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知了,也叫蝉、知了猴、爬树猴等,居亚纲、同翅目、蝉科。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广泛分布,中原一带尤其盛产,可食用亦可药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其壳曰蝉蜕,入药效果更佳。药食俱佳话知了蝉性味咸、甘寒、无毒,具有散风热、定惊痫、利咽喉和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头痛、咽喉肿痛、小儿夜尿、风疹瘙痒、麻疹未透、目赤红肿和破伤风诸症。  相似文献   

2.
蝉蜕验方     
蝉蜕,无气味,性微凉,以其清轻,故为温病初起疏风散热之要药。蝉蜕者,蝉之外皮也。皮有外透之力,故可发汗,又善治隐疹,周身癞癣瘙痒,亦能托疮生肌;以其蝉不化而有小便,故又善利尿;以其为蝉之蜕,故又能退目翳;以其白昼叫而夜不  相似文献   

3.
正蝉在蜕化时脱去的外壳就是蝉蜕,又叫蝉衣、蝉壳、知了皮等。蝉蜕是一味名贵的中药药材,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中医认为,蝉蜕味甘,辛、微咸,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祛风止痉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疔疮肿毒,小儿惊痫、  相似文献   

4.
康元淡 《职业与健康》2001,17(12):124-124
动物入药,历史悠久,功效显著,应用广泛。近来,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人民的重视;越来越得到医药界的广泛应用。 我多年从业实践中,不断赏试动物药,收到许多预期的效果,得到就医者的欢迎。 如我知悉蝉蜕味甘、性寒。有散风热、止惊风抽搐的作用,还能透疹。在农村中,常用于风热感冒和温病初起的发热,小儿惊风或破伤风的抽搐,以及麻疹、风疹初起不透发等。并治小儿  相似文献   

5.
<正>玫瑰糠疹是一种疹色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不明,多见于春秋季节,病程多在6~8周甚至更长。中医称此病为"风热疮",多因血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风热滞结,郁于皮肤,闭塞腠理而致。治宜清热凉血、消风止痒。据临床验证,采用凉血消风汤治疗玫瑰糠疹,效果良好。【方剂】荆芥、防风、黄芩、蝉蜕各10克,牛蒡子15克,生  相似文献   

6.
正蝉蜕是蝉的幼虫在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多收获于夏秋季节。蝉蜕味威、甘,性寒,无毒,入肺、肝经,有辛凉解表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证。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蝉蜕还有益精壮阳、生津止渴、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癌等作用。蝉蜕入药用途广泛,特别是在儿科。一般病证用量宜小,多在3~10克,煎服或单味研末冲服;止痉则需大量。  相似文献   

7.
1.1单味功用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经。本品以甘补脾,以涩收敛,故为收敛性强壮药。它既能健脾除湿、收敛止泻,用于治疗脾虚不运、久泻不止,以及小儿脾虚泄泻之症;又能固肾涩精,用于治疗肾气不足、精关不固引起的遗精、早泄,以及肾虚所致夜尿多、小便频数等症;  相似文献   

8.
1.1单味功用 杜仲味甘,性温。入肝、肾经。本品既能补肝。肾、强筋骨、益精气、强肾志,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精气亏损所引起的腰膝酸痛、筋骨萎软,以及小便频数、阳痿等症;又能补肝肾、降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证属肝肾两虚,症见头昏、耳鸣、阳痿、夜间多尿者;还可补。爵安胎,用于治疗肾虚下元不固,以致胎漏、腹痛、胎动欲坠等症。  相似文献   

9.
施今墨对药(二十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其他类 1 党参 黄芪 1.1 单味功用 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既能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无力、面目水肿、口干口渴、自汗等症;又能补气养血,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心悸、气短,以及慢性出血性疾患所引起的气血两亏之证;还能补脾养肺,用于治疗慢性咳嗽,证属脾肺两虚者.  相似文献   

10.
双黄连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连翘、黄芩,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可治疗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等。笔者曾遇到1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鸡内金丹参1.1单昧功用鸡内金俗称鸡肫的黄皮,味甘、性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能健脾益胃、消食化积,是一味强有力的消食之品。既能助消化而消食积,健脾运而止泻痢,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饮食停滞、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吐酸、脘腹胀满,以及小儿疳积等症;又能固摄缩泉、涩精止遗,用于治疗小便频数、遗尿、遗精等症。此外,还能化坚消石,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胆结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黄连颗粒与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3月门诊治疗的60例小儿风热症患儿随机分为双黄连颗粒组和双黄连口服液组各3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结果:双黄连颗粒组疾病中医证候的愈显率为93.33%,总有效率96.66%;退热的愈显率为80.00%,总有效率为96.67%。双黄连口服液组中医证候的愈显率为80.00%,总有效率为90.00%;退热的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两种双黄连制剂治疗小儿风热症的疗效确切,但双黄连颗粒组中医证候愈显率和总有效率以及退热疗效评价均优于双黄连口服液组。  相似文献   

13.
王豪 《家庭医学》2006,(11):56-57
金秋时节,枯黄的桑叶既无“枫叶红于二月花”之艳丽,亦没有金菊傲霜的风骨,然而,却以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青睐。桑叶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的干燥叶,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传统上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以及肝火或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中含异槲皮甙、有机酸、胆碱、胡萝卜素、维生素B,等,有降低血压和利尿的作用,对动物实验性高血糖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又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据此,发现了桑叶止盗汗、治眼疾及化脓性中耳炎等症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14.
斗转星移,2005年农历是鸡年,这里与大家说说关于鸡药膳食疗。鸡在我国各地农村均有饲养,自古即是六畜之一,这是人人皆知的家禽。对于这种熟视无睹的家禽,也许有人并不知道它有很大的药用价值。1、雄鸡雄鸡味甘性温,补虚调中,除热毒,通二便,下气拔毒。临床上用于黄疸危困,疹毒内陷,大便闭塞不通等症。小儿麻疹并发肺炎,可将半斤重的雄鸡一只煮熟后,从背部剖开,不去内脏,加雄黄3~9g,乘热敷于患儿胸部。据报道,此法多用于疹发不透者。敷后8小时内可见麻疹透齐,退烧而逐渐治愈。婴儿肠梗阻可将雄鸡一只,生姜、葱头、油各适量,先把姜葱油捣烂敷…  相似文献   

15.
李斌  王炜 《大众医学》2010,(9):64-64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性味甘、寒、归肝、肺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及患风止痉的作用。可应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风热上攻.目赤翳障;惊痴夜啼等。  相似文献   

16.
凡由于各种原因(如婴幼儿肺炎、痄腮、白喉等病症)致小儿腋温>39℃或肛温>39.5℃者称谓高热。在应用物理、药物等方法不能够使高热下降,反持续升高时,常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症,甚则危及小儿生命。双手十宣穴点刺放血能使高热在短时间内降低,既方便经济,又安全简单,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相似文献   

17.
水痘     
董方 《健康生活》2006,(3):20-20
方一荆翘饮药物组成荆芥、连翘、赤芍、白'藜、牛蒡子、淡竹叶、木通各10克,蝉衣3克,灯草1克。制剂用法每日1剂,诸药浸泡半小时,沸煎5~6分钟后,取汁,小于4岁患儿频频饮服,大于4岁患儿于上、下午各分2次服完。适应病证小儿出疹性疾病,如水痘、风疹、过敏性紫癜、荨麻疹、湿疹等,对水痘适于风热挟湿型。方二清痘解毒汤药物组成连翘、白鲜皮各15克,银花、赤芍、丹皮各10克,薄荷、蝉衣各5克,生苡仁、大青叶各30克。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4次服完。适应病证水痘证属风热挟湿、热郁血滞型。临床除有水痘一般症状外,细查痘疹,可见盘根紧…  相似文献   

18.
扁桃体炎,中医称乳蛾,是儿科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临床上以发热恶寒、咽痛、咽干为主症,过度肿大的扁桃体可引起呼吸、吞咽、语言障碍.乳蛾按发病缓急有急慢性之分[1].急乳蛾又分为风热证及毒热证,毒热证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慢乳蛾起病缓慢,常因感冒引起反复发作,常无明显全身症状,有时可有低热、咽干咽痛或吞咽不利,喉核肿大微红.本病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咽旁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等,还可引起全身各系统许多疾病,治疗不当时,会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因此应引起重视.笔者曾收治4例小儿扁桃体炎患者,现将完整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苍术 玄参 1.1单味功用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本品辛温升散,苦温燥湿,既能发汗以解风寒之邪,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用于治疗脾胃湿困、运化失司所致的食欲不振、胸闷呕恶、腹胀泄泻、苔白腻浊等症;还能祛风湿、止痹痛,用于治疗湿邪偏重的痹证。  相似文献   

20.
瘾疹由于病因复杂,有些原因不明,病机为禀赋不耐,营卫失调,属于特禀体质(过敏)范畴。文章通过三例临床中的典型病例,说明了瘾疹常见的三种症型,急性期之风热型、风寒型;慢性期之卫外不固型,通过辨证论治,结合选用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过敏的中药,从而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