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亚氨乙基赖氨酸对庆大霉素所豚鼠耳蜗损伤的拮抗作用。将实验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豚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同时实验组豚鼠腹腔注射亚氨乙基赖氨酸,实验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豚鼠皮下及腹腔均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各组豚鼠耳蜗中的表达。用ABR检测各组豚鼠听阈的改变,同时以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损伤。结果显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正常对照耳蜗的表达呈阴性,在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耳蜗的表达呈阳性,且在实验对照组的表达强于实验组。实验组ABR阈移明显小于实验对照组,且实验组耳蜗的损伤明显轻于实验对照组,研究表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庆大霉素损伤耳蜗中呈阳性表达。亚氨乙基赖氨酸对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提示一氧化氮在庆大霉素所致耳蜗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类神经生长因子口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0只白色纯种豚鼠,制备豚鼠爆震性耳聋模型(172dB SPL),爆震前后分别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选爆震前后听阈阈移大于75dB SPL的豚鼠,共15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I组10只,为实验组(导入目的基因Ad-hNGFβ),Ⅱ组5只,为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ial perilymphatic fluid,APF)对照组(导入APF);另外选正常白色纯种豚鼠5只,作为正常组,不接受爆震和转染。进行爆震前和基因转染后ABR反应阈测定、耳蜗电镜扫描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d-hNGFβ蛋白表达。结果基因导入后第1周,可见Ad-hNGFβ在豚鼠耳蜗内成功转染,耳蜗各回均有表达,强度基本相等。基因导入后第1周,Ⅰ组豚鼠ABR反应阈恢复显著快于Ⅱ组豚鼠ABR反应阈;4周后,Ⅰ组豚鼠ABR已恢复正常水平,而Ⅱ组豚鼠ABR未能恢复正常水平。扫描电镜示,基因导入后第1周,Ⅰ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有轻度紊乱及松散,Ⅱ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排裂扭曲、倒伏、紊乱、融合及部分缺失;4周后,Ⅰ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完全恢复,Ⅱ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减轻,部分病变没有完全恢复。结论腺病毒介导的hNGFβ基因在爆震损伤后豚鼠耳蜗中能高效表达,对听觉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影响。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18耳。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50 mg/(kg·d),连续注射5 d。高气压组和高压氧组分别于每天注射庆大霉素之前行高气压和高压氧预暴露(0.2 MPa)1次,连续5 d。于实验前1 d和实验第6天分别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耳蜗听功能,并且于第6天检测后处死动物,行耳蜗毛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高压氧预暴露组ABR阈移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高气压组及庆大霉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耳蜗毛细胞改变与AB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高压氧预暴露可以在近期内有效地保护豚鼠耳避免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顺铂诱导豚鼠耳蜗毛细胞中JNK、c-JUN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凋亡的机制。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的健康白毛红目豚鼠按照随机字数表法分为空白组与模型组,空白组豚鼠正常饲养,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顺铂,诱导药物性耳聋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空白组及模型组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即空白对照组、空白+川芎嗪组、模型对照组、模型+川芎嗪组。空白+川芎嗪组、模型+川芎嗪组豚鼠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进行干预,2周后处死豚鼠,采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c-JUN、JNK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组豚鼠耳蜗毛细胞排列整齐、均匀,无缺失及坏死细胞出现;模型组豚鼠耳蜗毛细胞变形明显,排列不均,溶解破坏的毛细胞较多。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川芎嗪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豚鼠耳蜗组织中c-JUN、JNK、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川芎嗪组豚鼠耳蜗组织中c-JUN、JNK、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通过调控JNK/c-JUN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调控Caspase-3来抑制细胞凋亡途径,进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对豚鼠庆大霉素中毒耳蜗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对药物中毒耳蜗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 54只豚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 1 50 m g· kg- 1 · d- 1 ,连续注射 5d,造成耳聋。第 6天将豚鼠随机分为耳聋 (A)组、耳聋 高压空气 (B)组 ,耳聋 HBO(C)组 ,每组 1 8只动物 ,再按不同暴露时间各分成 3个小组。B组和 C组分别给予高压空气和 HBO 0 .2 MPa暴露 ,每天 1次。正常对照组 6只豚鼠不作任何处理。于药物注射前及耳聋后 1 ,1 0 ,2 0 d分别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仪检测耳蜗听功能 ,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L DF)检测耳蜗血流量 (CBF) ,处死动物后行耳蜗毛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动物 ABR阈移及CBF均显著降低 (P<0 .0 1 ) ,毛细胞形态明显受损。其中 C组较 A和 B组的 CBF增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HBO可以显著提高豚鼠庆大霉素中毒耳蜗的血流量 ,改善了耳蜗的微循环 ,可能有助于药物聋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连接桥的超微结构和功能。方法借助单宁酸样品处理技术,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超微结构。结果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静纤毛之间存在着侧面连接桥,这些连接桥呈水平走向,将每一个毛细胞上的同一排和不同排的静纤毛连接起来。第1圈到第4圈外毛细胞静纤毛上均可观察到侧面连接桥。排列整齐,结构完整的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就比较多。静纤毛排列紊乱时,这些连接桥就比较少。第1圈和第4圈毛细胞静纤毛的侧面连接桥多一些,而第2圈和第3罔毛细胞静纤毛的连接桥就少一些。静纤毛表面的小泡状结构多时,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也就多一些,静纤毛表面的小泡状结构少时,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也就少一些。结论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侧面连接桥是一个独立的形态学结构,它在维持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气压损伤对内耳的病理学影响,我们开展了豚鼠内耳气压损伤的实验研究,用火棉胶包埋切片法和扫描电镜对豚鼠内耳气压损伤后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实验动物经过气压损伤后的内耳,最早出现的是耳蜗螺旋器(Corti氏器)的毛细胞变性,其次是支持细胞的变性.毛细胞的早期变化是听毛部分缺损,尤其是耳蜗Corti氏器的第三排外毛细胞,随着病变的加重,然后是细胞体,包括部分细胞的破坏和缺损,这些变化用扫描电镜能清楚地观察出Corti氏器表面细胞微细结构的病理变化.用火棉胶包埋切片能对耳蜗和前庭进行全面的观察.本文简略地介绍豚鼠气压损伤后内耳的一些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内毛细胞谷氨酸样免疫反应的影响,了解噪声暴露后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情况,进而证实谷氨酸的过度释放是噪声暴露后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树突损害的原因.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8h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染色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动物耳蜗内毛细胞谷氨酸样免疫阳性反应的平均光密度(AOD)值.结果豚鼠耳蜗内毛细胞谷氨酸样免疫阳性反应的AOD值,在噪声暴露后8h组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噪声暴露可引起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的过度释放,是引起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树突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情况,探讨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豚鼠50只随机分成3组,健康对照组10只,单纯照射组和药物防护组各20只,每组观察20耳。各组豚鼠行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测定后,对药物防护组和单纯照射组豚鼠的耳颞部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 MeV电子线予以分次放射(2 Gy/d),每次照射前30 min于药物防护组豚鼠的股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单纯照射组在同一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总剂量达到60 Gy后,各组豚鼠行ABR检测听功能。并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放射后单纯照射组的平均ABR阈值为(52.27±2.42)dB peSPL,较药物防护组(37.65±1.92)dB peSPL明显提高 ( t =2.01, 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外毛细胞计数,单纯照射组为(54.75±7.71)个/视野,较药物防护组(144.50±7.30)个/视野明显减少( F =135.362, P<0.05)。透射电镜观察见单纯照射耳蜗外毛细胞边界不清,细胞肿胀变形,细胞器和细胞核明显异常;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病变明显减轻;健康对照组外毛细胞完好。扫描电镜观察见单纯照射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明显倒伏、缺失、排列紊乱;药物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基本整齐,偶见倒伏现象;健康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整齐无倒伏、缺失。 结论 分割剂量60 Gy对豚鼠耳颞部放射可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噪声暴露下豚鼠耳蜗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杂色成年豚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强噪声暴露(非手术)组,B组:注射重组腺病毒(携带NGF基因并能表达NGF蛋白质)后,强噪声暴露。噪声暴露7d后,各组均行耳蜗石蜡切片、HE染色和耳蜗基底膜铺片,计数毛细胞。结果A组豚鼠耳蜗基底膜细胞不连续,毛细胞变形,部分毛细胞缺失,螺旋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与毛细胞的连接断裂;B组耳蜗结构没有明显变化,B组毛细胞数日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NGF对噪声暴露下的耳蜗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在条件化噪声防护强噪声所致豚鼠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杂色,耳廓反射正常,鼓膜完整的豚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G),条件化噪声组(CG),高强度噪声暴露组(HG),条件化噪声加高强度噪声暴露组(CHG)。所用低强度噪声(条件化噪声)为80dB SPL,高强度噪声为115dB SPL。噪声暴露后取下耳蜗,应用抗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单抗作免疫组化研究,对照组仅作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单纯给予条件化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毛细胞HSP70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无增强,而高强度噪声呼先条件化噪声再高强度噪声暴露后豚鼠的耳蜗毛蜗细胞HSP70染色强度均增高,CHG组的耳蜗毛细胞HSP70染色强度比HG组的强。结论:热休克蛋白在条件化噪声防护强噪声所致豚鼠听力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豚鼠耳蜗神经分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豚鼠耳蜗的神经分布。标本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显微解剖暴露观察的微细结构,临界点干燥,离子镀膜。结果表明,传出神经纤维穿过Corti氏器隧道,经外柱细胞之间,在Nuel氏间隙内几次分支后到达外毛细胞;传入神经纤维经Corti氏器隧道底部和外柱细胞脚之间,在Nuel氏间隙形成外螺旋纤维到达外毛细胞。扫描电镜观察可得到耳蜗神经分布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豚鼠椭圆 培养的方法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庆大霉素所致离体椭圆囊毛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用庆大霉素造成培养椭圆囊毛细胞的损伤,实验组椭圆囊用含bFGF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培养液则不含bFGF。所有椭圆囊均行扫描电镜检查并行毛细胞计数。实验组毛细胞的存活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FGF对庆大霉素所致离体椭圆囊毛细胞毒性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圆窗膜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对放射性内耳损害的保护作用,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内耳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3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1)地塞米松组(45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后,经圆窗膜给地塞米松1次;(2)单纯照射组(45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3)盐水对照组(30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后,经圆窗膜给生理盐水1次;(4)健康对照组(10只):不做任何处理。前3组动物在实验前、照射(给药)后第3天、第2周、第2个月后,分别检测听觉脑干反应(ABR),各组动物均观察中耳黏膜,铺片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ABR阈值正常值为(8.2±2.8)dB,经照射后的3组实验动物ABR阈值均较正常值升高并呈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的趋势。ABR阈值在第3天、第2周和第2个月的时间段,地塞米松组分别是:(24.0±14.1)、(27.1±9.9)和 (38.0±15.1)dB;单纯照射组分别是:(24.5±13.5)、(39.5±15.4)和(57.2±18.4 )dB;盐水对照组分别是:(27.0±14.6)、(42.8±13.5) dB(本组仅观察第3天和第2周)。其中,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2周和第2月ABR阈值较其他两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基底膜铺片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中,健康对照组外毛细胞缺失为(8.0±2.7)个,内毛细胞缺失为(3.7±1.2)个。照射后的3组动物的内、外毛细胞的缺失数量均有明显增加,且外毛细胞多于内毛细胞。各组均表现为随时间推移缺失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术后第2周和第2个月,地塞米松组比单纯照射组的外毛细胞缺失个数减少,分别为(30.7±7.6)与(60.3±14.5)和(67.3±7.0)与(100.0±5.3),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照射后耳蜗毛细胞表现为纤毛倒伏,融合或缺失其中以第3排外毛细胞为重,并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地塞米松组的毛细胞损害在第3天和第2周较其他组轻,但在第2个月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经圆窗膜给地塞米松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大剂量放射所造成的豚鼠的内耳损害。  相似文献   

15.
脉冲噪声暴露后早期大鼠耳蜗外毛细胞死亡时程观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观察强脉冲噪声暴露后早期大鼠耳蜗毛细胞损伤发展的规律。方法将大鼠暴露于平均压力峰值级为154dB SPL的脉冲噪声100发,分别于噪声暴露后10min、30min、3h、6h解剖取耳蜗,应用碘化丙锭(PI)标记耳蜗基底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脉冲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时程特点。结果强脉冲噪声暴露后10min出现外毛细胞核染色质移位及凋亡小体,30min可见到少量肿胀的外毛细胞核,3h观察到少量外毛细胞核的缺失。6h耳蜗基底膜损伤区出现大片外毛细胞核缺失和部分微小球形固缩的外毛细胞核。结论耳蜗外毛细胞死亡发生于强脉冲噪声暴露后即刻,外毛细胞凋亡先于坏死。细胞凋亡过程迅速,强脉冲噪声暴露后6h耳蜗基底膜损伤区大部分死亡细胞已被清除。  相似文献   

16.
不同强度噪声刺激后灰鼠耳蜗外毛细胞死亡方式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在不同强度噪声刺激后灰鼠耳蜗凋亡和坏死的外毛细胞数量。方法 将灰鼠暴露于104dB或108dB SPL的4kHz窄带噪声1h,分别于噪声刺激后1、4、30天解剖取耳蜗,应用细胞核DNA染料碘化丙锭(PI)标记鉴别细胞死亡模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Caspase 3染色进一步确认凋亡和坏死的毛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 104dB噪声刺激后1天,108dB噪声刺激后1、4天,凋亡的外毛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坏死(P<0 05);104dB噪声刺激后4、30天,108dB噪声刺激后30天,凋亡的外毛细胞数量虽多于坏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噪声刺激30天后,依然存在凋亡和坏死的毛细胞。结论 外毛细胞凋亡为强噪声刺激后灰鼠耳蜗基底膜损伤早期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噪声性毛细胞死亡过程至少延续至噪声刺激后30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神经生长因子β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联合强化铁营养(fortified iron nutrition,FIN)防治豚鼠爆震性聋的可能性.方法 制作强脉冲噪声(172 dBSPL)致聋豚鼠模型35只,爆震后第7天,1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腺病毒携带hNGFβ基因(adenovirus-mediated hNGFβ,Ad-hNGFβ)为基因组,10只豚鼠导入hNGFβ基因并进行强化铁营养为联合组,1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ialperilymphatic fluid,APF)为APF组.5只豚鼠作正常对照组,不经暴露噪声,也不用药物治疗.测定爆震前及基因转染后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阈值.取材时间:基因导入后第1周及第4周实验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耳蜗取材,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检测Ad-hNGFβ蛋白表达并进行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 基因导入后第1周,可见Ad-hNGFβ在耳蜗内成功转染.耳蜗各回均有表达,强度基本相等;联合组豚鼠ABR反应阈恢复较基因组快,较APF组明显快;4周后,联合组豚鼠ABR反应阈完全恢复正常,基因组基本恢复正常,APF组未能恢复;联合组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多于基因组,两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细胞形态与正常相近.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hNGFβ基因联合强化铁营养能协同作用防治豚鼠爆震性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实验性冲击波负压(BUP)暴露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 ]i)的影响。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用钙敏荧光探针Fluo-3作为指示剂,观察豚鼠暴露中等强度实验性BUP后耳蜗外毛细胞[Ca2 ]i的变化。结果:中等强度BUP暴露后8 h,至暴露后24 h和3 d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上述这些变化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的升高是一致的。结论:豚鼠暴露中等强度性BUP可引起耳蜗外毛细胞内[Ca2 ]i的明显增高,且可能是听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