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书旭 《癌症进展》2013,11(6):520-524
放射治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放疗过程中,利用功能影像与CT解剖影像相结合,不但提高了肿瘤靶区的勾画精度,而且,还能利用功能影像显示的靶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生物功能图像引导的剂量雕刻(dose painting)治疗,这是放射治疗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而言,采用累及野照射的方式优于选择性淋巴结照射.利用4D-CT图像引导的个体化靶区勾画、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引导放疗和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精度,可望减少放射性肺炎等正常组织损伤、提高肿瘤控制率和改善疗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后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程大分割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6例初治局部晚期(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CRT)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LCHSRT),完成治疗并且资料完整者共91例,CRT组43例,LCHSRT组48例。CRT组常规剂量分割大野对穿照射至43.5Gy后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缩野加量至65.2Gy。LCHSRT组常规剂量分割大野对穿照射至44.4Gy后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行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LCHSRT照射方式为圆形准直器非共面弧形照射,计划靶区体积边缘处方剂量4~7Gy/次,隔日1次,总剂量(22.8±5.5)Gy。结果CRT组和LCHSRT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4.6%。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CT检查CRT与LCHSRT组局部肿瘤全消率分别为30.2%和63.5%(P<0.01);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2.0%和86.5%(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5.8%和79.2%(P<0.05)。两组急慢性放射性肺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0.68和2.90,P值均>0.05)。结论圆形准直器非共面弧形照射后程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提高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肿瘤全消率和局部控制率,但其适形性和靶区内剂量均匀性不够理想,而且当照射剂量≥25Gy时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靶区确定、治疗实施和影像引导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体部肿瘤治疗成为可能.本文从立体定向放疗开始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建立的关键,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治疗结果及常见的毒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立体定向放疗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鲁广  王健  李刚  张永伟 《肿瘤学杂志》2010,16(4):314-3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共面与非共面照射技术剂量学差异。[方法]15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四野共面计划和四野非共面照射计划方案,总剂量66Gy。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共面计划与非共面计划的靶区最大、最小、平均剂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肺组织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也无显著性差异,但最小剂量共面计划较小(P=0.020)。两组脊髓、心脏、食管剂量学比较无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治疗技术在肺癌的应用中要根据病人靶区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计划的剂量学及各器官的放射损伤来确定照射方案。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进步,肿瘤放疗技术从二维常规放疗进入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代。3DCRT是一种治疗技术,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相对于传统放疗其准确性明显提高,可使肿瘤组织得到更高剂量,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了治疗比。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替代常规放疗已成为趋势。3DCRT是一种高精度放疗,其实施过程需要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笔者现将3DCRT在肺癌放疗实施流程及每一步骤基本要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的局部控制率较低,影响较大的治疗因素包括靶区的准确定义、照射剂量及投照精确性等.由于放疗过程中肿瘤及周围解剖结构反应性变化、呼吸运动变化及体形和体重改变等因素影响,肿瘤位置、体积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有必要监测和评价放疗过程中靶区位置和体积变化,从而提高靶区照射精度,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良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RT是根据立体定向的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使照射高剂量区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高度一致;在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提高治疗增益比,为治疗全身良、恶性肿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蔡博宁  韩春  王军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1):980-983
0 引言 肺癌发病时病期相对较晚,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肺癌患者在接受分次放疗的过程中,放疗部位的位置和形状可能发生变化,体内的靶区与周围危及器官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肿瘤靶区偏离射野,发生肿瘤的低剂量和危及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为了保证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将放射治疗机与成像设备结合在一起,在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图像信息,确定治疗靶区和重要结构的位置、运动,并在必要时进行位置和剂量分布的校正,称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1].本文就肺癌放疗中影响靶区精确性的主要因素、IGRT、主要技术方式及其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其照射剂量应不低于60Gy.靶区范围的制定,要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规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体现治疗的个体化.超分割和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SCLC的疗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为早期NSCL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初步的临床实践表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如照射野小(40 mm以下),靶区定位和摆位准确,剂量高,剂量梯度大,剂量在靶区高度集中[1,2],因此不少单位都引进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设备(X刀)。其中体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提高肿瘤的局控率,降低正常组织反应。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对纵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先常规外照射30~40Gy,然后对肿瘤局部用立体定向放疗追加照射剂量,每次2.5~4.85Cy,照射10~12次;对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直径小于6cm的患者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剂量3~8Gy,每日一次,共照射5~18次。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4例,总有效率(CR+PR)为87.5%(33/40),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和45.1%,放疗期间无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肿块较大及年龄大于70岁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较低,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2.
葛红旗  孙小兵 《抗癌》2005,(2):35-36
调强放疗(Intenslty modulatl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它能够使照射的高剂量在人体内的三维空间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使靶区内及靶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从而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肿瘤区照射剂量.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期。现将应用IM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是指应用单次或少数多次给予靶区高剂量照射的治疗方式。和常规放疗相比,该技术具有分割剂量大、精度高等特点。对于因高龄或合并严重心肺等内科疾病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BRT已被确立为标准治疗。对于可手术病灶,SBRT能达到与手术相似的局部控制率。本研究将对SBRT用于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高科技发展带动下,适形治疗技术迅速成熟,高传能线密度,临床应用日益活跃。可以预言,这些治疗手段革命性突破将在下个世纪成为癌症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一、适形治疗适形治疗是一种放射治疗技术。适形,即高放射剂量区(照射野)形态与肿瘤(靶区)形态一致。由于靶区是立体的,且又是用放射线治疗,故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当靶区体积较小,单次大剂量照射就可达到局部控制目的,该照射方式称为放射外科,其代表产品是伽玛刀。当要求造形治疗靶区内及靶表面剂量分布均匀,则每个照射野内剂量须能按要求调整,并使靶区高剂量,…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通过共面或非共面多野或多弧照射,使放射高剂量分布区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高度一致,在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为增加肿瘤区域放射治疗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缩短治疗疗程奠定了放射物理学基础。我院通过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2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肺部肿瘤25例,年龄33~81岁,平均61岁。低分化鳞癌5例,中分化鳞癌4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转移瘤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舌低分化鳞…  相似文献   

16.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剂量问题还不止于放疗技术和放射生物学,更包括证据基础上的临床因素、生存期与生存质量等实际问题。肿瘤分期、综合治疗原则、全程管理、干预药物和精细化的靶区定义与照射技术等因素影响照射剂量。放射生物学原理指导下的“中间剂量”与更高剂量照射的探讨也提示利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四维放疗技术和深吸气屏气等最新精细化放射治疗技术,可以严格限制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减少相关毒性,有利于更高剂量的个体化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苗延浚  肖建平 《中国肿瘤》1999,8(4):187-18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RS)是以精确的立体空间定位、高剂量分割、小野窄束照射靶区,靶区剂量呈陡峭的梯度变化。从放射生物学意义来看,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敏感性上的差异变得不重要(常规放射治疗生物基础)。而高分割剂量成为重要因素,它的放射生物效应比常规照射剂量大数倍。晚反应组织比早反应组织差异倍数更大。在临床RS治疗中为避免正常组织损伤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阳产生并发症的三大要素:体积、剂量、靶区剂量严重不均匀性。其中靶体积的大小起关键作用。由于靶区边缘剂量陡然变化似刀切状,而刀锋的锐利程度随着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8.
颅外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是指应用单次照射或少数分次对靶区给予高剂量照射的治疗方法,在体内具有高度精确性.SBRT最初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其主要优势在于克服了常规剂量治疗不良反应大以及局部控制率低的缺点.近年来较多研究表明.SBRT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hng cancer,NSCLC)具有无创、可门诊治疗、避免了术后并发症以及可同时治疗多处病变的优点,缺点是缺乏治疗前病理分期、放射性损伤大和无剂量分割标准等.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占肺癌的75 %~ 80 % ,总 5年生存率约 13% ,每年非小细胞肺癌致死率超过乳腺癌、卵巢癌、大肠癌的总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 ,但 2 / 3以上为中晚期患者 ,不适合手术。放射治疗是并发症最少也是最有疗效的非外科治疗方法。但多年来 ,放射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主要原因为局部失控。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是一种提高治疗增益的物理措施 ,它能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 (靶区 )的形状一致 ,同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进入射野的范围。目前普遍认为适形放疗有望提高 NSCL C的局控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确诊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20%因自身原因不能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相关性损伤轻及肿瘤局控率高的优势,当前国际上已经将其作为早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在早期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立体定向放疗也达到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剂量分割、临床适应症及放疗损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