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4例,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B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a,对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服药后,A组出现肌肉疼痛2例,消化系统不适3例,肝功能异常1例;B组出现肌肉疼痛4例,肝功能异常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对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从我院选取开始时间为2019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患者.常规组患者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实验组患者则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的总发生率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依据阿托伐他汀的用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剂量为20mg/d,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剂量为40mg/d,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7%相比于对照组的15.83%,观察组明显更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相比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没有明显得影响,剂量越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把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2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4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采用不同方法后,观察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43%和11.1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不明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当采用的阿托伐他汀计量不同时,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高血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20mg组、30mg组,均为晚餐后1次服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C、TG、LDL-C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增高(P<0.01)。但总体疗效30mg组优于20mg组;20mg组优于10mg组(P<0.05或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高血脂患者方面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调脂,其疗效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三种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值得认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寻找合适的剂量。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3例,A组给予立普妥10mg/d,1次/d,B组给予立普妥20mg/d,1次/d,均于饭后半小时口服,连服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和血脂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A组84.13%,B组95.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TC、TG、LDL-C水平A组分别为(4.82±0.63)、(2.38±1.52)、(3.15±0.52)mmol/L,B组分别为(4.80±0.61)、(2.35±1.54)、(3.18±0.55)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TC、TG、LDL-C水平A组分别为(4.25±0.39)、(2.07±1.34)、(2.64±0.43)mmol/L,B组分别为(4.03±0.35)、(1.92±1.33)、(2.51±0.36)mmol/L,与治疗前、治疗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转氨酶升高3例,腹胀乏力1例;B组转氨酶升高2例,腹胀乏力1例。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明确,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且不良反应不增加,临床效果安全稳定,但对于更大剂量是否适用于老年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符合要求的高脂血症老年人153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 mg/d,A组)79例和常规剂量(20 mg/d,B组)74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血脂的差异、疗效,并观察肝、肾、肌肉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A、B组总胆固醇分别下降19.6%、2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下降17.4%、20.1%,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均未发现肝、肾、肌肉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尿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不良反应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与20 mg/d同样可使老年人血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与20 mg/d阿托伐他汀相比,10 mg/d口服无明显肝、肾、肌肉不良反应。10 mg/d组在降脂同时还能降低血尿酸水平,对老年人的降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随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的TC、LDL-C、HDL-C、CI、LVEDD、... 相似文献
9.
《社区医学杂志》2017,(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6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分别为(3.50±0.63)mmol/L、(2.15±0.38)mmol/L,对照组分别为(4.16±0.82)mmol/L、(2.67±0.49)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5.691、7.481,均P0.05);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为(26.6±12.5)U/L、(23.3±11.3)U/L,对照组分别为(33.2±13.8)U/L、(30.7±11.8)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186、4.08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调脂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常规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血脂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略低于常规组,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涞源县医院治疗的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并且安全性高,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新型依折麦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 TG、 LDL-C、 HDL-C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 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的H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与安全性均优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患者全麻胃镜检查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5例,分为对照组(72例)及观察组(7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全麻下行胃镜检测,对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改变、心肌酶水平进行监测并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心率(HR)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BP及DBP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LDH、AST、CK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室性早搏、传导阻滞、ST段改变分别有4例、2例、7例,观察组分别有3例、2例、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242,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全麻胃镜检查可减轻冠脉缺血,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贾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118-11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72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术前3d给予患者肠溶阿司匹+氯吡格雷术前准备,手术时患者取半卧位,选择搏动良好的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介入术后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比较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行6min步行试验,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进行分级。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平均6min步行距离为(165.3±48.8)m,治疗后,患者的平均6min步行距离为(232.6±69.4)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Ⅰ级25例(34.7%),Ⅱ级26例(36.1%),Ⅲ级21例(29.2%),Ⅳ级0例(0.0%),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10 m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TC及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H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组TC及LDL-C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组TG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而治疗后12个月,高剂量组HDL-C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mg/d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脂作用,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出血率及凝血三项。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凝血三项比较变化均不明显。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疗法疗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围术期指标、术后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心脏指数(CI)、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右室做功指数(RVSW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李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81-81,153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资料共86例,均为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监测结果及应用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6%,60.47%,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等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治中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更加详细的提供患者心律失常的变化,如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曲美他嗪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方法,对比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蕾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4):162-163
目的:观察研究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41例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另选择同时期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异常的4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冠脉病变特点。结果:A组出现稳定性心绞痛几率明显高于B组(P<0.05)。比较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多为单支病变,与B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多为单支病变,狭窄程度较轻,更易出现稳定性心绞痛,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相对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而言更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