不能区分新旧牙槽骨。结论 通过牵引牙周韧带3周内完成尖牙的后退移动 ,尖牙的牙根吸收少 ,磨牙的支抗丧失少 ,患者无明显疼痛 ,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上颌唇向错位尖牙在拔除第一双尖牙后的自由漂移情况 ,及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在不同支抗控制条件下的倾斜情况。方法 :选取 9名恒牙列上尖牙唇向错位患者 ,随机分成 3组 :A组 :拔牙后所有牙自由漂移 ,B组 :拔牙后前牙段自由漂移 ,在第一磨牙上制Nance ,粘托槽 ,并通过 .0 18不锈钢节断弓与磨牙连扎。C组 :拔牙后前牙段自由漂移 ,第二前磨牙上制Nance,带环 ,并通过 0 .0 18‘‘不锈钢节断弓与前磨牙连扎。第二前磨牙上、第一磨牙上粘同时另选相似条件的上前牙拥挤但不伴尖牙唇向错位患者 3例作为D组 ,拔除第一前磨牙后不作任何处理 ,观察所有牙的自由漂移。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及拔牙后六个月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测量上颌尖牙、双尖牙、第一磨牙的移动及倾斜情况。结果 :1.A、B、C组上尖牙远中漂移速度相近 ,无统计学差异 ,在 0 .5 3mm/月左右 ,6个月总共远倾 14°左右 ,D组上尖牙漂移速度较慢为 0 .2 2mm/月 ,6个月总共远倾 6 .8°。 2 .磨牙近中倾斜角度大小顺序依次为A(17.1°) >D(16°C) >B(5 .5°) >C(3.8°) ,其中A、D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3.前磨牙近倾角度大小顺序依次为D(2 1°) >A(18.3°) >B(9°) >C(4 .5°) ,其中A、D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上颌唇向错位尖牙在拔除第一双尖牙后  相似文献   

12.
方丝弓矫治技术中应用尖牙向后结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20名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人,在方丝弓矫治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应用尖牙向后结扎,在镍钛圆丝的引导下,远中移动尖牙,研究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并在尖牙移动前后拍摄X线牙片协助评价疗效。结果 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为0.80-1.05mm/月,平均速度0.90mm/月,且不同直径Ni-Ti圆丝引导下速度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疗效明显,并缩短方丝弓矫治的疗程。  相似文献   

13.
上颌尖牙位于牙弓前后部分的连接处,它在口腔生理功能和美观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口腔正畸中尤其如此。在许许多多正畸病例中,往往需要将尖牙移到被拔除的第一双尖牙的位置,以便于为前牙开拓间隙,并关闭拔牙间隙。研究单尖牙远中移动的文献很多,有的研究是从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牵引牙周韧带加速尖牙的移动。方法 :选取临床上需拔除第一双尖牙后退尖牙的双颌前突正畸病人 13例 ,男性 4例、女性 9例 ,共 2 2颗尖牙 ,上颌 14颗、下颌 8颗 ,拔除第一双尖牙的同时 ,先用骨钻磨除部分尖牙远中的间隔骨 ,磨除厚度约 1~ 1.5mm ,然后在尖牙远中间隔骨的颊侧和舌侧磨 2条深约 1~ 2mm深的沟 ,底壁沟倾斜朝向尖牙根尖部 ,放置牵引装置 ,牵引尖牙向远中的拔牙间隙 ,每天牵引器旋转 1/ 2~ 3/ 4圈 ,相当于缩小 0 .4~ 0 .6mm ,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作为支抗 ,尖牙后退之前和之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牙片。结果 :2 2颗尖牙在三周内后退移动 6 .2 7mm ,第一磨牙近中移动 0 .84mm ,患者无明显疼痛 ,放射学的检查显示 :尖牙的牙根吸收少 ,在牵张过程中和牵张后 ,在尖牙近中的牙周韧带中有新骨产生并迅速改建 ,牵张后三个月牙槽骨逐渐成熟 ,已不能区分新旧牙槽骨。结论 :通过牵引牙周韧带三周内完成尖牙的后退移动 (临床上尖牙后退移动的平均时间为 4 6个月 ) ,缩短了正畸矫治的疗程 ,尖牙的牙根吸收少 ,磨牙的支抗丧失少 ,拔牙间隙能被充分利用 ,患者无明显疼痛 ,临床应用安全 ,由于疗程缩短 ,能被患者接受 ,特别是成年正畸病人 ,也使医生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牙齿的错位和间隙的不足等各种原因,常常导致牙齿的埋伏与阻生,上颌尖牙由于萌出顺序的缘故(50%的个体上颌尖牙在双尖牙后萌出),或者在颌骨骨量较小的时候,往往导致上颌尖牙的阻生。尖牙阻生的结果常使邻牙错位或中线偏斜。由于尖牙在美观和功能方面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6.
尖牙远移的结扎加力与橡皮圈加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随机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的处于18个颌骨上的36颗尖牙。在同一颌骨上,一侧用结扎丝结扎加力,另一侧用橡皮圈牵拉加力拉尖牙远中移动。结果证明:橡皮圈牵拉尖牙移动的效果明显快于结扎丝结扎加力的尖牙移动。本文还对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上颌尖牙唇向错位进行正确的矫治设计,作者根据错位的病因、X线头影测量结果,对34例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病例,分别采用前牙片段方丝辅弓法,改良Richett's弓法,推磨牙向后法,拔除第2乳磨牙法,拔除第一双尖牙法,取得满意结果。作者认为在矫治上颌尖牙唇向错位时,应充分利用潜在间隙,根据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错位形成原因进行综合分析,选用最佳方法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8.
前牙拥挤,尤其是侧切牙、尖牙唇舌向错位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严重拥挤者需拔除第一双尖牙减数后再制作矫正器。作者对轻度前牙拥挤的病例,采用第一双尖牙在局部麻醉下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并对第一双尖牙的近远中减径,为前牙拥挤畸形提供间隙,使拥挤的牙进入正常牙列,从而达到既不拔牙又恢复正常的牙弓形态,使其功能和美观都得到改善。作者对56例(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13-20岁的前牙拥挤病例(每个牙间隙差5mm以下)采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片切近中远中减径后,就近提供间隙,使错位的侧切牙及尖牙进入正常位置。此法既可保持其正常的(?)关系,又可获得适当的足够的间隙,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替牙期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和预测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军  丁寅  王琪  任军  尚磊 《口腔医学》2007,27(4):196-198
目的优化选择针对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预测的基牙组合。方法取正畸科初诊患者的研究模型,按一定标准随机选出恒牙列模型180副,利用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 mm)测量牙冠近远中径,并对测量值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了与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相关度较高的基牙组合,即,上颌第一磨牙和上、下颌中切牙联合;此组合与上、下颌预测牙的相关度分别为0.753和0.83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此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宽度之和的回归方程。结论建立了一组适合中国北方地区替牙期儿童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的预测方程:男性Y=0.64X+6.89(上颌),Y=0.79X+2.45(下颌);女性Y=0.64X+6.86(上颌),Y=0.72X+3.90(下颌)(Y代表一侧未萌尖牙、前磨牙近远中宽度和,X代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及上、下颌中切牙的近远中宽度和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一、病情简介 患者,女,20岁,主诉“牙有缝”。恒牙黯,牙列中无左上尖牙,左上乳尖牙滞留。磨牙中性关系。左上中切牙侧切牙间隙约1.5mm,下牙列散在间隙,右下中切牙及左下第二双尖牙扭转、间隙不足。前牙深覆5冶5mm,覆盖正常。上唇前突,开唇露齿。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左上恒尖牙异位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