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S1蛋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的3种成分之一,在病毒装配和传染性方面起关键作用,而且在HBV侵入肝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择取不同的血清标志物模式的血清进行乙肝病毒前S1蛋白及HBV-DNA的检测,旨在探讨该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前S1蛋白及HBV-DNA与其他HBV检测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进行前S1蛋白的测定,同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及AⅡ、AST、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HBV高复制中血清前s1蛋白阳性高,低复制组中相对低,与ALT、AST、TBA肝功能损害指标有密切相关性。结论 血清前S1蛋白不仅是一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而且它的存在与肝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0例乙型肝炎患者前S1蛋白、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时进行HBV-DNA测定,取30份体检正常者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HBV高复制组(HBeAg、HBV-DNA、HBcAb阳性)中血清前S1蛋白阳性率高,复制组阳性率较低.结论 血清HBV前S1蛋白是反映HBV复制状态、传染性和预后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乙肝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HBV-DAN的关系,方法对272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和HBV0DNA的检测,取20例乙肝标志物阴性的血清作对照。结果272例标本中前S1抗原( )142例,阳性率52.2%,HBV-DNA( )133例,阳性率48.8%。109例HBeAg( )标本中,前sl抗原( )93例(85.3)%,163例HBeAg(-)标本中,结论前S1抗原( )49例(30.2%),且大多数存在HBeAb( )中。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HBV-DAN有显著相关性,前S1抗原也是HBV感染、复制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苏荣  张劲丰  刘润冰 《海南医学》2004,15(11):48-49
目的 了解HBV -DNA、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3例HBsAg阳性标本和 3 0例HBsAg阴性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HBV -DNA检测 ,采用ELISA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V -DNA在HBsAg( )、HBeAg( )组的检出率为 89.41% ,明显高于其它模式 (p <0 .0 1)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 -DNA有明显正相关γ =0 .8111;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的检出率为 72 .94% ,明显高于其它HBVM模式 (P <0 .0 1)。结论 HBV -DNA的检测是目前临床检测乙肝病毒最灵敏、特异的方法 ,乙肝病毒前S1抗原能代替或补充HBV血清学系统和HBV -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杨益  李琪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2):2038-2039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前S1和前S2蛋白可以作为表达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新标志,并提示两者可能均涉及到病毒对肝细胞的附着过程。前S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在病毒感染、复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方面以及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参考意义。我科于2003年1月开始检测此项目,为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的关系,现将2005年1月到3月份的几种常见模式结果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S1蛋白与HBV联合检测在乙肝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93例乙肝病人可疑进行乙肝前S1蛋白,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并选择部分标本做HBV-DNA定性对照。结果 Pres1主要在乙肝的急性期出现,且先天ALT升高,Pres1阴转愈早,则血清ALT降至正常也愈早,在时间上呈正相关。大三阳病人Pres1阳性率87.1%,小三阳病人Pres1阳性率47.6%,同时统计了其他9种乙肝二对半模式的Pres1阳性率。Pres1与抗HBC-IgM,HBV-DNA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92.7%,94.0%。结论 联合检测在乙肝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乙肝患者及携带者血清前S2抗原与前S1抗原、乙肝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分析685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 HBV标志阴性的健康者、注射乙肝疫苗者,前S2抗原、前S1抗原均阴性,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前S2、前S1抗原阳性率较高。结论 前S2抗原可与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一起作为乙肝的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病毒性乙型肝炎(HBV)的HBV DNA载量与肝纤维化四项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26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样本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样本肝纤维化四项。结果 266例HBV感染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7%。乙肝病毒载量(血清HBV DNA)与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载量与肝纤维化四项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陈万宁  万德胜 《热带医学杂志》2005,5(3):346-347,38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e系统、HBV DNA之间的关系,评价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1例HBsAg阳性,61例HBsAg阴性的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并和HBV DNA与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者151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7.4%,较好地反映病毒存在或复制情况;在HBsAg、Anti-HBe和Anti—HBc阳性者70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64.2%和58.6%,HBsAg和Anti-HBc阳性者30例,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56.6%和3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Anti-HBe阳性或阴性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密切相关,前S1抗原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对徐州地区160例CHB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B型14例(8.7%),C型88例(55.0%),BC混合型51例(31.9%),未分型7例(4.4%),未发现A、D、E、F型。不同基因型之间HBVDNA载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徐州地区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和BC混合型,感染的HBV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9);不同模式的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是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关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2)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38例乙型肝炎患进行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3)结果 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合(P<0.01),在HBeAg阴性组合中前S1抗原多存在于抗HBe阳性血清组,明显高于抗HBe阴性血清组(P<0.01)。在136例HBsAg阴转且含不同抗体组合中均未检出前S1抗原。(4)结论 血清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有不同的相关性,其结果对乙型肝炎在临床上的病情分析,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临床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HBV各基因型与DNA水平及HBeAg关系,分析不同基因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08例HBV-D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HBV-DNA定量检测、ELISA法检测HBeAg及肝功能检查后综合分析。结果基因分型为B型29例,C型51例,混合型16例,D型4例和未分型8例;C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87±1.55)log值和74.51%,明显高于B型的(5.32±1.04)log值和44.83%(P<0.01);C型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分别为49.0%、17.6%、13.7%,明显高于B型的41.4%、6.9%和3.4%(P<0.05);乙型肝炎病人中C型ALT、AST、TBIL和γG水平及发病年龄等均高于B型(P<0.05)。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型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B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C基因型高。C型肝脏损害比B型严重。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伟  周政 《重庆医学》2004,33(3):401-40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HBeAg 、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3例HBsAg( )、HBeAg( )、HBcAb( )标本和68例HBsAg( )、HBeAb( )、HBcAb( )标本进行血清标志物、pre-S1Ag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1例标本中,pre-S1Ag阳性73例,HBeAg阳性43例,HBV-DNA阳性66例.pre-S1Ag的阳性率略高于HBV-DNA阳性率(P>0.05).pre-S1Ag在HBeAg阳性组和HBV-DNA阳性组中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组(均为P<0.01).结论与HBeAg相比pre-S1Ag与HBV-DNA检测阳性率相关性更好,有助于判断HBV在人体内感染、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01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及HBV DNA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组及HBV DNA阳性和阴性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10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83.2%(84/10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其中,轻度62例(61.40%),中度11例(10.90%),重度7例(6.93%),肝硬化4例(3.96%)。HBeAg阴性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明显重于HBeAg阳性组(P〈0.05或P〈0.01),HBV DNA阴性者肝纤维化分期明显重于HBV DNA阳性者(P〈0.01)。结论: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及HBV DNA不能很好地反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应尽早进行肝活检,有利于判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DHBsAg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 ,研究DHBV肝内原位复制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集不同感染状态肝组织标本共 2 2份 ,分别进行DHBsAg免疫组化、Southernblot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DHBsAg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内 ,多呈弥漫性分布 ,无明显胞浆内包涵体形成。急性感染组病毒复制高峰期阳性细胞仅为 2 4 %~ 5 8% ,慢性感染组可 >95 % ;Southern杂交检测急性感染组DHBVDNA为 8.0 5± 2 .72 ,慢性感染组为 18.88± 3.86 (P <0 .0 5 )。不同感染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均不明显 ,血清ALT、AST无显著变化。结论 DHBsAg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的建立在细胞水平实现了对病毒表达抗原的定位观察。此外 ,嗜肝病毒的复制不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