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血治疗在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的输血量、输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RBC用量、血浆用量及输血总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RBC、△Hb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性输血相比,限制性输血治疗重度烧伤非休克期患者的效果更好,可减少血液制品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重度烧伤患者胃肠道细菌移位致全身感染因素,为预防与治疗感染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60例,将其分为存活组(35例)和死亡组(25例),对两组患者感染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烧伤面积较大、烧伤指数较高、存在吸入性损伤、伴消化道出血及接受辅助呼吸治疗例数较多(P<0.05或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分别为(1.71±0.34)kU/L与(1.94±0.51)kU/L、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为(103.98±19.64)pg/ml与(115.56±21.75)pg/ml、内毒素为(0.14±0.02)kEU/L与(0.21±0.03)kEU/L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为(116.98±14.67)与(126.75±18.95)水平较高(P<0.05或P<0.01)。结论重度烧伤患者胃肠道屏障的损伤和细菌移位的程度与全身感染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防治重度烧伤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防治重度烧伤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烧伤中心ICU病房患者46例,烧伤面积(TBSA)50%-80%,其中Ⅲ度烧伤>20%,患者入院后24h内开始,每隔8h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5g,用药10d,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入院后应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0d,生命体征平稳,创面没有明显感染的表现,血中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无显著变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烧伤中心检出的常见细菌的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作为防治重度烧伤感染的经验性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度烧伤植皮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0例重度烧伤植皮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展开植皮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分别为(87.02±4.11)%、(56.01±7.99)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4±5.33)%、(64.57±5.15)d(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3.33%,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烧伤植皮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患者愈合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重度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重度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抢救成功率,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重度烧伤休克患儿延迟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5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58例重度烧伤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儿,进行快速补液复苏。监测患儿休克期补液量、尿量、脉搏、呼吸频率及了TCO2,Sp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重度烧伤休克患儿快速补液后,各项观测指标均获改善,休克得到快速纠正。快速补液后2h,输入液体占第1个24h公式计算量的(41.1±4.6)%,第1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1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53.4±25.6)%;第2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2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18.6±6.8)%。快速补液后,本组患儿尿量大幅增加,TCO2上升,未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症状,休克纠正率为90%。结论快速、足量液体补充的复苏治疗,可迅速纠正患儿的延迟复苏重度烧伤休克。小儿重度烧伤休克延迟复苏,需要加快补液速率、加大补液量,静脉输液量不受输液公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烧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均常见,它是指各种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始于皮肤、由表及里的一种损伤。临床上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四种。近年来,我科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救治。即在抗休克,切痂、抗感染、治疗败血症以及护理等方面,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些临床成功,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为在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救治和护理不及时或不得法而引起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患者烧伤创面脓性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创面感染者36例,烧伤创面感染发生率32.43%(36/111);烧伤面积≥40%、合并休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住院治疗时间≥14天、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天、有低蛋白血症为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发生率较高,烧伤面积大、合并休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长期置管治疗及低蛋白血症是诱发创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批量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感染防控措施效果。方法某院2014年8月抢救了9例重度烧伤患者,对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全程对患者进行感染防控干预。结果 9例患者共进行中心静脉置管30例次,置管总日数227 d,其中2例患者股静脉三腔置管细菌培养阳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8.81‰;其中1例患者培养出屎肠球菌,另1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例CRBSI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置管部位均为创面,置管时间均≥7 d,均为三腔置管,且患者Ⅲ°烧伤面积≥60%。经及时拔除导管和使用抗菌药物,2例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有利于危重烧伤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地补液,但其可导致CRBSI;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进行全程感染防控干预,选用少腔导管,有助于降低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9)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43例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率及感染患者体征、病发相关因素,同时对患者感染血样进行培养,诊断其病原菌,调查患者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数目及预后情况。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112例,感染率为10.73%,有发热36~38℃29例占27.35%,发热>38℃43例占40.57%,畏寒56例占52.83%。住院次数和曾接受侵袭性操作与血流感染有相关性(P<0.05);培养病原菌共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62.7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1株占37.27%,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14例占13.21%;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目比例>0.75有87例占82.08%,白细胞数目(10.96±2.12)×109/L,普通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目比例>0.75有123例占13.21%,白细胞数目(7.89±2.38)×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疗效中,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有效59.43%,无效40.56%,死亡率11.32%。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发病率高,预后效果差,且发病特征不明显;减少住院次数和侵袭性操作,保证手术无菌环境有利于预防血流感染;以中性粒、白细胞进行初期检验比血样培养结果耗时短,能尽早进行初期预后,配合血样培养的准确结果,有助于提早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10.
纪玉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77-377
为了预防切口感染 ,我院除加强了手术室环境、媒介物的清洁、消毒、灭菌管理外 ,特别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补充血容量等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资 料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38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切口统计 ,Ⅰ类切口 145例 ,无 1例感染 ,Ⅱ类切口 2 0 0例 ,感染 3例 ,感染率为 1.5 %,Ⅲ类切口 36例 ,感染 4例 ,感染率为 11.1%。2 预防措施2 .1 术前备皮 术前备皮的目的是为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 ,剃除聚集细菌的毛发 ,以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而影响切口愈合 ,若采用脱毛剂 ,则可避免皮肤损伤效果较好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电解质与胶体溶液复苏量及其比值和血钠变化,探讨合理的补液方案。方法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烧伤总面积大于50%、III度面积大于20%TBSA的42例进行液体复苏的患者,总结患者伤后24、48、72h电解质和胶体的补充量及尿量的变化,观察患者不同时间段补液及血钠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29例血钠正常,4例出现高钠血症,9例休克期出现低钠血症。患者伤后72h内尿量均在50ml/h以上。患者实际补的电解质+电解质胶体总量(ml)=烧伤总面积(%TBSA)×体重(kg)×K,公式中的K值在伤后第一个24h约为1.8,电解质与胶体比值约为1.4;伤后第二个24h的K值为1.1,电解质与胶体比值为1.3;伤后第三个24h的K值为0.8,电解质与胶体比值为1.8。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实际液体补入电解质与胶体总量大于国内传统公式计算量(伤后第一个24h的K值为1.5)。休克期补入电解质量及电解质与胶体比值对血钠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外用中药制剂对严重烧烫伤休克期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血液检测、ELISA等方法在休克期的8h、24h、48h测定肾功能(Bun、Cr)、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三黄烧伤灵治疗组血清BUN和Cr与碘伏治疗组比较有明显下降,肾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结论三黄烧伤灵直接外敷于患处,以油膏为基质,其内含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贴敷在创面能有效地避免空气对末梢神经刺激,阻止外界细菌侵入,抑制细菌寄生、生长、繁殖,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生长,通过组织吸收后改变内毒素的结构,以灭活解毒或降低其毒素。通过减少内毒素的释放,促进内毒素的排泄,减弱或消除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作用,以达到保护内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评价万古霉素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为特重度烧伤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烧伤患者烧伤等级评估、感染指标及血药谷浓度监测结果。采用谷浓度预测和贝叶斯反馈的方法比较目前公开发表的重症患者群体药动学模型,筛选出特重度烧伤患者万古霉素治疗的最适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特重度烧伤患者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 15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或泵入方式给药,万古霉素平均用药时间为(11.07±1.71)d, 79.31%的稳态血药谷浓度达标(10~20μg/mL),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肾毒性。经筛选,选取文献报道的重症患者二房室模型作为特重度烧伤患者万古霉素治疗的最适模型。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24 h持续静脉滴注或泵入给药是万古霉素治疗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最佳给药方式,首剂1.5倍负荷剂量给药可使患者体内万古霉素快速达到有效浓度范围。结论 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可有效控制脓毒症。万古霉素持续静脉滴注或泵入,以及足够的负荷剂量,对获得万古霉素最佳治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严重创伤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治疗对策、降低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年1-12月及2010年1-12月中心静脉插管感染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开始目标监测并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感染发生率由2009年的11.9%下降至2010年的5.4%;无菌操作不严格、不重视插管的护理、患者免疫力下降等是引起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严重创伤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的感染相关性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戚建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95-2097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1月来医院急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3例,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且全程抗休克治疗;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哌替啶、阿托品;依托咪酯、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异丙酚、羟丁酸钠用于麻醉维持,同时辅以小剂量的肌肉松弛药及氯胺酮;在手术的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血常规、尿量、血糖、有创动脉血压、乳酸水平、肾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 23例患者在手术前后生命指征具有明显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的选择为重点,同时,麻醉期间的管理、维持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等,也是影响麻醉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烧伤伤员早期能否利用飞机安全转运,给烧伤伤员的治疗能否带来良好的效果。
方法对三批次共9例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烧伤患者休克期利用飞机进行转运至烧伤中心,及时进行系统正规治疗,观察其过程是否安全有效。
结果9例患者转运过程安全、顺利、病情稳定,经过后续治疗8例治愈,1例患者伤后20 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烧伤伤员休克期在积极评估病情,行必要的准备后可以利用飞机进行转运,途中进行补液监护可以保障生命体征平稳,迅速到达烧伤治疗中心得到后续的系统规范治疗,休克期度过平稳,明显减少了后期并发症,提高了救治成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合并重度低钾血症的临床救治措施,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6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合并重度低钾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深静脉置管微量泵注射氯化钾溶液补钾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静脉滴注0.3%氯化钾溶液补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改善及血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钾水平分别为(2.18±0.13)、(3.98±0.42)mmol/L;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钾水平分别为(2.46±0.15)、(3.51±0.3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补钾治疗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注射氯化钾溶液治疗,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合并重度低钾血症的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可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相关因素,并探讨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其中合并胰腺感染42例,设为观察组,未合并胰腺感染4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血淀粉酶、血钙、糖尿病史、低氧血症、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指标进行单变量分析,进而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血淀粉酶、血钙、糖尿病史率、低氧血症率、机械通气率及合并MODS种数对照组分别为(8.8±1.5)分、(3.0±0.8)分、(1009.4±223.7)苏氏单位、(1.96±0.44)mmol/L、35.4%、29.2%、45.8%、(1.04±0.29)例;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2.4±2.7)分、(5.8±1.3)分、(1137.4±241.7)苏氏单位、(1.83±0.39) mmol/L、11.9%、73.8%、76.2%、(2.85±0.7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胰腺感染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低氧血症及合并MODS等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低氧血症及合并MODS等均易诱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临床医师应当警惕入院患者是否有易感因素存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继发胰腺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