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头环石膏背心固定器,并报告联合手术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固定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用这种技术治疗8例小儿寰枢椎旋转默写性半脱位,根据临床需要,此固定器可行屈曲、伸展、侧屈和中立位撑开固定。结果 本组没有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经临床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此固定器是颈椎外科中很有效的一种外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和易于调整的优点。适宜联合手术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固定性半脱位。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4.5岁。因颈部倾斜、疼痛、活动受限10d。于2005年12月13日收入院。入院时查体:方颅畸形,双眼斜视,头面部向左侧倾斜,枕颈部有压痛,头部左右旋转活动受限,吞咽和发音正常,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正常。颈椎侧位X线片示寰椎前移旋转脱位,Chamberlain氏征阳性(图1)。CT扫描示寰齿前间隙8mm,齿状突左右间隙不对称。CT三维重建示枢椎体进入寰椎内,  相似文献   

3.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诊断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X线检查,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影像重建在诊断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不同临床意义。方法:24例行颈椎张口位片检查,其中16例和5例对照组采用螺旋CT扫描。结果:平均50%以上2次摄片,部份齿状突与侧块间距显示不清。16例螺旋CT扫描均证实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不等,三维影像重建立体地再现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移位程度和齿状突发育情况。5例对照组正常。结论:常规X线多能确诊,螺旋CT扫描及三维影像重建,可弥补6诊断上的困难,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寰枢椎旋转移位17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允辉  万富安 《中国骨伤》2004,17(7):430-431
儿童寰枢椎旋转移位在儿童上颈椎损伤中最为常见,上感、颈部炎症、轻微外伤均可致病。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得当的治疗相当重要,否则易发生上颈椎不稳,不仅使高位颈脊髓处于危险状态,而且长期斜颈可致使颜面发育不对称等。我院自1995年7月-1998年12月收治儿童寰枢椎旋转移位17例,以枕颌带牵引,配合手法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牵引正骨法治疗急慢性寰枢椎半脱位300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金添  金朝晖 《中国骨伤》2004,17(2):97-98
近五年采用牵引、正骨方法,治疗急、慢性寰枢椎半脱位3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寰枢椎半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8年3月~2007年6月收治23例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儿.确诊时间平均4.1个月.入院后予颅骨牵引,完全复位者行头颈胸石膏固定2个月.部分复位及复位后再脱位的行后路寰枢椎复位融合术.脱位无明显改善的行前路下颌下入路松解粘连后后路复位内固定.结果 Ⅰ型脱位5例中4例牵引复位其中1例再脱位;1例不能复位.Ⅱ型14例中9例牵引复位,其中6例再脱位;5例不能复位.Ⅲ型4例中1例牵引复位后再脱位;3例不能复位.随访显示23例斜颈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患儿没有明显的颈部疼痛.结论 大部分陈旧性脱位闭合复位困难,复位后再脱位发生率高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复位融合寰枢椎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本院骨科1999年1月-2001年7月收治的25例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的临床情况、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同时参照相关献探索目前对该病的诊治进展。结果:FieldlingⅠ、Ⅱ型病人可以大部分经早期保守治疗获得治愈,两例经后路改进型Halifax椎板夹复位固定获得良好治愈。结论:寰枢椎旋转半脱位多发于青少年。发病后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保守治疗为首选,若无效可行寰枢融合术。而改良型Halifax椎板夹和自体骨移植是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小儿特发性寰枢椎半脱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评价X线平片、CT、MRI等检查在诊疗及康复过程的意义。方法:1991年2月~2000年3月问本院收治的286例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病儿,仅作x线平片检查者212例,另74例因为各种原因还作CT或MRI检查确诊。全部患儿均给予颈托牵引治疗,其中16例加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治疗。结果:平均住院12d,大部分治愈出院,出院后继续牵引1周巩固疗效。随访2~3年,11例有1~2次反复发生,及早牵引自愈。结论:分析发现195例患儿在颈托牵引治疗前后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的变化,与临床好转关系密切,因而对该病病因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客观新线索。及早治疗见效快,颈托牵引治疗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法。颈椎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成像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价格原因使其在康复评价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0.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56例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分析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病因,解剖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仰卧位枕颌带牵引,根据年龄体重调整牵引重量和牵引角度,配合药物及对症等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复查X线及CT片复位满意后,均根据患儿年龄选用合适的颈围外固定2~3个月.随后参照Mcienzie方法,行颈部康复锻炼.结果 本组56例经治疗后全部达到治疗标准的要求,复查X线片寰枢关节间隙全部恢复正常.出院后均经随访,时间为2~12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病例中有1例复发但未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指导颈部康复功能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亦能达到相辅相成、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丽梅  徐艳  朱久勇 《中国骨伤》2020,33(9):883-886
目的:观察改良后的牵引疗法在成人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1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39岁,其中18~40岁者10例,41~60岁者15例,51~68岁者6例。主要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疼痛,寰枢椎CT平扫示不同程度寰枢椎半脱位。运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牵引2 min,放松10 s,牵引角度以后伸位5°~10°,重量3~6 kg开始,每两天增加重量1 kg,至症状改善后,并以此重量维持治疗。牵引时间为30 min,每天牵引2次,10 d为1个疗程。寰枢椎间隙左右欠等宽1~2 mm者牵引1个疗程,3~4 mm者牵引2个疗程,特别疑难严重者如寰枢椎间隙左右欠等宽4 mm常规疗程无好转者,疗程可以增至3个月。治愈:颈部无疼痛,颈部活动正常范围,CT检查示寰枢椎间隙正常,齿突居中;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颈部活动正常者。好转:颈部疼痛明显好转,CT检查示寰枢椎间隙左右欠等宽1 mm者。结果:31例患者中,1个疗程治愈者17例;2个疗程治愈者11例,好转2例;3个月治愈者1例。结论:改良后的牵引疗法对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的早期诊治. 方法 对本组34例患者,均采用改良Glisson牵引,根据年龄体重调整牵引重量和牵引角度,配合药物及对症等治疗方法.2~3天后在牵引过程中拍片复查.之后维持牵引2周,并头颈胸行膏固定或者带上头颈胸支具2个月. 结果 所有34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达到治疗标准的要求,复查X线片示寰枢椎关节已复位,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距离相等并对称,寰椎前结节与齿状突间距离恢复正常(正常<3mm),两侧块外缘与枢椎关节侧突外缘在一直线上.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可以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陶龙  冷炎  陈永智 《中国骨伤》1997,10(4):56-56
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杭颌带悬吊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环枢椎半脱位3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19岁,最小8岁;均为外伤所引起。症状及体征外伤突然发病,颈部无明显肿胀,环枢椎部压痛明显,颈部呈僵硬状态,屈伸旋转受限,双上肢运动尚可,皮肤感觉正常,双侧霍夫曼氏征阴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者5例,左手握力减弱者18例,右手握力减弱者14例。X线检查显示,侧位片见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正位片(开口像)见环枢椎呈侧方半脱位,余骨质无异常改变。治疗方法①牵引:患者坐位,行杭颌带…  相似文献   

14.
头部和颈椎在遭受强的外力作用下 ,可发生急性寰枢椎脱位 ,使颈髓和延髓受压 ,引起致死性损伤。对因各种非外力性疾患所致的寰枢椎脱位 ,近年来也逐渐有所认识。按其脱位的方向 ,有向前脱位 ,向后脱位 ,旋转脱位 ,侧方脱位 (罕见 )及垂直脱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较多 )。临床上所见大部分为向前脱位。目前治疗上对于无锥体束征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较多 ,我科采用手法整复 ,大重量牵引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 1995~ 2 0 0 1年共收治寰枢枢脱位患者 41例 ,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2 5例 ,女 16例 ,10岁以下 3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例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3~56岁,平均31.1±14.2岁。颅底凹陷(扁平)畸形16例,其中8例伴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伴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伴上述两种畸形;单纯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单纯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MRI示所有病例脊髓均有不同程度受压,术前JOA评分5~9分,平均7.2±1.4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牵引重量4~7kg,平均5.2±0.7kg;牵引时间7~14d,平均10.1±2.1d;复查X线片,22例患者脱位部分复位,6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均行枕颈融合术,术中枢椎尽量置椎弓根螺钉(根据枢椎畸形程度,20例患者枢椎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6例单侧置钉,2例未能置钉),余固定节段(固定至畸形椎体下2~3个节段)置侧块螺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3~5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180~400ml,平均250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1天JOA评分8~13分,平均10.6±1.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复查X线片和MRI,21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7例患者脱位较术前明显改善,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6~48个月,平均20.3±9.7个月,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平均4.3±0.9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16分,平均14.6±1.7分,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部分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寰枢椎半脱位行枕颌带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9月~2020年10月行枕颌带牵引治疗的寰枢椎半脱位患儿6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Fielding分型、年龄、性别、诱因、症状持续时间、牵引前有无治疗等因素,以牵引所需要的时间作为治疗效果的量化指标,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影响牵引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63例患儿牵引治疗效果显著.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症状持续时间和Fielding分型对治疗有效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Fielding分型越低,症状持续时间越短,则牵引治疗时间越少、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全麻下颅骨牵引指导寰枢椎脱位手术选择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寰枢椎脱位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18~65岁(45.0±5.6岁)。26例均在术中全麻状态下行颅骨牵引,牵引下评估为可复位者通过预弯固定棒、寰枢侧块关节松解、撑开固定等辅助下行单纯经后路固定融合术,评估为不可复位者一期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手术前后测量寰齿前间隙(ADI)及斜坡枢椎角评估复位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Symon临床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6例患者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评估为可复位23例(88.5%),行单纯经后路固定融合术;评估为不可复位3例(11.5%),行一期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25.3±6.3个月)。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的ADI、斜坡枢椎角、JOA评分、NDI分别为:7.4±1.5mm、121.3°±5.1°、8.0±0.9分、36.6±3.0,2.1±0.9mm、143.7°±6.2°、14.1±1.6分、15.7±5.6;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Symon临床标准评估有效(改善1级)12例,显效(改善2级)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6%,显效率50%。结论:根据全麻下颅骨牵引后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选择单纯后路固定或者联合前路松解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atlanto 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是一种多发于儿童、也发生于成年人的疾病。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2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寰枢椎脱位的处理是脊柱科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手术方法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术式能尽人意。最近我们通过后路关节突固定加大块植骨手术治疗一例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并寰椎椎管狭窄的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6岁。因枕颈部疼痛不适,头颈歪斜2d,来我院门诊就诊。摄颈椎正侧位及开口位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略右侧弯,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右窄左宽。以“寰枢关节半脱位”收入院。体格检查:枕颈部以C2右侧压痛明显,头颈歪斜,颈椎旋转活动受限,未发现阳性神经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