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和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2组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P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含量变化和低血糖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3个月后患者的FB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FCP、PCP均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海鸥  林凯  李东风  黎映兰  许翎 《广东医学》2006,27(10):1559-156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来治疗方案,改用每天早上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6IU。1周后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均继续使用甘精胰岛素,并根据空腹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A组格列美脲2mg/d,B组二甲双胍1500mg/d,C组阿卡波糖1500mg/d,共治疗12周。对比分析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早餐后2h血糖(2hPG)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3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12周后B,C组2hPG及HbA1c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3组甘精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③3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共4例低血糖患者均无明显低血糖症状。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优于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143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BG、2 h PG、HbA1c等血糖指标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餐后C肽(FCP)、空腹C肽(PCP)等胰岛素功能指标及治疗前后的BMI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BG、2 h PG和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OMA-B、HOMA-IR、FCP和PCP等胰岛素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1.76%,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6.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卡波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菲  康学东 《甘肃医药》2014,(6):404-40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治疗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情况、低血糖发生事件、体重指数及腰围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达标率对比无意义,治疗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组2人(9.5%),对照组5人(23.8%), 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改善胰岛β功能、降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较为理想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58例,将入组的所有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共30例患者,本组服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一组为对照组共28例患者,本组服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FBG、2hPG、HbA1C、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G、HbA1C指标均较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永强 《中原医刊》2011,(10):89-90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与睡前皮下注射低精蛋白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方法将8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三餐时口服阿卡波糖50—100mg,胰岛素用量及口服药物用量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次调整2~4U,1~2d调整1次;对照组进行诺和灵30R12~14U,早晚餐前30min注射,药物用量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调整。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BG)、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2hPBG、血糖达标时间、每日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均低于诺和灵30R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渡糖组)有2例(5.0%)发生低血糖,对照纽(诺和灵30R组)有11例(27.5%)发生低血糖,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方法 对45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三餐时服用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分别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结果 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BG、2hPBG、HbA1 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沛峰 《当代医学》2014,(15):139-140
目的探讨及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口服降糖药物但降糖成绩不明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为期3个月,期间每周进行实验监测,对比各患者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c)、低血糖发生率、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指数(BMO等方面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G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发生率3.6%(2/52)、夜间低血糖发生率57%(3/5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格列美脲1mg每日早餐前服用。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初始使用剂量为0.08~0.15IU/(kg·d),以空腹血糖(FBG)6.1mmoL/L为治疗目标值,每3~5d调整一次甘精胰岛素的剂量。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的FBG、2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患者FCP和PC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后FBG达标率为96.7%、2hPG达标率为83.3%(50/60)、HbA1C达标率为85.0%。本研究中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好,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治疗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9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C肽、餐后2hC肽有所升高(P〈0.05),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低血糖反应。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方便的治疗方案,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睡前皮下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与睡前皮下注射低精蛋白胰岛索(万苏林)分别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效果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方法 将7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甘精胰岛素组应用甘精胰岛索每晚睡前皮下注射联合阿卡波糖片每日3次口服;万苏林治疗组应用万苏林每晚睡前皮下注射联合阿卡波糖片每日3次口服.比较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每日所用甘精胰岛素的剂量和万苏林的剂量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 甘精胰岛素组P2hBG、血糖达标时间、每日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均低于万苏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甘精胰岛索组有2例(5.7%)发生低血糖,万苏林组有10例(28.6%)发生低血糖,2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BG、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索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更好,血糖达标时间短,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患者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4-06间在本院门诊治疗的7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初诊时空腹血糖( FPG)≥11.1 mmoL/L。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给予对照组诺和灵30 R每日2~3次皮下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查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停用胰岛素及阿卡波糖3个月后随诊复查FBG、2hPG、HbAl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PG、HbA1 c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区别;观察组与对照组停用胰岛素及阿卡波糖3个月后随诊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7.78%、75.00%,两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HbA1c分别为(7.45±0.68)%、(7.52±0.35)%,两组无明显差异;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与诺和灵30R比较,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每天只需注射1次,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3.
肖霞  杨国林  陆茵 《四川医学》2011,32(4):565-566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30例)与诺和锐30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监测点血糖及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诺和锐30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每组各20例,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及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4周和12周末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A组的下降幅度大于B组(P〈0.01),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或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改善胰岛功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鲁俊慧 《大家健康》2016,(4):106-10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救治的1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FPG)、餐后2 h 血糖水平(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 c)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 FPG、2 hPG 以及 HbA1 c 的变化情况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52/5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46/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唐平  李红辉  覃国珍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257-257,312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阿卡波糖及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治疗方案,随机分为A组(阿卡波糖组)、B组(瑞格列奈组),两组每天早上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A组口服阿卡波糖150—300mg/a,B组口服瑞格列奈3~6mg/d,并根据空腹血糖情况调整药物用量,共治疗12周。对比分析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PG、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或瑞格列奈能较好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7.
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26例坚持使用阿卡波糖和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26例坚持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使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良好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邱云霞 《医学综述》2013,19(6):1125-112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BG、2hBG、HbA1c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FBG、2hBG、HbA1c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拜糖平(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3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按治疗方法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组(126例)和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阿卡波糖组(108例).治疗过程中根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mmol/L,治疗时间24周.记录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2hPBG及HbAI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联合阿卡波糖[4.8%(2/42)比16.7%(6/36)](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淳娥 《大家健康》2016,(2):148-14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 T2DM患者 FC -P、2hC -P 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B)采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 HbA1c、FBG、2hBG 较前显著下降(P<0.01),A 组 FC -P 及2hC -P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 B 组(P <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能有效降低血糖、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减少低血糖发生,是治疗 T2DM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