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 mg研碎顿服,之后300 mg/d空腹顿服;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100 mg研碎顿服,之后100 mg/d空腹顿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7、14、21、28天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27.1%、61.4%、87.1%、91.4%,对照组分别为21.4%、41.4%、65.7%、67.1%,两组治疗第14、21、28天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21、28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1天与第28天两组组内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大便隐血阳性占5.7%,均发生于第21天后;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大便隐血阳性占4.2%,1例发生于第21天前,2例发生于第21天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300 mg/d比100 mg/d疗效更好,疗程为21 d更合适,既保证疗效,又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23-82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6、 MMP-9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4.06±2.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2±2.11)分(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P <0.05)。结论 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优于10 mg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率,缩小斑块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3.
侯佳勋 《智慧健康》2023,(14):109-1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中用药剂量不同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参照组45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研究组45例给予辛伐他汀40mg/d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分对比区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8.88%,研究组是6.66%,对比区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临床推荐使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4%(42/58)、53.6%(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3.12±2.42)s、(3.92±2.42) g/L、(25.54±4.72) mg/L和(13.63±2.23)s、(3.34±2.23) g/L、(16.49±3.04) mg/L;对照组分别为(13.25±2.31)s、(3.89±2.31)g/L、(25.21±5.41) mg/L和(13.43±2.04)s、(3.64±2.04)g/L、(19.26±2.78) mg/L,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刺激症状和粪隐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结论 治疗ACI患者应用阿司匹林300 mg/d与100 mg/d相比较,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司益民 《现代保健》2011,(21):161-16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nag,每晚饭后口服一次,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连用7d。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周后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针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10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西药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联合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 Qm、 Vm以及FMA评分均高于西药组,RI、 NIHS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客观评估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后分别进行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缺陷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14日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为(10.70±9.34)分及(14.47±8.19)分;治疗后21日则为(8.39±8.62)分及(13.15±8.38)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高”人群在逐年增多,脑梗死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脑梗死是致残率、致死率很高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而大多数病人来院就诊已经在发病3小时~6小时之后,失去了有效的溶栓时机,所以使用巴曲酶降纤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巴曲酶和拜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绍兴市柯桥区齐贤医院2012年2月15日至11月15日共接收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105例,将其平均分为A、B、C组,每组35例。 A组给予正常剂量米非司酮25mg/d,B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C组给予最小剂量5mg/d。所有病患须在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服药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各项激素水平,包括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激素( E2),孕酮( P)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全部患者经过B超检查其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变小,3组患者间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613.106和548.191,均P<0.001),其中小剂量B组缩小体积较为显著,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前后缩小率为65.2%,子宫体积缩小率为61.9%;正常剂量A组缩小率分别为36.4%和33.1%;最小剂量C组缩小率分别为34.6%和31.3%。3组激素水平(FSH、LH、E2、P)指标均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E2、P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16.713和20.968,均P<0.001)。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连续使用12周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发病3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用拜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75例用拜阿司匹林联合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00%,对照组痊愈率61.33%,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起效迅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对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氧液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予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高氧液治疗组与高压氧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任何副反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5)。结论高氧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方便;为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脑梗塞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单纯阿司匹林组脑梗死患者采取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联合药物干预组对于就诊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NHIS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药物干预组疗效达到90%远高于单纯阿司匹林组76%,χ^2=6.933,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和6%)差异不显著,χ^2=1.032,P>0.05。联合药物干预组血小板聚集率、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单纯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神经功能和患者生活能力,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及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TC、APTT、INR及FIB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半月、一个月后N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及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TC、APTT、INR及FIB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半月、一个月后N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川穹嗪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观察组采用川穹嗪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34±8.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72±1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与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对比。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条件的患者219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73例)、三七总皂苷(73例)与联合治疗组(73例),进行8周的疗程。结果两药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两药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与三七总皂苷联合应用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康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脉络宁组80例、川芎嗪组80例、丹参低右组80例,脉络宁组采用脉络宁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14d为一疗程,休3d后继续第二疗程。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8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方法同脉络宁组。丹参低右组采用复方丹参16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另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次/d,2周为一疗程。三组均不用其他扩血管药物,但可辅用神经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如抗高血压、降颅压、抗感染等。结果:三组间临床疗效两两对比,脉络宁组与川芎嗪组、丹参低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脉络宁组疗效明显优于川芎嗪组、丹参低右组;脉络宁组与丹参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组与丹参低右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起效快,住院时间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及综合治疗组40例(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7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明显提高了临床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