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三阴交穴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成人及胎儿新鲜肢体为标本,以H.E染色切片、CajalFauordky染色方法及普鲁士蓝氯仿淋巴灌注,观察三阴交穴显微结构。结果显示:三明交穴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及其分支的数量同非穴位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穴位处存在着大神经干,故认为穴位的针刺效应主要通过神经干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徐珊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0):32-33
三阴交穴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具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临床证实三阴交穴治疗便秘与泄泻、失眠与嗜睡、遗尿与癃闭效果确实.同时,对三阴交穴的双向调节作用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三阴交穴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位,其穴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胚骨内侧后缘,属足太阴牌经。因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相交会故名曰“三阴交”。此穴在临床上治疗病证较多,多与其它腧穴配伍应用,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一谈运用体会。1古文记载 《灵枢·四时气》篇“飨泄,补三阴之上”。《长桑君天星秘决歌》“脾病之痛先合谷,后针三阴交莫迟”。又“胸隔痞满先阴交,针至承山饮食喜”。《杂病穴法歌》“呕噎阴交不可饶”。《针灸大成·治症总要》“小腹胀满、内庭、三里、三阴交”。《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决·足部主病针灸要穴… 相似文献
12.
三阴交穴又称承命、太阴 ,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前内侧面的下部 ,当内踝上缘上 3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之凹陷中。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三经之交会处 ,而此三经在关元穴处又与任脉相交会 ,故本穴的主治证与肝、脾、肾三脏和任脉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应用极广。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该穴为主治疗多种疾病 ,效果良好 ,现介绍验案 4则如下 :1 痛经朱某 ,女 ,1 7岁。 1 996年 5月 2 0日诊。行经腹痛 2年余 ,每遇考试或心情不舒则加剧。此次行经腹痛半天 ,经量少 ,色紫 ,夹有血块 ,伴恶心欲呕 ,舌质黯、苔薄白 ,脉弦数。取三阴交毫… 相似文献
13.
三阴交穴位特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应用霍耳效应原理记录家兔子宫的运动;应用埋藏电极引导子宫电位变化。同时记录子宫运动和电变化作为针刺效应的指标。在16只慢性实验家兔身上,对属于不同经脉的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地合、耳尖等穴区进行了针刺研究。分析和比较了针刺三阴交和其它穴区对子宫活动影响的差异。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针刺三阴交、地合、耳尖等穴区效应明显(P<0.05),而足三里,合谷等穴区效应不明显(p>0.05)。说明这两组穴位的针刺效应确实存在着差异,但各穴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三阴交对子宫活动的影响只有相对特异性。关于穴位特异性问题,各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我们想通过动物实验来分析和比较三阴交和足三里、合谷、地合、耳尖等穴区对子宫活动影响的差异,为揭示穴位是否有特异性这一课题提供了一些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14.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调节足三阴经循行部位及肝、脾、肾气血阴阳失调。其主病比较繁多,其中以《针灸甲乙经》及《针灸大成》收录较全,《针灸甲乙经》载其能治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惊不得眠,五脏游气。《针灸大成》载其能治脾胃虚弱,心腹 相似文献
15.
三阴交穴主治范围极广,不仅应用于脾经之腹胀、泄泻等消化系统的病变,而且善治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病变。三阴交穴的应用由来已久,其功能主治演变很大,甚至出现了一些传承失误。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三阴交穴临床主治作用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阴交穴主治范围极广,不仅应用于脾经之腹胀、泄泻等消化系统的病变,而且善治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病变.三阴交穴的应用由来已久,其功能主治演变很大,甚至出现了一些传承失误. 相似文献
19.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广泛应用于临床,既可祛邪,又可固本,配伍得当,疗效显著。通过临证治疗癃闭、痛经、真性球麻痹3个案例,体现了三阴交一穴调三经三脏气血,治本出发,鼓舞三经气血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治疗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最大20岁,最小8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8年,全部病例均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治疗方法:三阴交穴常规消毒,用5-6号封闭针头直刺2.5-3寸,待有胀、麻、沉等针感时,将山莨菪碱10-20mg,生理盐水2ml缓慢注入。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疗效:显效(一疗程愈半年内无复发)22例,有效(偶有发作或梦中欲排尿时即醒)4例。典型病例:张某,男,16岁,学生,患遗尿症16年。于1991年3月12日就诊。症见精神疲惫,形体消瘦,面色暗淡,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查体:体温36.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