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晓敏  廖巍 《新疆医学》1996,26(3):172-173
肺动脉高压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少见的临床表现。我院从1993年至1994年收治4例SLE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女,28岁。因反复发热、关节痛10年伴活动后呼吸困难、咳嗽胸闷1年,加重2个月,于1993年11月10日入院。查体:双颊暗红,唇无紫绀,双肺底闻及湿啰音,心界向两侧轻度扩大,心率120次/分,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胸片:肺门影增大,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及PAH与SLE其他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SLE患者(其中12例合并PAH)的临床表现、抗体谱、生化指标,并对合并PAH及不合并PAH的SLE患者进行了上述指标的比较.结果 SLE伴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11.4%,其中PAH组的雷诺现象以及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无PAH组.结论 SLE合并PAH的并不少见,与雷诺现象及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寿娥  陈顺乐 《上海医学》1994,17(5):275-276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肺动脉高压上海市黄浦区红光医院凌寿娥,彭永根上海第二医院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陈顺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肺动脉高压虽不常见,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也逐渐增多[1]。本文回顾性总结10年来352例确诊SLE患者中发现的10例肺动脉高压,现对...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误诊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性,34岁,因间断双下肢及颜面水肿,伴腹胀,手指麻木,双腿无力,食欲下降,体质量下降约10 kg,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肾炎",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后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平卧时呼吸困难、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急诊入我院后查体:端坐位,表情痛苦,贫血貌,血压144/88 mmHg.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讨论PAH在SLE中的发生率、致病原因以及PAH的相关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SLE继发PA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初诊的798例SLE患者中39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合并PAH患者.结果 本组SLE患者合并PAH的患病率为4.9%,此39例患者年龄14~77岁,平均(33±12)岁,男性5例,女性34例.其中雷诺现象、指端血管炎、抗u1RNP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G阳性、心包积液,SLEDAI评分高和肺间质病变与出现PAH的发生率成正相关.结论 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合并PAH的较常见的疾病,对于出现雷诺现象、指端血管炎、抗ulRNP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G阳性以及心包积液和肺间质病变的SLE患者应警惕PAH的可能,超声心动图及相关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智淑清 《医学综述》2007,13(17):1318-13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各器官或系统可同时或相继受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部分患者可致肺动脉高压(PAH)。由于其临床表现非特异,病情进展快,治疗困难,一旦诊断PAH,2年病死率≥50%,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6岁,因间断关节痛20年,心悸、气促1年,下肢浮肿伴喘憋,不能平卧1月,于1996年2月26日入院.患者自1975年起间断出现双腕、双肘、双膝、双距小腿关节痛伴贫血,血红蛋白80~90g/L;1988年出现双手雷诺现象,脱发及口腔溃疡,未予重视.1993年患慢性甲状腺炎,一直服用甲状腺素120mg/d维持.1995年无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休息能缓解,未诊治.1996年2月上述症状加重,不能平卧伴咳嗽、咳白痰,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遂以全心衰竭收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7例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无PAH组(429例)和PAH组(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合并P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表现、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LE合并PAH住院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按PAH数据,将其分为轻中度组(40~60mmHg)和重度组(≥61mmHg)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88.5%)、雷诺现象(57.7%),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占10.8%、37.8%、27%、24.3%.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由(67.0±25.9) mmHg降至(52.6±20.0)mmHg(P<0.05).平均随访6.7±5.4个月,死亡率15.4%.重度组雷诺现象、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肺间质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均P<0.05).结论:SLE相关PAH的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雷诺现象.重度PAH患者死亡率高,定期对SLE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筛查PAH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AH)在亚洲人群中发生率较其他结缔组织病高,且不同患者预后相差较大,本研究拟从SLE的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特点探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SLE相关PAH患者根据PAH严重程度、SLE疾病活动度、治疗可逆性、PAH出现的病程进行分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分型方法对预后判断的影响。结果 SLE相关PAH的危险因素为雷诺现象、指端血管炎、心包积液、肺间质病变、抗U1RNP阳性和ACA-IgG阳性。轻中度PAH与重度PAH危险因素的比较发现,抗U1RNP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DAI<8分和SLEDAI≥8分危险因素的比较发现,指端血管炎和抗U1RNP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稳定和恶化危险因素的比较发现,指端血管炎和心包积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出现的病程<1年和病程≥1年危险因素的比较发现,心包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SLE-PAH患者中抗U1RNP的阳性率较轻中度SLE-PAH患者中更高;SLE-PAH患者中疾病活动度较高的患者出现指端血管炎的阳性率高于疾病活动度低的患者,而疾病活动度低的患者抗U1RNP阳性率高于疾病活动度较高的患者;指端血管炎在缓解组SLE-PAH患者中阳性率最高,心包积液在恶化组阳性率最高;PAH出现超过1年的患者心包积液的阳性率较<1年的患者高;抗U1RNP是SLE-PAH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出现指端血管炎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好,合并心包积液的患者可能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好发于年轻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所造成的器官损害及功能衰竭是导致SLE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病因复杂多样。多种结缔组织病可合并PAH,但在中国以SLE患者最常见。SLE合并PAH患者临床表现隐匿,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研究SLE合并PAH的早期预测指标能使患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及存活率。关于SLE合并PAH的早期预测指标,国内外学者均有报道,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因此,未来需要更权威的大样本研究探讨SLE合并PAH的早期预测指标,以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诊断PA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晚发SLE(发病年龄≥50岁)102例和同期早发SLE(发病年龄<50岁)415例患者资料,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结果晚发SLE占所有SLE患者的19.7%。其中女∶男为5.38∶1,明显低于早发组(女∶男为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发组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长,疲乏、关节痛、体重下降、肌痛肌无力、肺部病变发生率高,肾损害、雷诺现象、脱发的发生率低(P<0.05),血沉增快、肝功能损害检出率高,而补体(C3C4)降低、白蛋白降低、dsD-NA阳性检出率低(P<0.05)。结论晚发SLE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不典型,在临床诊治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对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误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中24例(28.2%)误诊。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误诊时间长短不一。临床医师应加深对本病的认识,通过对各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和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可以降低本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本院51例住院患儿SL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肾损害(84.3%)、发热(70.6%)、皮疹(68.8%)、淋巴结肿大(41.2%)较常见.实验室检查以ANA( )(92.0%)、补体降低(90.0%)、ESR升高(84.0%)、贫血(83.6%)较常见.病情活动性(SLEDAI积分)以轻至中度活动为主.结论:儿童SL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应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早期确诊,避免误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其治疗预后。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4月本院风湿科收治的SLE患者64例,其中18例合并PAH患者为观察组,46例未合并PAH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心悸气促、浆膜炎、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重症SLE-PAH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心悸气促、浆膜炎以及雷诺现象均是SLE患者并发PAH的高危因素,对于并发PAH患者的治疗应在积极的SLE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AH的对症治疗,并尽可能的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邹永红  陈志成  方毅敏 《医学综述》2009,15(15):2376-237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前均长期服用激素。血清白蛋白下降6例(6/15),低钠低氯血症6例(6/15),蛋白尿12例(12/15)。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9/15),蛋白定量升高15例(15/15),糖降低14例(14/15),氯化物降低13例(13/15),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13/15)。腺苷脱氨酶定量升高7例(7/10),ATA-IgG阳性5例(5/15),聚合酶链反应阳性2例(2/8),抗酸杆菌涂片阳性0例(0/15),抗酸杆菌培养阳性2例(2/15)。结论脑脊液中发现抗酸杆菌是确诊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但阳性率低。对无病原微生物证据的SLE患者是否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7例SLE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无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7例SLE患者中合并肝损害42例(20.0%),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27例,AST升高24例,ALP升高17例,γ-GT升高38例,TBIL和(或)DBIL升高2例,符合胆汁淤积3例。肝损害多无自觉症状和体征。42例SLE肝损害合并细菌感染21例(50%),165例无肝损害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45例(2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血液。结论SLE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与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胃肠道累及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36例SLE合并胃肠道累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免疫学、小肠CT+增强扫描、B超、结肠镜、胃镜、X线钡剂灌肠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均有腹痛或腹胀、腹泻症状.以胃肠道累及为首发症状的初诊SLE患者8例;肾脏累及22例,血液系统累及18例;关节痛或关节炎16例.26例行小肠CT及增强扫描,其中17例显示肠壁不同程度增厚;9例B超提示肠段肠壁水肿、增厚;4例行结肠镜检查均有炎性或溃疡表现;2例因肠穿孔急诊手术,病理显示肠壁炎性变化.所有患者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支持治疗,6例死亡,其余均病情控制后出院.结论 胃肠道累及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小肠CT为有价值的检查手段;有胃肠道症状并有其他脏器累及者应诊断有无SLE;及时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