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iang C  Wang X  Yi B  Li Z  Wang X  Che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07-809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方法。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治疗11例(13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9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患者年龄9.51岁,平均年龄20.9岁。手术首先在强直关节区形成15-20mm的骨间隙,然后在残留升支后缘行“L”型截骨,形成一长约2cm,宽约1cm的可移动骨段,然后安置骨牵引器,术后第4-8天开始牵引,牵引速度0.25mm/次。每天4次。直到可移动骨段顶端接近术中制备的假关节窝(保留3-4mm间隙)。术后即行开口训练。稳定期为3-4个月。结果:11例(13侧)患者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后,开口度可以达到正常(33-45mm)。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新形成的髁状突经改建变得圆钝,形态接近正常髁状突,无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可有效治愈颞下颌关节强直,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风险小,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治疗骨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治疗11例(15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S患者.患者年龄9~42 岁.4例为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重度小颌畸形,7例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9例合并重度OSAS,2例伴有轻、中度OSAS.8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11例患者15侧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术后复查10~22 个月,平均复查时间15.3 个月.手术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第二阶段,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术后间歇期4~7 d,牵引速度1 mm*d-1,分4次进行.稳定期为3~4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睡眠多导图仪(polysomnography, PSG)检查.结果:11例患者19侧下颌骨经牵引延长后,小颌畸形及OSAS得到有效治疗.15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无关节强直复发.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矫治TMJ强直导致的小颌畸形伴OSAS,并为关节成形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治愈率高,近期效果稳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下虚拟颌位引导儿童关节强直患者同期矫治颌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将患者颌骨与牙列的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设计,完成肋骨肋软骨移植和颌骨畸形的同期矫治,设计制作数字化咬合导板备用。术中完成关节强直松解后,在数字化咬合导板的引导下使下颌骨就位,并完成肋骨移植。对术前和术后即刻的颏点偏斜程度以及下颌升支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术前设计的虚拟颌位下颏点至面中线的距离平均为(0.58±0.20) mm,术后测量值为(0.70±0.27)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颌位下患侧下颌升支的长度平均为(48.19±3.20) mm,术后测量值为(48.17±3.62)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虚拟颌位引导下,能够在重建关节的同时实现颌骨畸形的同期矫治。  相似文献   

4.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最近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较新治疗方法。作者总结了自2003年2月-2005年1月的12例患者接受此种治疗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睡眠呼吸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呼吸系统的管理,指导开口训练、伤口护理,对疼痛施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同时做好出院指导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emporalis myofascial flap(TMF)transferred to treat the long ankylos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Methods:Seventeen cases with ankylosed condyles received arthroplasly.The degrees of mouth opeing pre-and post-operatium were evaluated,and the spaces of joints in the X-ray films were also measured.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rgical treatment was based on the TMJ functions.Results:Following up 0.5-3.0 years,in 12 of 17 cases the degree of mouth opening improved up to 27mm.The doctors and the patients were both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Conclusion:The use of TMF in arthroplasty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s a good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TMJ.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颞肌筋膜瓣转移治疗下颌关节真性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颞肌筋膜瓣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17例,通过测量术前、术后开口度,摄全景片及关节片测量关节间隙大小,术后随访等综合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开口度在30mm以上,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12例经6个月~3年随访观察,张口度均在22mm以上,手术效果稳定,令人满意。结论:颞肌筋膜瓣转移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倒置治疗颞颌关节强直吴非非,朱静燕(附属戈矶山医院口腔科)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关节功能再建,防止术后复发和改善面部外形历来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难题。我们采用了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倒置治疗颞颌关节强直,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1术前准备4...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采取裂隙式关节成形术、关节盘复位+关节成形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施行了裂隙式关节成形术12例、关节盘复位+关节成形术9例的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随访1~3年不等,对其开口度进行观察。结果关节盘复位+关节成形术组术后1~3年患者开口度优于裂隙式关节成形术,且好评率高于裂隙式关节成形术组。结论关节盘复位+关节成形术优于裂隙式关节成形术,在关节盘能找到并可利用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行关节盘复位。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正畸治疗殆障碍伴颞下颌颌关节紊乱病(TMD)临床疗效。②方法选择37例青春期儿童错颌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且存在咬殆异常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颞颌关节弹响、双侧髁突动度、开口型、开口度进行比较分析。③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诉疼痛减轻或消失,颞颌关节弹响明显减轻或消失,双侧髁突动度由原来的不一致变得一致或基本一致,开口型由原来的偏斜状或扭曲状变得正常或基本正常,开口度过大的也变得基本正常。④结论错颌畸形且存在咬殆异常伴颞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 (mandibu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MDO)对颞下颌关节 (temporo mandibularjoint,TMJ)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 1 0只行右侧MDO ,间歇期 5d ,牵引速度 0 .5mm× 2次·d-1 ,共 1 5d。分别于牵引完成时、牵引后 2、4、6、1 2周时拍摄X线片并处死一组动物 ,取双侧TMJ制作脱钙石蜡切片 ,行HE染色及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术后恒河猴下颌中线明显偏向左侧 ,前牙开牙合、反牙合 ,右侧后牙重度开牙合 ,左侧后牙为反牙合。X线片上见右侧髁状突向后上方移位 ,左侧髁状突向前下方移位。切片上见术后早期双侧TMJ均发生变化 ,右侧髁状突退行性变及增生活动均较左侧明显 ,且变化累及软骨各层及软骨下骨组织。稳定期开牙合逐渐关闭 ,髁状突逐渐向正常位置移动。牵引完成后 1 2周右侧后牙开牙合基本关闭 ,前牙开牙合及反牙合仍较明显 ,髁状突位置略偏后 ,仍存在退行性变 ;左侧髁状突除软骨肥大层仍较厚外 ,其位置及组织学表现接近正常。稳定期不同阶段髁状突TGF β1阳性着色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结论 :MDO可造成TMJ解剖位置变化及组织形态较轻微的退行性变 ,但远期这些变化可以得到逐步修复。TGF β1在TMJ退行性变的修复重建过程中 ,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牵引成骨矫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治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患者其中7例系双侧颞下颌关节(TMJ)强直致重度小下颌畸形伴重度 OSAS,3例系单侧TMJ强直伴OSAS,5例为先天发育性或外伤导致的小下颌畸形伴OSAS。双侧牵引12例,单侧牵引3例。每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睡眠多导图仪检查。结果:15例27侧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9mm,最大30mm,平均20.4mm,所有病例牵引过程顺利,牵引区成骨良好,无感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其中术前重度5例,中度2例,轻度4例均治愈。4例术前重度术后变为轻度。后气道间隙由治疗前的平均4.5mm,增加至12.4mm。SNB角(蝶鞍点与鼻根点、下颌槽座点三角之间形成的角)由术前平均66度增加到术后的75度。患者在牵引过程中自觉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平均随访12个月。效果稳定,未见复发。结论: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不仅可有效矫治小下颌畸形而且可治疗其伴发的OSAS,且方法简单,风险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稳定,是迄今为止治疗此类疑难疾患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的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方法 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订三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牵张结束后16用处死所有动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分析并对比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的骨密度变化.结果 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运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术整复颏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骨密度接近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基本满足下颌骨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3.
应彬彬  胡静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437-439,F0002,F0003
目的 观察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组织骨形成蛋白的分布表达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分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簧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在牵张结束的第2、4、8与16周分别行X线或CT检查后处死,标本以抗骨形成蛋白(BMP)单抗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牵张结束的第2周BMP广泛表达于牵开问隙的成骨细胞内,第4周成骨活跃,第8~16周BMP表达渐趋减弱.X线及CT影像显示新骨组织的钙化成熟是沿牵张方向逐渐发展,二者具有时相相关性. 结论 BMP在牵张成骨的早期起重要作用.X线及CT亦证明,在牵张弧形轨迹上,新骨组织从无到有,最终实现骨连续性及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式选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益可  沈国芳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07-1209,1220
目的探讨兔下颌骨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截骨术式。方法取术前1个月已完成一侧下颌骨50Gy放射的雄性成年新西兰兔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只,双侧下颌骨截断,放射侧牵引,对侧不固定;对照组4只,放射侧下颌骨截骨、牵引,对侧不截断。两组在术后8 d后开始牵引,骨段牵引距离0.4mm/次,2次/d,连续牵引10 d,固定6周。通过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离体标本等评价结果。结果 8只兔均存活。对照组4只兔下颌没有明显的偏斜和伸长;X线检查和离体下颌骨显示下颌骨未能牵开。实验组4只兔下颌明显偏向对侧;X线检查显示牵引侧成功牵开,对侧截骨间隙没有明显变化;离体下颌骨实验侧延长(7.1±1.2)mm,对侧截骨线临床愈合。讨论单侧下颌骨截断不能确保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成功,双侧下颌骨截断、单侧牵引的截骨方式可作为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截骨模式。  相似文献   

15.
By us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technique, 3 cases of mandibular hypoplasia were treated by home-made and German-made jaw distraetors: including one patient suffered from bilateral ankylos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 2 patients from deficiency of mandible. The duration of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was one month. The bone distractor was remove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all 3 cases.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can successfully be used in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has much more advantages than traditional techtuqu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受试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音的分形特征。方法: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混沌与分形理论对正常受试者和患者的TMJ音进行分形分析。结果:正常受试者TMJ音的分维值为4.4325;患者的分维值为3.2173。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TMJ音波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分析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似性,有望成为诊断MD的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