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干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Cilostazol CS)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早期干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54例T2DM合并PAD早期(无伴下肢溃疡发生)患者口服CS治疗3个月,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在6.5%~7.0%,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主观症状及体征、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BI)、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变化.结果 CS治疗后,下肢疼痛明显好转,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显著增加,ABI指数增加,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结论 CS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平滑肌、调解血脂等途径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早期症状,延缓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的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宜T2DM患者PAD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治疗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血管踝臂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因子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单用西洛他唑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52例,予西洛他唑100mgbid或阿司匹林100mgqn治疗12周,观察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患肢踝臂指数、血流量、血管直径及峰值血流速度、血生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间歇性跛行、疼痛症状改善率在80%以上;患肢踝臂指数增高明显(P〈0.05);足背动脉血管直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明显差异(P〈0.05);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西洛他唑对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7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7例,3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对照1组加用西洛他唑,对照2组不加用其他药物。1个疗程周期为60 d,1个疗程后检测各组下肢血管彩超以及踝肱指数( ABI),并统计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7.7%,对照1组为70.2%,对照2组为59.6%,实验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P <0.01);3组胫前动脉血液流速和踝肱指数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P <0.01)。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能改善胫前动脉血液流速和踝肱指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每日1次)及西洛他唑片(100 mg,每日2次)。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MV)下降,踝臂指数(ABI)及趾臂指数(TBI)上升,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同时治疗组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流,改善周围血管病变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西洛他唑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观察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早期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PAD早期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给予饮食干预、运动治疗以及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前列腺素E1注射液10 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洛他唑片1 00 mg,bi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踝肱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ABI、PW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PWV评分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PAD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下肢动脉病变,不增加出血倾向,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降糖、输注舒血宁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宋欣蕊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08-5109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2组于入院后均给予降血糖、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片,2组均治疗4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的患肢踝臂指数(ABI)、双下肢血管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血流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降糖药物治疗,血糖基本平稳后,给予丹参2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共2周,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共8周。对照组加用肠溶阿斯匹林100mg,每日1次,共8周。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50mg,每日2次,共8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1.17%,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门诊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5).治疗组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联合腺苷钴胺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 从症状缓解、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改善情况三个方面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中西药联合)3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28例,2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均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治疗组在胰激肽原酶治疗的同时联合通心络。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活动度、生活质量、心肌标志物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TnI、CK-MB)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肾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胰激肽原酶可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提高活动度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比分析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血脂、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24 h UAER、血脂、MA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延缓其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肱比(ABI)测定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ABI〈0.9为切割点将患者分为低ABI组与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代谢参数。结果: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0.9的患者22例,占总例数18%,低ABI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及LDL明显增高,低ABI组患者下肢血管彩超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改变。结论:ABI是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简易而经济的方法,年龄、病程、HbA1C及LDL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下肢膝以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及抗动脉硬化治疗,对照组单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组采用贝前列素钠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PSV)、管径狭窄率指标,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A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A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PSV明显减慢,管径狭窄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个动脉PSV较对照组显著减慢,管径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前列素钠能更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膝以下动脉狭窄患者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改善ABI指数,其机制考虑与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峰值血流速度,减轻血管管径狭窄率,改善下肢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且在重度病变组两者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轻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均大于无病变组和轻中度病变组(P〈0.05),而后两组LD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方法 将50例早期E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胰激肽原酶240 U,3次/d,口服;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1.0 g,3次/d,口服,12周和6个月后观察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UAER均有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UAER有一定的下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UAER有明显的下降(P<0.01);治疗后12周和6个月组间比较,联合组24 h UAE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令胶囊与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能明显降低E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可以有效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百令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给予百令胶囊、胰激肽原酶治疗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19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