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 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 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2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非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 300 ml,不进行自体血回输.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及使用血液回收装置的必要性.结果 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169例,B组51例,A组患者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后仅13例(7.7%)需要行同种异体输血,B组未使用同种异体血.其中A组行多节段(3个及以上)减压融合术的患者中,4例(22.2%)输同种异体血,明显高于1~2个节段手术的患者异体输血比例(P<0.05).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f(173.0±44.7)min vs.(135.9±45.6)min,P=0.0000]和术中出血量[(628.9±306.9)mlvs.(287.6±203.4)ml,P=0.0000]明显增高.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基本满足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输血要求,明显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3.
孟险峰  王继坤 《中外医疗》2009,28(33):102-103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血和术中、术后回收、回输自体血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治疗84例病人107个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髋关节置换手术12例)。结果84例病人术中及术后回输预存式自体血400~800mL,平均560mL、回收式自体血200~500mL,平均320mL,术后通过CBC-Ⅱ回收自体血400~900mL,平均650mL。结论在行髋、膝关节置换中,联合采用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CBC-Ⅱ回收自体血进行回输技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同种异体血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其中25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自体血回输(B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常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和术后第1、3、7天的血常规。结果: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82±123)ml,输异体血量(75±23)ml。B组术中输异体血量(427±134)ml。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常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血输注对机体红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单纯自体血回输和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输血诊疗过程,动态追踪机体血常规变化,评估输血纠正贫血疗效.结果 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输19例,自体血液回输400~1000ml(平均680ml).术中输注异体血液的15例,输注红细胞2~9U(平均5U);两组之间术前、术后1天、7天、14天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21天出现显著差异,自体血液回输组患者红细胞增长更快.结论 与异体血输注比较,自体血回输不但具有安全、无传染病、不产生对血液成分的免疫反应等优点,更有利于机体红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自体血回输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影响是否输异体血的相关因素,以及输异体血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在本院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进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全部29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输异体血分为输异体血组和未输异体血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Hb)浓度、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入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是否接受抗凝治疗、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部293例患者中,99例患者避免了住院期间输异体血,异体输血免除率为33.7%;年龄、体质量、性别、ASA分级、术前Hb浓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8项参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后显示,体质量、术前Hb浓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4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减小了患者输异体血的风险;体质量、术前Hb、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影响是否输异体血的关键因素;输异体血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与异体输血的经验,以及预存自体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8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输血情况,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组(A组)62例,术中自体血回输组(B组)76例,未作自体输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C组)50例。结果:A组、B组术后分别有64.5%(40/62)和61.8%(47/76)无需输异体血而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明显多于C组(P〈0.05),A组、B组异体血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A组采血前、后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B组术后1天患者RBC、Hb、HCT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但无失血反应,术后1周恢复正常。电解质术前、术后无异常。术中回输血经光镜观察回收处理后红细胞形态正常、无碎片。回收血培养均呈阴性。结论: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经济、副反应较少的高质量输血,能使绝大多数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避免输异体血,方法简便、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讨论。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共47个膝关节。其中单侧膝关节41例,双侧膝关节3例。22例患者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A组),22例患者采用常规引流袋(B组)。比较患者术后6小时引流量及术后24小时总引流量。比较患者术后平均输血量,平均输异体血比例。并观察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患者术后6小时引流量及术后24小时总引流量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平均回输自体血363.9ml,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输异体血144.5ml,输异体血比例22.7%。B组18例患者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血量285.4ml,输异体血比例81.8%。A组自体血回输患者均无不良反应,B组异体血输血过程中有2例出现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结论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够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对异体血的需要,可减少因输入异体血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自体血回输虽无法完全纠正术后患者贫血症状,但它可以减少输入异体血的机会。因此,在异体血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应用自体血回输器回输自体血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6日至2004年12月12日,我院收治膝关节置换36例病人,46个膝关节行表面置换手术,其中30例病人,40个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回收术后出血并及时输注给病人,减少使用同种异体血,统计输血量,并与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病人的输血量对照。结果:20例单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150~600ml,平均450ml:10例双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450~1650ml,平均1060ml,单个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输注同种异体血480m1.较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手术病人输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在行膝关节置换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同种异体血的输血量,降低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