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细胞移植方面。近年来,随着对SCI自身免疫过程的深入研究,采用免疫疗法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再生抑制性微环境、诱导损伤轴突再生、促进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等方面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我国脊髓损伤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脊髓伤残程度,恢复其功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SCI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术干预、激素冲击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但仍缺乏有效措施。近些年,细胞移植治疗SCI逐渐成为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就细胞移植修复SC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SCI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困扰人们的难题。SCI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脊髓空洞、胶质瘢痕构成阻碍轴突生长的机械屏障;(2)原发和继发的神经元凋亡,使脊髓缺乏自我修复能力;(3)神经营养因子缺乏;(4)损伤局部存在抑制轴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呈高发生率 (美国为 3 .0~ 3 .5 /10万 )、高致残率 (全瘫占 67% )、高耗费(美国为 5~ 7万美元 /患者 /年 )、低死亡率 ( <5 % )的新特点。SCI再生修复的研究成为近年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加强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l 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1.1 移植修复1.1.1 周围神经移植[2 ,3 ]早在 2 0世纪初 ,即有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损伤脊髓的成功实验报道。最近Cheng[2 ] 等在Science报道了大鼠自体肋间神经切成几节用含aFGF的Fibrin胶粘合桥接损伤脊髓的两断端 ,分 9…  相似文献   

5.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对SCI病理研究的进展,目前认为SCI过程可分为:1)急性损伤。主要是创伤本身对神经元造成的细胞坏死、轴突断裂等。2)继发性损伤。造成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是细胞坏死和凋亡,这一病理过程对SCI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SCI常导致脊髓不可逆性的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采用细胞移植治疗SCI的主要目的在于逆转不利于SCI轴突功能恢复的病理过程,从而减少脊髓功能丧失并促进其功能恢复。包括:1)促进再生。移植物可充填损伤部位并形成细胞桥,从而为损…  相似文献   

6.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脊髓损伤(SCI)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试验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采用细胞移植治疗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主要研究进展。脊髓损伤(SCI)常常造成病人肢体功能障碍、尿便失禁、甚至完全瘫痪,导致灾难性后果。人们曾一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不可修复的,但不断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突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只是再生的条件十分复杂。SCI的修复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其中包括神经  相似文献   

8.
嗅鞘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方法,多数报道认为这与嗅鞘细胞诱导轴束生长有关。为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SCI后脊髓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SCI的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BMSCs移植组(B组).SCI后1周,A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1ml,B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BMSCs悬液0.1ml.两组大鼠于SCI后1、2、4、8周行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SCI后2、4、8周行SEP检测及脊髓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与NF2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CI后2、4、8周,与A组比较,B组BBB评分升高,SEP N1潜伏期缩短、P1-N1波幅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后8周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显示,两组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区均可见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但B组脊髓空洞比A组小;SCI后2、4、8周,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大鼠脊髓组织均有NF200阳性表达,与A组比较,B组各时间点NF200阳性表达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脊髓损伤概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一直在探索能够改善这种疾病的方法,但取得的进展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传统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无法实现SCI的有效修复。近年来,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 成为SCI最具潜力的修复方式。但MSCs移植修复SCI存在治疗不规范、细胞质控不统一等问题, 影响MSCs移植修复SCI的临床化进程。本文将对用于SCI修复的MSCs来源、移植方式、作用机制、细胞的改造优化以及临床试验等进行评述, 以期建立标准化流程的MSCs移植体系及完备的监管制度, 推动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炎症反应是阻碍脊髓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导致的抑制性内环境影响脊髓神经元的再生。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阻断炎症反应链从而减少早期的组织损伤并提供适于创伤愈合的微环境已经成为脊髓损伤研究中的热点[2-3]。组织工程技术的兴起为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造成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严重丧失。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方法治疗脊髓损伤。以往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不仅导致神经元丢失及轴突断裂,同时也影响着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及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脊髓损伤治疗目标是减少继发性损伤,挽救受损的脊髓神经元;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神经再生和整合,实现脊髓结构性修复与功能重建.既往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物理康复等.虽然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仍然无法避免患者截瘫的结局.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群来源于骨髓组织中的非造血细胞,是多能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扩增能力强,免疫性低.实验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能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这为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组织和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对脊髓损伤(SCI)的病理生理机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科研工作者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出现了许多对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有希望的治疗手段。组织和细胞移植是其中的主要部分。现就其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周围神经(PN)移植PN移植的提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是,真正能提出形态学证据,证明其能促使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它易于获得和培养,使其成为治疗脊髓损伤及促进脊髓再生研究的候选物。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研究是1996年Cheng等[1]的报道。他们使用18根细小的肋间神经移植于大鼠脊髓横断的模型中,结果证明其能有效…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SCI)是一类多种原因造成脊髓完整性和连续性破坏,进而导致受伤平面以下运动能力受损、感觉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各类创伤因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重物砸伤等。在脊髓受到暴力作用后,受伤部位出现组织变形和撕裂,大量出血以及细胞死亡,紧接着发生缺血、水肿,造成脊髓上下行神经纤维(运动和感觉神经通路)脱髓鞘、断裂,甚至脊髓神经元的死亡。SCI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危险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SCI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药物、高压氧、物理康复等。由于SCI病理生理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神经细胞几乎很难自我修复,其治疗效果及预后仍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大鼠SCI后第7 d移植MSCs,应用RT-PCR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GAP-43和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MSCs移植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强了GAP-43 mRNA、BDNFmRNA的表达.[结论]MSCs移植后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上调BDNFmRNA,促进GAP-43 mRNA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细胞移植来促进变性神经元的再生和抑制胶质瘢痕形成,达到修复受损的神经通路和突触连接。细胞移植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大体分为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移植,移植物包括周围神经源性神经元、嗅鞘细胞、活化巨噬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胚胎干细胞以及转基因细胞等。这些实验方法已经陆续开始应用于临床,给曾经被认为完全不可治愈的SCI带来了希望。1SCI的机制和治疗策略SCI一般分为两个阶段:①原发性损害:SCI早期,局部脊髓组织的挫伤导致细胞坏…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方法制作30只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损伤组(SCI)、假移植组(SCI+生理盐水)、移植组(SCI+BMSCs)。脊髓损伤30 min时,假移植组和移植组于损伤周围相应注射生理盐水和BMSCs。在损伤后第3天、7天、14天和28天,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价。应用MTT方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第14天即可观察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第28天BBB评分有明显提高。与损伤组和假移植组大鼠相比,第7天、14天和28天移植组血中MDA水平降低(P〈0.05);血中SOD水平较高(P〈0.05)。结论 BMSCs移植对SCI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呈高发生率(美国为3.0~3.5/10万),高致残率(全身瘫痪占67%),高耗费,低病死率(5%)的新特点,加强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近年来,在动物实验中通过周围神经移植已取得的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为SCI的修复带来了希望。现就周围神经移植修复SCI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1周围神经移植治疗SCI的机制周围神经移植的提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是,真正能提出形态学证据,证明其能促使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研究是Cheng等[1]的报道。其将肋间神经移植于大鼠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