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51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早期活动性出血与否分组,继出血组80例,稳定组17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血液学指标,分析HICH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烦躁、首测BP、首测BG、GCS评分、饮酒史、服用阿司匹林、超早期应用甘露醇、出血破入脑室或外侧裂、血肿形态(不规则)、脑出血量(>30 mL)、Plt、FIB为影响HICH早期活动性出血的指标,其中高血压病程、首测BP、GCS评分、饮酒史、服用阿司匹林、超早期应用甘露醇、血肿破入脑室或外侧裂、血肿形态不规则是HICH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HICH患者,若存在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早期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将所有患者分为END组(n=57)和非END组(n=43),收集整理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肿体积、入院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资料,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END组入院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脑内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比例均高于非END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破入脑室[OR=4.283,95%CI(1.425,12.526),P=0.007]和白细胞计数升高[OR=1.338,95%CI(1.027,1.527),P=0.031]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出血破入脑室概率越大、白细胞计数越高,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就越高,患者预后便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因素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出血部位方面,主要以基底节区为主,其次在丘脑区和脑叶区,最后为小脑区和脑干区。在出血量方面:17例(25.76%)患者30 mL,30 mL 24例(36.36%)患者60 mL,25例(37.88%)患者 60 mL。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不同出血部位发病3个月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出血部位破入脑室的患者其预后的不良情况比较严重。结论:临床上可以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作为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患者的出血破入脑室的情况与其预后的情况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急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白细胞计数,根据血肿量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意识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组。结果出血量越大,WBC增高越明显;破入脑室较未破入脑室的WBC增高明显;意识障碍越重,WBC增高越明显。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白细胞计数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胃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98年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科共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85例 ,其中发生胃出血 2 1例 (2 5 % ) ,现将其资料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1例中 ,男 8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5 8岁。脑出血部位 :丘脑 13例 ,基底节区 5例 ,额叶 3例 ,其中破入脑室者 6例。手术方法 :骨瓣开颅清除血肿 12例 ,微创穿刺 9例 ,破入脑室者再行脑室引流。出血量 :30~ 5 0mL 4例 ,5 0~ 80mL 14例 ,>80mL 3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其中黑便 2例 ,胃管引流液为血性或呕血 17例 ,有休克症状 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测,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肿位置在脑叶27例、壳核7、丘脑4例;破入脑室8例;出血量50 mL 25例,50~100 mL 10例,100 mL 3例;脑中线结构位移1 cm 32例,≥1 cm 6例。结论: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疗,可准确定位患者的出血部位及范围,在对患者出血量进行计算后,可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外侧裂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2个月生活质量(QL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组患者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显微镜下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手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正一般资料选取南通市中医院神经外科在2008—2015年收住入院治疗GCS评分≤11分的脑出血患者168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79例。患者年龄分布:40~50岁21例,51~60岁34例,61~70岁53例,70岁以上60例,平均(66±5.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出血127例,小脑出血9例,丘脑出血23例,大脑皮层下出血9例。其中脑出血伴破入脑室系统患者14例。血肿量依据多田氏公式(体积V=π/6×a长径×b宽径×m层厚×c层数)计算,血肿量处于7~95 mL,平均约43.2 mL。  相似文献   

10.
1一般资料选择经CT证实的原发性脑出血75例。治疗组43例.男引例,女卫9例;年龄51~83岁,平均6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8小时.平均9.5小时;血肿6~30ml,平均20.5ml;血肿部位:丘脑内囊型15例,破入脑室4例;壳核外囊型11例.破入脑室2例;丘脑出血5例,破入脑室1例;脑叶出血6例,破入脑室3例;混合出血6例,破入脑室2例。入院时意识状态:清醒11例、嗜睡16例、浅昏迷10例、中昏迷4例、深昏迷2例。选择年龄(相差10岁以内),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部位类同,出血量相差10ml以内,而其它症状类似的原发性脑出血32例作为对照组。2治…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中医临床证型与头CT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丹  张友东 《中医药研究》1999,15(3):26-26,43
目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两种脑出血证型,中经络和中脏腑的头CT改变的差异。方法:观察了6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中医的辨证分析,将它们分为中经络组和中脏腑组,分析两组头CT在脑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及中线移位的差异。结果:出血量大、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和脑中线结构有移位的,多表现为中脏腑证;而出血量小,血肿未破入脑室系统和中线结构未移位的多表现为中经络证。结论:脑出血的中经络组和中脏腑组在病理解剖上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 1996~ 1999年收治脑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30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经 CT确诊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4 2~ 82岁 ,平均 6 7岁。神经系统检查 :嗜睡 11例 ,昏迷 9例 ,偏瘫 2 9例 ,失语 7例 ,抽搐 1例。CT扫描 :基底节区血肿 16例 ,伴中线移位破入脑室 11例 ,丘脑出血 9例 ,伴破入脑室及中线移位 6例 ,脑叶出血 4例 ,小脑出血 1例。1.2 基础疾病 :高血压病 2 2例 ,心脏病 15例 ,糖尿病 5例 ,脑中风病史 4例。1.3 受累脏器 :胃肠道 2 2例 ,心脏 18例 ,肾 16例 ,肺15例 ;死亡 2 2例 ,病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归性分析行微创手术治疗的9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A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n=47)和B组(经颞叶皮质入路,n=44)。比较2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1个月通过G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通过ADL评分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血肿清除效果明显高于B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P均<0.05);术后1个月,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ADL评分分级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提高了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肿清除效果,且改善了患者近期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月—2006年5月笔者对40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HBO)治疗,并与同期40例常规治疗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结果确诊,出血量按多田式计算:血肿量(mL)=长(cm)×宽(cm)×层数×π/6。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单、双号)编号分组,其中HBO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36~75岁,平均56岁。基底节区出血21例,丘脑出血10例,脑叶出血9例;出血量10~30 mL 18例,31~60 mL 16例,60 mL以上6例;其中施行开颅手术4例,颅内血肿碎吸术10例,保守治疗26例。对照组40例,男33…  相似文献   

15.
中风防治灵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中风防治灵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对30例HICH患者发病72h内应用中风防治灵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颅CT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综合疗效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中风防治灵丸组血肿吸收、水肿面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综合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P<0.05)。结论:早期应用中风防治灵丸治疗HICH可以改善HICH后缺血性脑损害,抑制脑水肿形成,促进血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脑室内血肿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因:①原发性脑室出血,出血来源于脑室脉络丛、脑室内及脑室壁和脑室旁的血管;②继发性脑室出血,指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破人或逆流入脑室内;③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等.脑室内血肿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治疗方案较多.本院2002年3月-2005年6月收治脑室内血肿患者268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霞 《河北中医》1998,20(5):309-309
脑出血是临床急症,采用活血化瘀、通腑泻热并结合西医方法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1995—07~1997—08,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并与16例对照,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1~50岁4例,51~60岁10例,61~70岁24例,71~80岁8例;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7~14分9例,15~28分22例,29~35分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轻型(0~15分)10例,中型(16~30分)10例,重型(31~45分)26例;于发病后0.5~48h行头颅CT检查均为脑出血.脑叶出血12例(出血量5.5~14ml),基底节区出血28例(出血量6~31ml),脑室出血3例,小脑出血3例(出血量6.5~9ml),合并脑室受压25例,合并中线移位20例,破入脑室18例,出血同时合并脑梗死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既往史评分、伴随疾病评分、治疗前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注射液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HICH)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HICH患者发病 2 4小时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头颅CT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综合疗效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刺五加注射液组血肿吸收、水肿面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综合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 0 1,P <0 . 0 5 ,P <0 .0 5 )。结论 :早期应用刺五加治疗HICH可以改善HICH后缺血性脑损害 ,抑制脑水肿形成 ,促进血肿吸收 ,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纵裂的大脑镰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脑正中部、小脑幕呈线形高密度影的脑出血病人100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纵裂或大脑镰高密度影,占100%。小脑幕呈线形高密度影为95例,占95%。蛛网膜下腔出血77例,占77%,其中漏诊22例,均为破入脑室的脑内血肿。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血肿65例,占65%。外侧裂呈高密度影为22例,占22%。脑沟呈高密度影为32例,占32%。脑池呈高密度影为14例,占14%。脑室呈高密度影为36例,占36%。硬膜下血肿8例,占8%。硬膜外血肿11例,占11%。合并硬膜下积水6例,占6%。脑积水1例,占1%。脑梗塞1例,占1%。外伤原因24例,占24%。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为基底池、外侧裂池、脑沟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偏密征是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积血的一个可靠的CT征象。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同样也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建议一周后复查CT。大脑镰为正中部线形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纵裂的大脑镰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脑正中部、小脑幕呈线形高密度影的脑出血病人100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纵裂或大脑镰高密度影,占100%.小脑幕呈线形高密度影为95例,占95%.蛛网膜下腔出血77例,占77%,其中漏诊22例,均为破入脑室的脑内血肿.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血肿65例,占65%.外侧裂旱高密度影为22例,占22%.脑沟呈高密度影为32例,占32%.脑池呈高密度影为14例,占14%.脑室呈高密度影为36例,占36%.硬膜下血肿8例,占8%.硬膜外血肿11例,占11%.台并硬膜下积水6例,占6%.脑积水1例,占1%.脑梗塞1例,占1%.外伤原因24例,占24%.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为基底池、外侧裂池、脑沟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偏密征是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积血的一个可靠的CT征象.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同样也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建议一周后复查CT.大脑镶为正中部线形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