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椎管内血肿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血肿、髓内血肿。其中最常见为硬膜下血肿,最常见部位为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多发现在椎管后方。其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外统计其发病率约0.1/10 000[1]。硬膜外血肿造成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虽然少见,却不容忽视,对于轻度的椎体骨折,不可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伴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治疗35例无神经损伤症状伴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记录椎管占位率、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无感染、断钉、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 d及1年Cobb角、椎体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年与术后3 d Cobb角、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占位率较术后3 d减小(P<0.05)。结论 对于无神经损伤症状伴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通过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复位椎管占位骨折块并通过后期的椎管重塑,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复位效果。方法:将78例符合纳入标准(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椎管狭窄,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等)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管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术中应用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直角形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局部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管截面积以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34例,对照组获得随访33例,随访时间均为6~12个月,观察组平均7.9个月;对照组平均7.8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矢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恢复15.32°±5.81°和17.58°±7.33°;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67.32±11.74)%和(66.67±10.78)%;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54.68±20.13)%和(45.53±32.99)%;脊髓神经功能ASIA评分分别恢复34.53±19.81分和26.97±12.57分;Frankel分级恢复中位数分别为1.0(1.0,2.0)和1.0(1.0,1.0),两组之间的恢复率或恢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管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为(85.97±8.74)%和(76.30±6.6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采用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对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进行复位,可较好地恢复椎管容积,优于传统的直角形复位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折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骨折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腰段大于胸腰段;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的自发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后椎管的自发重建过程。方法14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经手术方法稳定相邻椎体,对突入椎管内的骨块采用保守疗法。术前及术后l、3、6和12个月定期行爆裂椎体的cT扫描,利用Ushikata360CII+测量仪测量不同阶段椎管横截面积内骨块的占有率,观察椎管的自然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椎管重建发生在伤后12个月内,平均骨块占有率由伤时的47.8%±13.6%降至最后随访时的27.2%±8.1%。椎管容积恢复的比率与伤时突出物的大小成正比,骨块的部位与椎管容积的改善无关,重建不受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如果椎体稳定则椎管有一定重塑形的能力,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可采用保守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L型骨块复位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骨块椎管内占位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2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先用AF系统撑开恢复损伤节段的高度,再采用自制L型骨块打入复位器,使突出骨块复位,行AF系统骨折固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平均14(12-24)月。疗效评价:优20例,良1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术后1年Frankel分级:A级3例,为术前A级T12骨折者,余21例均可下地步行,其中1例术前B级的T12骨折患者出现痉挛步态,经锻炼后逐渐缓解。24例均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骨块椎管内占位患者,应用自制L型骨块复位器复位疗效好,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胸腰段爆裂骨折椎体骨折块压迫脊髓神经出现神经损害症状者,需手术治疗,而后路手术在术中需对凸入椎管的骨折块进行复位。2007年1月~2008年4月,我们采用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35例,术中以自制C型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  相似文献   

8.
椎管减压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对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为把握后路手术的椎管减压指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经后路手术治疗的1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9例,女51例;年龄17~68岁,平均42.7岁。骨折部位:T1122例,T1230例,L157例,L261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标准:压缩型65例,爆裂型44例,屈曲分离型25例,脱位型3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8d,平均4.4d。根据术前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20%为A组,32例;21%~40%为B组,68例;41%~60%为C组,37例;≥61%为D组,33例。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各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与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的相关性,以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率40%以下有神经症状者后路椎管减压与未减压的手术疗效差异。结果各组脊髓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无正相关性。17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23.5个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未作后路椎管减压且无神经症状的2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未发现有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有神经症状者中,行椎管减压的65例神经功能改善和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提高情况均明显优于未行椎管减压的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椎管减压的相对指征是椎管内骨折块占位<40%且术前有神经症状者,以及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无论术前有无神经症状者。  相似文献   

9.
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内固定对合并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椎弓根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49例从后路做选择性椎管减压。结果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47.5%和76.2%恢复到正常的95.1%和98.5%,Cobbs角由术前23.34°恢复到术后的4.88°。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5.2%,术后为88.7%。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技术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椎管减压的作用是确切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31例,平均年龄78.2岁,全身麻醉组25例,平均年龄79.5岁。手术方式全部采用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骨折患者手术均得到良好复位及固定,无死亡及感染病例。椎管内麻醉组术后下地活动所需时间为(79.6士23.1)h,而全身麻醉组为(106.4±35.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1±3.3)d,而全身麻醉组为(11.6±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在认知障碍及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在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全身麻醉组。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14 1例包括胸椎 (T1 - T1 0 )、胸腰段 (T1 1 - L2 )及腰椎 (L3- L5)三个水平爆裂骨折 CT显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功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 (P <0 .0 5 ) ;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椎管骨块占位严重程度依次为 :胸椎 <胸腰段 <腰椎 (P <0 .0 5 ) ;在 Frankel分类有功能障碍的四个神经功能级之间其椎管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椎体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神经损伤的出现与骨折椎体节段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就诊时 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后路AF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骨折块易突入椎管,导致脊髓神经损伤,临床治疗中强调复位时注意去除突入椎管的骨折块,恢复椎管的横切面积。我们总结回顾了自 2002年 8月 ~2003年 8月期间, 14例经后路间接复位AF内固定治疗的椎管侵占 >50%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发现椎管受压改善,骨折复位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男 10例,女 4例,年龄 22 ~46岁,平均 34岁。按Denis[1]分型:A型 (上下终板型 ) 5例;B型 (上终板型 ) 6例;C型 (下终板型 ) 2例;D型(旋转型 )无;E型 (侧屈型 )1例。按Load-Sha ring[2]评分: 7分 2例, 6分及 6…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探讨其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58例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分为复位组(45例)和复位不良组(13例),复位不良组加做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病例的骨折相关参数,包括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术前节段后凸角、术前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术前椎管侵占率、术前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术前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果:复位组的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及椎管侵占率分别为(34.98±6.06)%、20.64°±3.04°及(46.65±15.99)%,复位不良组分别为(43.20±12.80)%、24.80°±3.71°及(64.70±18.90)%,复位组均小于复位不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组的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89.31±6.78)%]大于复位不良组[(65.8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后路间接减压术后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组81例脊柱损伤病人,用X线摄片和CT扫描发现,X线片对脊柱屈曲型损伤、椎节脱位、半脱位容易确诊,对某些类型骨折较易误诊和漏诊.诊断符合率为80%.CT扫描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片的移位,以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急性外伤性椎间盘脱出、血肿所致的脊髓损害,还能显示多节段椎体和附件骨折.椎体骨折均为粉碎性.椎体后缘骨折片不同程度突入椎管占54.3%,与椎体骨折类型有关.CT扫描诊断符合率达97.9%.  相似文献   

15.
AF内固定与术中脊髓造影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在AF内固定术中结合脊髓造影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胸腰段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患者均行开放复位AF内固定手术治疗 ,术中暂不行椎管直接减压。AF复位内固定后 ,用Omnipaque造影剂 ,由手术切口行术中脊髓造影 ,注入造影剂前 ,回抽脑脊液 ,检查是否为血性 ,如为血性 ,不行此检查 ,造影后 ,C形臂X线机动态观察椎管通畅情况 ,了解减压复位情况 ,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32例患者中 ,除 2例为血性脑脊液未行此检查外 ,30例均行此检查 ,2 0例显示椎管通畅 ,骨折脱位得到解剖复位。生理曲线得到恢复 ,造影剂通畅无受压。未行椎管直接减压 ,占6 6 6 %。 6例显示椎管不畅 ,压迫来自前方。 4例行后路椎弓根侧前方减压 ,2例行骨块轻敲复位。 4例显示椎管不畅系后方压迫造成 ,行椎板减压。平均随访 36个月 ,所有病例均得到解剖复位 ,无复位丢失 ,不全瘫患者术后功能提高 1级或 1级以上者占 73 3%。结论 不是所有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都必须行切除椎管结构进行直接减压 ,复位固定本身即是椎管减压 ,术中脊髓造影简单、安全 ,直观。可术中监护复位减压情况 ,及时弥补不足 ,对进一步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53%)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37%);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依次为:胸腰段(45%)<腰段(60%);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评定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就诊时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并不能反映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3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本文报告 3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应用 AF系统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依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碎骨块状态进行椎管减压 AF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完成 38例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38例均减压充分 ,椎体高度均恢复90 %以上 ,神经功能有 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的为 86 %。结论 作者认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采用 AF系统内固定 ,同时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进行选择椎管减压方式 ,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 ,特别是医源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更为少见。我院自 1988年至 2 0 0 0年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3例 ,本组资料表明准确的病情观察对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男 ,5 3岁。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行 T9~ 10 间隙硬膜外麻醉穿刺术 ,手术后 36 h出现胸背部疼痛 ,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减退 ,双下肢肌力 级 ,肌张力增高 ,尿潴留。病理反射阴性。 CT提示 T8~ 11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脊髓压迫。即行椎管探查血肿清除术。见 T8~ 11节段椎管内血肿。术后随访 1年 ,患者…  相似文献   

19.
SF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SF手术治疗 4 3例胸腰段不稳定骨折 ,其中探查椎管 2 5例。结果 骨折接近解剖复位 ,椎管得到有效减压。神经功能(Frankel分极 )提高 1~ 2级 32例 ,提高 3级 1例。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提高 4 0 % ,Cobb角平均纠正2 2 5°。结论 SF内固定能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和椎体高度 ,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CT定量测定胸腰段骨折椎管内骨片面积大小,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分析椎管狭窄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经CT检查发现有椎管占位的60例胸腰段骨折,根据其临床表现按无脊髓损伤、不全性脊髓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对其椎管内骨片进行测定,计算占位率,探讨影像学与临床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 椎管内骨片的平均占位率总体上与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在无脊髓损伤和完全性脊髓损伤间有差异.结论 胸腰段骨折椎管内骨片占位率与临床表现总体上不相关,但在无脊髓损伤和完全性脊髓损伤间有相关性,对是否手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