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不同阻滞麻醉方法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90例,年龄1~4岁,随机分为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Ⅰ组)、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骶麻组(Ⅱ组)、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芬太尼组(Ⅲ组),每组30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观察比较麻醉诱导前(T0)、切皮后3 min(T1)、开始缝皮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和血压变化,以及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Ⅲ组苏醒时间为(12.7±3.6)min,与其相比,Ⅰ组和Ⅱ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5.2±2.3)min、(4.9±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开始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血压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较Ⅰ组和Ⅱ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麻醉方法均能良好地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因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苏醒及时,不良反应较少,能较好地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  相似文献   

2.
邱郁群  王玉玲  陈艳  黄梅 《吉林医学》2013,34(18):3607-3607
目的:研究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患儿,分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麻醉效果、术中呕吐、喉痉挛、体动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A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较低(P<0.05),麻醉效果较好。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较低,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斜疝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和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对小儿斜疝患者围术期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A组)、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h、术后1d、术后3d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 Meter,FCM)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术后2h,两组CD3+、CD4+、CD4+/CD8+比值均下降,与麻醉前比较,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下降明显(P〈0.05),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下降不明显(P〉0.05),CD8+变化不明显;术后1d,两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但前者CD3+、CD4+、CD4+/CD8+比值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后者(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和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均可抑制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但后者对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吸入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有小儿疝气的患儿7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的患儿选择氯胺酮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而治疗组的患儿则使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吸入联合的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副作用以及麻醉用药等方面。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小儿进入熟睡、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与对照组的患儿对比有差异,而在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发生术后嗜睡的例数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使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吸入联合在小儿疝气手术当中的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不仅可以帮助患儿更好更快的熟睡,而且术后也较容易清醒,因此值得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髂腹下神经(IHN)-髂腹股沟神经(IIN)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B组采用单纯氯胺酮全麻。观察手术切皮时患儿MAP、HR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B组手术切皮时MAP、HR变化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多于A组(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氯胺酮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儿科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案及效果。方法:将近3年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斜疝患儿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为C组患儿进行非插管全麻,为B组患儿进行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为A组患儿在采用基础麻醉的基础上应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比3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A、B组患儿出现呕吐、呛咳、喉痉挛、呼吸抑制的几率均明显低于C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患儿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手动功能恢复及清醒时间均短于C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B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的时间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斜疝患儿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用基础麻醉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法可显著减少全麻药的用量,降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保护患儿的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值得在儿科斜疝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喉罩组(A组)、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和静脉麻醉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苏醒所需时间、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入室时(T1)、麻醉诱导或神经阻滞结束时(T2)、切皮时(T3)、牵拉疝囊时(T4)、手术结束时(T5)、苏醒时(T6)患儿的HR和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T6)、术后2 h(TT)、4 h(T8)、6 h(T9)、12 h(T10)和24 h(T11)患儿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苏醒期躁动、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应用镇静镇痛药的情况.结果 A组、B组的苏醒所需时间短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多于B组、C组(P<0.05);3组的HR及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T3、T4时点,B组HR及MAP均低于A组及C组;3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同时间FLA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评分低于A组.B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使用镇静镇痛药比例最低(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宋祥进 《海南医学》2012,23(5):45-46
目的 比较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 择期腹股沟疝手术患儿4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B组),每组20例.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呼吸循环变化、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切皮后15min和术毕时HR明显快于A组和诱导前(P<0.05),B组患儿术中体动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上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于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吸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6岁以上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12岁ASA I级患儿120例,其中疝气80例,鞘膜积液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Ⅰ组选择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Ⅱ组选择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结果Ⅰ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儿各时点生命体征的比较:Ⅱ组患儿在切皮时,向近端游离鞘突牵拉时,MAP、HR较Ⅰ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比较:Ⅱ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明显多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较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有优越性,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46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和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喉罩七氟醚吸入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喉罩七氟醚吸入组术中无摇头、肢体活动发生,而氯胺酮组有10例发生;但从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来看,喉罩七氟醚吸入组出现了11例,而氯胺酮组只出现了3例.结论 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完全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1.
娄锋 《中原医刊》2011,(3):12-14
目的研究七氟醚联合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年龄1—8岁择期行斜疝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组(A组),七氟醚吸入组(B组)和氯胺酮组(C组)。观察三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意识消失时(T2)、手术开始时(T3)、结扎疝囊时(T4)、手术结束缝皮时(T5)的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观察三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出室时间;比较三组诱导时顺从性、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呼吸抑制、术后谵妄、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24h评定疼痛程度。结果C组在.T3、T4、T5时点的HR、BP均高于A、B两组(P〈0.05);A、B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出室时间均短于C组(P〈0.05);A、B两组诱导合作、术中体动均优于C组(P〈0.05);A组苏醒期躁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神经阻滞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用于小儿疝手术具有很好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郑红 《海南医学》2010,21(5):27-28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眶下神经阻滞;B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停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之间 T1、T2、T3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A组(P〈0.05)。停药到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1)。术中B组平均追加氯胺酮2-3次以维持麻醉,A组未追加其它镇痛药物。B组拔管后有轻中度呼吸道梗阻及恶心、呕吐、躁动不安,而A组无上述并发症。结论 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眶下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安全、有效,明显缩短患儿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少,较全凭静脉麻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亢忠杰 《新疆医学》2012,42(12):97-98
观察骶管麻醉复合喉罩-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效果。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成骶管麻醉复合喉罩-七氟醚组(实验组)和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组(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七氟醚吸入诱导置入喉罩,行骶管麻醉后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对照组肌注氯胺酮后行骶管麻醉,术中氯胺酮维持基础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基础麻醉(实验组吸入七氟醚,对照组肌注氯胺酮)后5 min(T1),骶麻后10 min(T2),切皮时(T3),术毕(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患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术毕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与麻醉前比较MAP、HR无明显差异,对照组T1、T2、T3、T4各时间点MAP,H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小儿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氯胺酮组,每组 35例.七氟烷组患儿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吸入2% ~5%七氟烷;氯胺酮组肌注氯胺酮5~8 mg/kg,入睡后入室.两组均在ECG、HR、Bp、R、SPO2监测下,行骶管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和0.125%罗哌卡因0.6~1.2mL/kg.平卧后,七氟烷组吸入维持在1%~ 2%;氯胺酮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氯胺酮0.5 mg/kg/h.记录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①氯胺酮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七氟烷组明显延长(P<0.05).②氯胺酮组患儿恶心、呕吐发生率与七氟烷组没有差异,(P>0.05);躁动发生率氯胺酮组患儿与七氟烷组有差异 (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可安全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张成  黄振华  徐晓燕 《四川医学》2010,31(12):1788-1790
目的探讨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肿瘤介入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可行性。方法选择1~13岁择期行肿瘤介入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S组(七氟醚吸入组)和P组(静脉组)。S组入室后吸入8%七氟醚,意识消失后插入型号合适的喉罩,连接麻醉机,七氟醚浓度调节到1MAC维持,经骶裂孔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0.8ml/kg,最多25ml)。P组入室后静脉注入丙泊酚2mg/kg,氯胺酮2mg/kg,入睡后再以丙泊酚4mg/(kg.h),氯胺酮2m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麻醉过程中观察各组患儿诱导前(TO)、麻醉诱导完成时(T1)、手术开始即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MAP变化;记录术中体动及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P组T1时刻SpO2显著降低(P〈0.01);T2时刻HR、MAP显著升高(P〈0.01)。S组术中体动、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1)。结论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肿瘤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黄美华  张和平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70-107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腹股沟区手术小儿40例,ASA I级,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BIS组:在BIS监测下指导术中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在45~65。对照组:吸入七氟醚诱导,小儿睫毛反射消失后依临床经验来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两组小儿均于麻醉诱导完成后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NB)。结果BIS组七氟醚用量少于对照组(〈0.05),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也少于对照组(〈0.05)。BIS组麻醉维持期间以及麻醉结束时BIS比对照组高、呼气末稳态(Etsevo)比对照组低(〈0.05)。结论BIS监测有助于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量,有利于小儿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66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七氟醚复合芬太尼间断注射维持麻醉,试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微量泵输注麻醉,对两组患儿用药后的MAP、HR、RR、SPO2、术中肢体活动情况、咳嗽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发生情况、患儿苏醒时间、术后躁动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患儿术中肢体活动和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苏醒迅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Sp O2、咳嗽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发生情况、术后呕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术中麻醉深度容易调控,麻醉平稳,术毕苏醒更加迅速,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氢吗啡酮术后镇痛在小儿股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股骨骨折手术患儿90例,年龄5~8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儿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髂筋膜阻滞;B组患儿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阻滞;C组患儿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均采用氢吗啡酮0.2 mg/kg静脉镇痛。记录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疼痛评分、PCA次数和首次使用时间。结果:与C组相比较,A组、B组术中芬太尼的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较,A组首次使用PCA时间延后,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药理期躁动的发生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氢吗啡酮术后镇痛能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少小儿术后疼痛,减少药理期躁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儿唇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唇腭裂患儿,ASAⅠ-Ⅱ,年龄3-10月,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7%七氟醚+氧气3 L/min面罩吸入诱导;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5 mg/kg诱导。患儿入睡后2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经口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七氟醚组持续吸入1%-3%七氟醚,氯胺酮组分单次追加氯胺酮1 mg/kg。2组术中各追加1次芬太尼1μg/kg。记录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全程观察有无咳嗽、屏气、喉痉挛、分泌物增加,术后躁动或嗜睡的发生。结果2组麻醉诱导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诱导后HR明显慢于氯胺酮组(P〈0.01),MAP低于氯胺酮组(P〈0.01)。氯胺酮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1)。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婴幼儿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无术后躁动和嗜睡现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麻醉效果好,安全可控,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84例行腹股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儿人手术室时(T0)、手术切皮时(T1)及苏醒时(T2)三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HR、SpO2和MAP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HR、MAP在T1和T2时点明显高于T0(P<0.05);观察组HR、MAP在T1和T2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不仅能更好地保证患儿心率、呼吸、循环的稳定,且患儿苏醒快、静脉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