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价值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 1998年9月至2001年11月进行的200例肝移植病人中术后18例发生肝动脉狭窄、闭塞,对18例病人行球囊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术的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15例病人成功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治疗13例,内支架治疗2例,3例病人介入治疗失败。治疗成功的15例病人中7例愈后良好,8例愈后不良。结论 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可作为治疗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治疗愈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总结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初步经验。方法对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球囊扩张、经动脉溶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缓解;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动脉溶栓后即刻肝动脉血流得到恢复;1例患者溶栓后3d发生吻合口出血,置入带膜支架,症状缓解,1d后肝动脉再次闭塞,2周后行第2次肝移植。结论采用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谨慎实施,以避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与分析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到2006年9月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使用13枚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例由于病变长度,需要2枚支架;1例出现再狭窄需要第2次支架植入。所有病例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中未出现与支架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有极好的技术成功率和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王磊  刘福全  岳振东  赵洪伟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20-1123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肝脏移植术术后出现肝动脉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经肝动脉的置管尿激酶30万单位(经导管2~3小时泵入,2次/日)药物溶栓辅以肝素钠3000单位(每6小时一次静脉推注)抗凝治疗;肝动脉狭窄患者7例,其中3例行球囊扩张术,4例行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10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肝动脉开通成功,术后患者的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是有效解决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及肝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置入冠脉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左侧桡动脉置入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6例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患者.狭窄发病于肝移植术后6~110 d,平均47 d.2例患者因右侧股动脉入路置入支架失败改用左侧桡动脉入路,4例患者参考术前CTA直接经左侧桡动脉入路置入支架.合并肝动脉血栓的1例患者置入支架前使用尿激酶50万u溶栓治疗.合并肝内胆道扩张的2例患者同时行胆道穿刺引流术.结果 6例患者支架置入均成功,1例合并肝动脉血栓患者溶栓成功,2例合并肝内胆道扩张患者胆道穿刺引流成功.术后随访36~148 d,中位时间76 d.随访期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支架狭窄,6例置入支架均通畅,各项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 经桡动脉置入冠脉支架能够有效治疗肝移植术后迂曲型肝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血管与胆管并发症介入治疗初探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和胆管造影诊治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46例原位肝移植术后B超提示血流速度不畅或频谱异常,下肢水肿或黄疸的患者16例,进行腹腔动脉造影10例次,下腔静脉造影并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6例次,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并支架置入2例次,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并引流4例次。结果: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例经溶栓治疗后部分开通;肝动脉狭窄4例,1例球囊扩张后狭窄减轻;所有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塞或狭窄行球囊扩张及置放支撑架后临床症状好转,4例胆管狭窄和吻合口瘘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治疗后黄疸减轻。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血管造影和胆管造影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能同时工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肝移植术后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并行肝动脉支架置入(12例)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1例)的H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支架置入技术要点。结果 13例患者中,11例成功置入支架,1例PTA加支架置入失败,1例单纯PTA治疗成功。支架术后随访9—227d,平均97d,无一例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诊疗时距在2周内的7例患者,1例支架置入术后9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术后血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恢复正常;而诊疗时距大于2周的4例患者,1例死于胆道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和肝功能衰竭,3例血清胆红素仍高于正常、反复出现胆道感染,经抗感染和(或)胆道引流病情好转。结论 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HAS是可行的,指引导管或长鞘技术和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可提高支架置入技术的成功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支架置入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均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良。均采用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球囊扩张(PTA)和/或置入支架。结果15例中,6例行PTA治疗,9例行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6例PTA治疗者中2例术后1个月出现再狭窄,行支架置入;9例支架置入者1年内有1例出现再狭窄。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有血压下降和肾功能改善。结论肾移植动脉狭窄分为受体动脉狭窄、供体肾动脉狭窄和吻合口狭窄。血管造影是诊断肾移植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介入治疗应作为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均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良.均采用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球囊扩张(PrA)和/或置入支架.结果 15例中,6例行PTA治疗,9例行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6例PTA治疗者中2例术后1个月出现再狭窄,行支架置入;9例支架置入者1年内有1例出现再狭窄.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有血压下降和肾功能改善.结论 肾移植动脉狭窄分为受体动脉狭窄、供体肾动脉狭窄和吻合口狭窄.血管造影是诊断肾移植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介入治疗应作为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支架治疗技术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门静脉狭窄的7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支架置入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7例均成功置入门静脉内支架,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与门静脉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3~34个月.除1例因同时合并肝动脉闭塞、缺血性胆道损伤于术后3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6例患者影像随访显示门静脉通畅.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介入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总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原位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和意义.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资料与随访结果. 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肝动脉并发症11例,门静脉并发症11例,腔静脉并发症6例,合并肝动脉与门静脉并发症1例,合并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复杂并发症1例,脾动脉窃血综合征1例.均成功进行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共置入肝动脉支架13枚,静脉支架21枚,进行肝动脉栓塞1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腔静脉球囊扩张1例,1例患者肝动脉局部灌注溶栓后置入肝动脉支架,1例患者先后置入腔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支架各1枚,1例患者同时置入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支架.所有血管腔内介入操作成功有效,技术成功率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9%,并且并发症经处理无后继影响.随访中除1例肝动脉于支架置入后19天发生再狭窄外,其余血管至随访结束未出现明确再狭窄. 结论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血管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肝移植后胆道、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肝移植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狭窄8例,行肝动脉造影及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2例,行内支架置入术;胆瘘及胆道狭窄8例,行PTCD治疗。结果:胆道并发症8例,PTCD治疗后症状消失;肝动脉狭窄8例,溶栓后肝动脉完全开放6例,1例血流部分开放,1例肝动脉血流未恢复再次肝移植治疗;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2例内支架置入术后下腔静脉梗阻及肝肿大症状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移植后胆道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05例原位肝移植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和术后多次行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20例出现排斥反应,多普勒表现为肝静脉频谱变钝,正向波消失,门静脉流速减低,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7例出现肝动脉并发症,其中2例狭窄,5例血栓形成,CDFI主要表现为肝动脉血流信号消失,肝静脉和门静脉充盈良好,经血管造影证实;CDFI发现下腔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1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灌注恢复正常.结论: 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肝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介入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技术在肝脏移植前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2月对拟行肝脏移植的30例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选择造影及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肝脏移植术后怀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行造影及介入下溶栓及内支架治疗。结果30例患者术前造影中提示肝癌11例;4例患者动脉造影显示动脉血管变异。29例患者间接门脉造影成功,其中2例肝癌患者发现门脉癌栓,2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对6例怀疑胆道和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作血管造影及相关介入治疗。其中2例成功行狭窄动脉吻合口金属内支架治疗,1例行动脉溶栓治疗,造影显示肝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其他3例介入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血管造影能够提供准确的动脉和门静脉解剖和变异信息;血管介入技术有助于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管并发症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移植术后发牛肝动脉并发症,并接受肝动脉溶栓、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肝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肝脏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较好组,比较2组胆道并发症、肝动脉再狭窄、早期并发症或是晚期并发症等15项变量,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筛选出影响介入治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36 d,中位随访时问464 d(3~1037 d).其中预后不良组11例(5例再次肝移植,6例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91 d,中位存活时问为73 d(3~616 d);预后较好组10例,移植肝平均存活时间706 d,中位存活时间692 d(245~1037 d).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胆道并发症、血总胆红素水平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危险因素是胆道并发症(P=0.027,OR=22.818). .结论 伴有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