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娜  王建国 《口腔正畸学》2011,18(4):193-196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以及与其父母的下颌骨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和亲子代间的相关规律,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遗传特征,并为正畸临床的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8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与100例个别正常(牙合)下颌骨形态比较,找到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 ①69项测量项目中有16项在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不同部位中这些指标的分布比例不同,大部分属于硬组织(62.5%),软组织(25%),牙齿槽(12.5%);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6项判别指标:唇凸距差,上下颌齿槽座角,上下唇基角,Wits值,下中切牙角,联合变量;③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的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 ①本组安氏Ⅲ类错(牙合)主要由下颌骨硬组织异常所致;②安氏Ⅲ类错(牙合)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颅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先证者与其亲代间的相似性,找出亲子间的相关规律,并以此初步认识错畸形的遗传特征。方法对61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先证者及其父母共181人的109项头影测量指标分别进行亲子间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且)安氏 Ⅱ类1分类错亲子间骨骼部有相关关系的测量较牙部为多,相关系数也较大;(2)先证者的性别对其与亲代相关关系没有影响。(3)不同性别的亲代,其与子代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随研究部位不同而变化:骨骼、软组织部,母亲与子代相关性强;牙部,父亲与子代相关性强。可能与样本量稍小有关。(4)不同年龄的子代,其与亲代相关关系稍有不同。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子间有明显相似,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很可能遗传因素对骨骼部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牙部。  相似文献   

3.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红艳  王娜  赵静 《口腔正畸学》2005,12(3):120-123
目的本文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家庭聚集性、遗传度及遗传方式的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95个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家系和208个对照家系进行调查,比较其一级亲属患病率,以二项分布(p+q)^n的数学模型及X^2检验判定家庭聚集性。以Falconer回归法进行遗传度的估算。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7.83%,与对照组8.09%相比,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二项分布显示,先证组实际频数大于二项分布的理论频数,说明其具有家庭聚集性。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85%,其中男性遗传度为90.79%,高于女性遗传度(71.08%)。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式。其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85%,遗传倾向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对男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舌骨位置及方向的改变.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儿童25例及正常(牙合)儿童25例,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及方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S(V)、H-FH、H-MP显著偏低,在水平向测量项目中H-S(H)显著增加,在反映舌骨长轴的角度测量项目中∠AH-MP显著减小,AR-H-ME显著增加.结论与正常者相比,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舌骨位置更靠前上,舌骨长轴与下颌平面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3):254-256
目的分析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舌骨位置及方向的改变.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儿童25例及正常(牙合)儿童25例,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及方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S(V)、H-FH、H-MP显著偏低,在水平向测量项目中H-S(H)显著增加,在反映舌骨长轴的角度测量项目中∠AH-MP显著减小,AR-H-ME显著增加.结论与正常者相比,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舌骨位置更靠前上,舌骨长轴与下颌平面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关系.  相似文献   

6.
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早期颅面形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它严重影响儿童颅面部正常生长发育,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重.近年来有学者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颅面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错早期已具有成人安氏Ⅲ类错颅面形态大部分的特征[1],表现为颅底结构、面部矢状和垂直向关系和牙及牙槽、软组织外形不同程度的异常.由此探讨机制,为早期矫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遗传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的亲子间相似性 ,初步探讨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遗传特征 ,并分析其对临床矫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t检验 ,比较 6 1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与 10 0例正常牙合人的颅面结构 ,找出特征性指标 ,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 ① 10 4个测量项目中有 43项的正常牙合与错牙合间有显著性差异 ,且在颅面部不同部位中 ,这些指标的比例不同 ,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占 5 0 %以上的部位主要为下颌骨 (5 3% ) ,牙槽部 (5 7% )及上下颌间关系 (10 0 % ) ;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 ,筛选出 12个判别函数 ,回代后错判率为 8.5 4% ;③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 ①本组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主要由下颌骨、牙槽部及上下颌间关系的畸形造成 ;②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颅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 ,而很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的 ;③上颌牙齿 (包括切牙和磨牙 )是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恒牙初期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颅面部硬软组织侧貌特征,探讨不同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关键。方法 2000—2012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汉族正畸患者中选取80例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分为安氏Ⅱ类组40例、安氏Ⅲ类组40例;同期选取自贡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普查正常青少年40名为正常对照组。确定常用的7项软组织指标和16项硬组织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安氏Ⅱ类组除7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安氏Ⅲ类组则有9项硬组织和5项软组织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不同的错牙合畸形具有各自典型的颅面特征。临床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纠正牙齿和颌骨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最终取得和谐美观的侧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先证者与其亲代间的相似性,找出亲子间的相关规律,并以此初步认识错畸形的遗传特征.方法对61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先证者及其父母共181人的109项头影测量指标分别进行亲子间多元相关分析.结果(1)安氏Ⅱ类1分类错亲子间骨骼部有相关关系的测量较牙部为多,相关系数也较大;(2)先证者的性别对其与亲代相关关系没有影响.(3)不同性别的亲代,其与子代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随研究部位不同而变化骨骼、软组织部,母亲与子代相关性强;牙部,父亲与子代相关性强.可能与样本量稍小有关.(4)不同年龄的子代,其与亲代相关关系稍有不同.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子间有明显相似,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很可能遗传因素对骨骼部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牙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恒牙初期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颅面部硬软组织侧貌特征,探讨不同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关键。方法2000-2012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汉族正畸患者中选取80例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分为安氏Ⅱ类组40例、安氏Ⅲ类组40例;同期选取自贡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普查正常青少年40名为正常对照组。确定常用的7项软组织指标和16项硬组织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安氏Ⅱ类组除7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安氏Ⅲ类组则有9项硬组织和5项软组织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不同的错[牙合]畸形具有各自典型的颅面特征。临床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纠正牙齿和颌骨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最终取得和谐美观的侧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轻、中、重度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患者在牙牙合关系、颌骨及软组织等方面表现的共性、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测量分析 90名恒牙列期安氏Ⅱ1 Ⅰ度、Ⅱ度、Ⅲ度前牙深覆盖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 31个测量项目。结果 :①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由Ⅰ度到Ⅲ度 ,在以下测量项目存在较明显的变化趋势 :NA -PgA、AB -NPg、Ptm - 6、N -ANS、LI-MP、Pg -Pg‘。②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与正常牙合相比表现为 :NA -PgA、Ptm - 6、N -ANS、LI-MP增大 ;NPg-FH明显减小。结论 :①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由Ⅰ度到Ⅲ度 ,颅颌面结构变化趋势为 :上颌相对下颌凸度、上下颌骨基底相对面平面前凸度、上牙弓前移及上唇向前突度明显增大 ;上面高、下中切牙相对牙合平面的唇向倾斜及软组织颏部厚度减小。②安氏Ⅱ1 Ⅰ前牙深覆盖者与正常颌者相比 ,颅颌面结构特征为 :上颌前突 ;下颌后缩 ;下中切牙相对牙合平面的唇向倾斜增大 ;上牙弓前移 ;上面高增大  相似文献   

12.
口腔正畸学     
固定矫正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安氏I、Ⅱ、Ⅲ类错(牙合)患者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位置关系的对比研究;早期固定矫治与功能性矫治前牙反(牙合)的对比研究;自然头位下真性水平面作参考平面的准确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每一类错(牙合)进行软组织敏感指标筛选,以探讨简化繁杂临床诊断分析过程的方法。方法选择150例个体的X线头颅侧位片。其中正常(牙合)组60例、错(牙合)组90例(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Ⅱ类、Ⅲ类错(牙合)各30例,男女各半),测量结果经SPSS8.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筛选出的敏感指标相同,共有6项,符合率为84.44%。2.安氏Ⅲ类错(牙合)筛选出敏感指标3项,符合率为96.67%。3.对以上软组织指标有影响的硬组织测量项目7项。结论 敏感指标的筛选为简化临床诊断过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骨垂直向不调指数(ODI)与上、下颌骨垂直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为腭平面角、下颌-AB平面角、ODI值,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正常人群的ODI均值在70°以上,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ODI均值在63°以下,青少年的各项测量值较成人小,需行正颌手术的患者ODI均值小于53°。ODI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ODI均值小于正常标准值越大,上、下颌骨骨性垂直向畸形就越严重。ODI值是评价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上、下颌骨垂直向关系较为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颌面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30例8~13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使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Ⅲ类错(牙合)矫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增加,下颌骨向前方生长被抑制.上切牙牙轴唇倾,下切牙牙轴舌倾.结论在替牙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能刺激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的前方发育,可有效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颌面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30例8~13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使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Ⅲ类错牙合矫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增加,下颌骨向前方生长被抑制。上切牙牙轴唇倾,下切牙牙轴舌倾。结论:在替牙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能刺激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的前方发育,可有效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形态特征及从恒牙初期到恒牙期生长变化对其特征的影响,比较其与中国北方地区正常牙合和中国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20名黑龙江省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采用Bjǒrk分析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从恒牙初期到恒牙期SNB和SNPg明显增加;在颅颌面特征上男女性别无差异;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具有上颌正常,下颌后缩,高角的特点。结论:中国南北方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特征在上颌突度、上下牙弓突度、上颌牙齿倾斜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特征的头影测量敏感指标。方法选择65例正常[牙合]、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选择6种唇部软组织侧貌分析法的14个头影测量项目对145个样本进行测量,各测量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并对判别结果进行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获得判断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的敏感指标。结果多因素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4个测量项目中LLSn FH、UL-B线、Lip-Diff及H角对Ⅲ类错[牙合]侧貌的判断更有意义。进一步研究中,ROC曲线结果显示,在这四个有较好诊断意义的测量项目里,LL-Sn FH更适合诊断凹面型,其AUC值(area under the curve,曲线下面积)为0.970,Lip-Diff及H角更适合评价Ⅲ类错[牙合]侧貌的治疗效果,其AUC值分别为1.000和0.919。此时三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结论Lip-Diff是骨性Ⅲ类错[牙合]侧貌评价的一个较理想的指标,相对于其他传统侧貌测量参考线,能兼顾到较好的诊断能力和评价治疗效果的能力,使用上更加方便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