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并泵衰竭、入院后6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计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直接PCI、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积极药物治疗,若病情进展至心源性休克,则给予IA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24h内及发病后随访6月时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24h内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6月IABP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指标IAB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重度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并重度泵衰竭、入院后6 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早期直接PCI治疗同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14 d及随访6月时CRP、高敏CRP(hs-CRP)及预后。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入院时CRP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14天及6个月后IABP组CR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重度泵衰竭患者预后,至少部分与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脏血流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IMI血流3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SV、NT-proBN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周婷  周莲  赵兰  彭艳 《西部医学》2014,(3):373-374,37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7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及综合性治疗,结合专科特点,加强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做好管路护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22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16例为支架植入术中和术后应用,拔管后平均15天好转出院;3例于病情稳定后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结论IABP植入术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包括血管并发症、感染和球囊破裂,同时做好病情监测、体位护理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周彤  刘进军 《实用全科医学》2014,(4):633-634,63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自身的体会,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经验。结果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本组9例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均明显好转,3例死于泵衰竭,1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由于监测密切、诊断及时、治疗护理措施恰当,所有患者均未因IABP并发症死亡。结论通过严密病情监测,周密细致的护理,尤其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同时要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体位的保持、球囊的护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能帮助病人顺利度过置管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MI合并心功能衰竭,并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监测与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常规检查、患者备皮及器械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术后监测病情变化、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给予体位指导、观察并发症情况、做好拔管护理。无1例患者拔管后发生出血和血肿,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足背动脉热搏动减弱,拔管后症状好转。经治疗,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保证IABP的正常动作,预防各种并发症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IABP救治AMI并心功能衰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揭英纯  叶新富  赵榆华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67-1168
目的探讨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效果。方法将东莞康华医院2015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支架介入治疗及改善心肌代谢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IABP辅助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前、治疗后3 d检测两组患者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NT-proBNP均较治疗前降低,LVEDd、LVEF较治疗前升高,但是研究组降低/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IABP辅助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3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或血运重建术治疗过程中应用IABP作血流动力学支持,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3例患者在接受IABP治疗平均6h后血流动力学稳定,顽固心绞痛缓解,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全部获得成功。结论:IABP治疗安全、可靠,对于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或心源性休克者,及早应用IABP,可以减轻血流动力学障碍,增加冠脉内血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晓静  杨军  王健  陈晓敏 《浙江医学》2017,39(11):922-924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以探讨测定BNP和甲状腺激素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8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分为玉~Ⅳ级4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患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者BNP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BNP水平(694±128)pg/ml,高于对照组(32±14)pg/ml,FT3水平(3.16±0.85)pg/ml,低于对照组(5.63±0.81)pg/ml(均P<0.01),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FT3水平降低,BNP水平升高,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FT3水平和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者BNP水平(916.25±452.37)pg/ml,低于死亡者(2367.82±1002.24)pg/ml(P<0.05),FT3水平(3.89±1.24)pmol/L,高于死亡者(2.67±0.85)pmol/L(P<0.05)。患者BNP水平越高、FT3水平越低,死亡发生率越高。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可以采用测定BNP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评价,BNP降低、FT3升高可以作为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谭锋  杨辉 《海南医学》2016,(3):371-373
目的 观察新活素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救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新活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的含量.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为(15.24±2.35),明显高于与对照组的(8.98±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为(48.89±5.2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81±3.51)μmol/L,而内皮素1的含量为(69.85±4.45)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84±6.8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通过增加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降低内皮素1的含量,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力衰竭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BNP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3.
田玮  付研  王勇 《北京医学》2007,29(6):352-35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浓度与早期诊断及短期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灌注治疗组和非灌注治疗组,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BNP浓度,行心电图、血常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超声心动检查,所有患者自入院起随访30 d.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BNP水平均增高,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第7天,灌注组BNP水平为(155.05±88.91)pg/ml,较入院时(307.91±274.37)pg/ml 显著降低(P<0.01),而非灌注组前壁心肌梗死BNP水平反而较入院时增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BNP浓度与第7天的超声心动检查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49,P=0.001),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呈正相关(r=0.43l,P=0.041).入院时及第7天BNP浓度与心肌梗死后近期心力衰竭(P1=0.003;P7=0.005)及总心血管不良事件(P1=0.001;P7=0.006)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 血浆BNP浓度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并有可能用于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测定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心衰患者及1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血浆,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BNP含量。【结果】HF患者血浆BNP含量明显高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组。【结论】BNP可做为HF的首选检查之一,是诊断心衰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浓度与短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关系.方法 11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灌注治疗组和非灌注治疗组,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BNP浓度及超声心动检查,所有患者自入院起随访30 d.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均增高,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7 d,灌注组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而非灌注组前壁心梗患者血浆BNP水平反而较入院时增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灌注组超声心动检查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径(LVEDD)优于非灌注组.第7天BNP浓度与第7天的超声心动检查中的LVEF呈负相关(r=-0.393,P<0.05),与LVEDD呈显著的正相关(r=0.425,P<0.01).入院时及第7天血浆BNP浓度与心梗后近期心衰的发生明显相关(P<0.01).结论 血浆BNP浓度是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植入(IABP)术后的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DR)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手术当天与术后3~5 d床旁DR片评价心影大小、肺血管变化、导管头位置,...  相似文献   

17.
孙春雷  周跃 《浙江医学》2015,37(24):2007-2009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入住ICU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浆ANP、BNP、NT-proBNP水平的差异及使用ECMO支持治疗后血浆ANP、BNP、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P、BNP、NT-proBNP的水平分别为(1214.8±388.6)、(258.6±148.6)、(429.5±386.6)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均P<0.05);患者在ECMO前后各时点ANP、BNP、NT-proBNP水平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NP水平在ECMO运行1h后明显升高,之后逐渐降低,并与开始前30min相似;BNP水平在ECMO运行后逐渐升高,至3h时已较开始前30min明显升高,至36h时才有所下降;NT-proBNP水平在ECMO运行24h时才明显升高,36h时未有明显下降。经ECMO治疗52~72(62.4±9.4)h后,22例患者病情稳定,均顺利撤除ECMO装置,顺利出院,占73.33%;死亡8例,占26.67%。结论ECMO支持治疗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P、BNP、NT-proBNP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总有效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LVDD、LVEF、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均P〈O.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发病1~7d内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9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g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ml,2次/d,静脉滴注,观察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vs 82.1%),(t=8.33,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BNP下降水平均明显改善((t=7.84,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脑钠肽(BNP),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T)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MT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Ⅲ级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22例中,及时诊断12例,延时诊断10例。抢救成功17例,成功率为77.3%,死亡5例。结论:AMT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多为无痛性梗死,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多为急性外透壁性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