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恶化为AMI.若治疗恰当则病情可趋向稳定.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006年2月-2008年3月,本院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患者7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n=42)和对照(n=40)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控制心绞痛、调脂、抗凝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给予负荷量300mg,之后75mg,一日一次口服。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P〈0.05),两组均无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及并发症。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及预后,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盐、低分子肝素及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绞痛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2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阿司匹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吡格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6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50mg,每日一次,共用6周,阿司匹林0.1g,每日一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0.1g,每日一次。结果1周内心绞痛有效控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93.33%比74.13%,P〈0.01),6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张爱华 《中医药研究》2012,(9):1150-115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1%,且治疗组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风险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疏血通,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结果: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7%(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UA安全有效,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氯吡格雷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机分为联合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氯吡格雷,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24h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单次时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观察用药期间患者心绞痛日平均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等指标情况、用药后两组的凝血指标变化及主要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论:阿司匹林合用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仍有早期和长期保护作用,可降低死亡、心脏病复发或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5例,随机分成A组、B组、C组、D组。A组为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脂类+B-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口服;B组为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口服;C组为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D组为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2周,比较4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改善方面的差异性。结果A组显效率为41.7%,总有效率61.9%,心电图改善率30.0%;B组显效率为60.2%,总有效率80.5%,心电图改善率50.6%;C组显效率为60.8%,总有效率80.8%,心电图改善率50.3%;D组显效率为80.3%,总有效率92.3%,心电图改善率77.9%。观察过程中,A组有3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他3组均未发生1例心血管恶性事件。4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出血及过敏现象。提示D组在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麝香保心丸和氯吡格雷口服,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心肌血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国产氯吡格雷用药方法不同,将2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4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国产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观察,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优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短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PTINR及APTT用药前后比较,用药后明显优于用药前,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PTINR、APTT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片。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肌苷。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血脂情况;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硝酸甘油消耗量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问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随时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2005年7月-2007年7月,本院心内科应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UA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肌苷。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情况,对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硝酸甘油消耗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UA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秦嘉)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61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照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者和阿司匹林抵抗(AR)者,将138例AR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R—A组)、泰嘉治疗组和泰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AR~C组)。472例AS者中随机选取40例设为对照组。4组患者给予严格的药物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4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治疗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治疗1月后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内缺血型ST段变化的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结果泰嘉可以有效地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R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较少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P〈0.01),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P〉0.05)。对存在AR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用泰嘉和联合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其缺血性ST段变化的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低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P〈0.05或P〈0.01)。结论泰嘉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不仅安全,而且能提高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R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尿酸、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尿酸、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 –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尿酸及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国产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11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每天0.3 g;治疗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每天0.3 g,国产噻氯匹定250 mg口服,每天1次。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1周内2组低危患者均有效地控制心绞痛,但中、高危患者间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4周内,2组低、中危患者心绞痛复发、AMI事件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但高危患者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国产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且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2011年1月—2011年10月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泰嘉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