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迁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以及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20年来剖宫产病例资料分为前后两组(1984-1993年和1994—2004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4~199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7.41%,而1994—2004年的剖宫产率高达43.28%,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胎儿窘迫在前10年的剖宫产指征中居第二位原因,占18.18%,在后10年中,该指征已跃居为剖宫产的第一位原因,占31.0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从0.76%增加到4.76%(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0.67‰和13.79‰,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和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率,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5年~1999年剖宫产率为37.5%,显著低于2000~2004年的48.89%,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合并)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2003年和2004年脐带绕颈作为剖宫产指征居第5位和第6位。围产儿死亡率1995年~1999年为18.78‰,2000年~2004年为22.1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国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现今,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对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3至1997年剖宫产率为30.34%,显著低于1998至2002年的45.30%r,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合并)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头盆不称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围产儿死亡率1993至1997年为16.85%。,1998至2002年为17.7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及剖宫指征的变化对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对10年来我院剖宫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5年到2005年10年间剖宫产率由36.99%上升到68.19%,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无指征要求手术的上升为第一位,有相对指征要求手术的列第二,其他类排第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则排第四。胎儿窘迫排第五。新生儿窒息率1995年与2005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生儿死亡率1995年与2005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指征。方法 对1356列住院孕妇进行胎心监护。结果 有多次胎心变化者89例。其中48例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占胎儿窘迫剖宫产率53.93%。41例阻阴道分娩,占胎儿窘迫46.07%,胎儿窘迫且伴有两种以上剖宫产指征者占52.08%。仅因胎儿窘迫为剖宫产指征占47.92%。结论 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方法 简便并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降低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无锡市各医院剖宫产围产儿死亡54例死亡原因。结果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率2.9‰(54/19 529)。剖宫产围产儿死亡中死胎18.5%(10/54)。死产9.3%(5/54),新生儿死亡72.2%(39/54)。剖宫产围产儿死因主要为MAS、RDS、早产、畸形,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手术指征为胎儿窘迫、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社会因素。结论为了降低剖宫产围产新生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产前和产程中监护,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决择手术时机,提高复苏抢救水平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2260例住院孕妇进行胎心监护,有多次胎心变化者149例,其中77例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占胎儿窘迫剖宫产率51.6%,72例阴道分娩,占胎儿窘迫48.3%。并有21例胎心变化者未找出原因,占14%。剖宫产指征为胎儿窘迫且伴有两种以上剖宫产指征者占61%,仅因肥儿窘迫为剖宫产指征占38.9%。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方法简便并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环江县妇保院近4年剖宫产的临床指征与干预措施,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环江县妇幼保健院近4年1541例剖宫产病例资料的指征和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4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2008年21.48%上升到2012年30.59%,在原有基础上,上升9.11%(P<0.05),4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4.98%。对剖宫产主要指征包括疤痕子宫(宫剖产再孕)、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分别进行干预。结论本医院临床剖宫产受诸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主要临床指征排序为剖宫产再孕、社会因素、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和胎膜早破等,提出除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外,还提出建立健全医院产科全程信息服务机制、严格剖宫产干预措施、加强产科质量和技术管理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途径,遏制不合理剖宫产上升趋势。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13年间17784例产妇分娩方式变化及282例围生儿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新生儿死亡是围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早产新生儿及畸形儿死亡与剖宫产率无关。与分娩方式有关的围生儿死亡率与剖宫产率负相关。绝对指征行剖宫产比例从1986年的38.1%降至1998年33.0%(P〈0.05),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比例从1986年的2.2%上升至1998年的5.4%(P〈0.05)。结论:只有提高对早产儿的诊疗水平及宫内诊疗水平,才能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只有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降低日趋升高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剖宫产的指征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1999年~2001年我院剖宫产13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胎儿窘迫、脐带绕颈、相对头盆不称、高龄初产妇、臀位等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无指征剖宫产逐年增加。结论 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的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社会对母婴的重视 ,为保障母体健康及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干预分娩逐渐增多 ,剖宫产率逐渐上升 ,相应的并发症也升高。剖宫产率上升在一段时间内使母婴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近 10几年剖宫产率仍进一步的上升 ,但母婴病率、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并未进一步下降 ,况且剖宫产对围产儿来说 ,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 ,产妇有术后并发症 ,因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适当限制剖宫产率已成为产科关注的问题。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于 1996年至 1999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 1986例 ,其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 714例 ,占分娩总数 36 …  相似文献   

12.
452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年来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剖宫产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率逐年上升,2007年50.3%相比2003年17.12%上升了2.9倍(P〈0.01)。(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增加最明显(P〈0.01)。(3)社会因素剖宫产中脐带因素占第一位。(4)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有指征剖宫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采取开展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提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行的不必要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指征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86、1996、2006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1986年为8.7%,1996年为22.02%,2006年为45.30%,三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1986年主要指征分别为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因素、社会因素。2006年社会因素跃居首位,其次为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头盆因素。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时监护技术及助产技术,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幸福花 《医学信息》2010,23(15):2903-2903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连续3年住院分娩产妇98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年平均剖宫产率30.47%,明显高于WHO提出的小于15%的目标,同时呈现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羊水过少或多,瘢痕子宫,脐带胎盘原因,社会因素等占前六位原因。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其它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还较平稳。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不单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同时要推广适宜产科技术,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总之,通过孕妇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的。  相似文献   

15.
权红琴 《医学信息》2010,23(15):2904-2905
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分析结果显示:①剖宫产率逐渐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头盆因素虽明显下降,但仍居剖宫产指征第二位。故社会因素、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剖宫产日趋上升已成为产科关注的问题,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但剖宮产率无限增高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反而增加了产妇的并发症[1]。本文就我院1524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配合医师在保证母子平安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分娩总数4300例,剖宮产1524例,剖宮产率为35.44%。年龄最大47岁,最小20岁,三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2.79%、36.90%、37.15%。结果分析剖宫产的指征变化:同一份病历中有多个指征,以第一个指征统计,将剖宫产指征分…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是解除孕妇和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为了保护胎儿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而使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往往事与愿违,还是出现了大畸形和发生新生儿死亡,通过本文对剖宫产围产儿死亡130例分析,希能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和围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绕颈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的776例脐带绕颈孕妇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无脐带绕颈的孕妇50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脐带绕颈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孕妇的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脐带绕颈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脐带绕颈2周和以上者与对照组比较其胎儿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妇若不伴有其他剖宫产指征,在严密观察产程持续胎心电子监护下,脐带绕颈1周者,可鼓励孕妇首选阴道试产。脐带绕颈2周级以上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 对我院自2007年1月1~2009年12月31日连续3年住院分娩产妇98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年平均剖官产率30.47%,明显高于WHO提出的小于15%的目标,同时呈现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羊水过少或多,瘢痕子宫,脐带胎盘原因,社会因素等占前六位原因.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其它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还较平稳.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不单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同时要推广适宜产科技术,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总之,通过孕妇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的.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率升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中秋  焦阳 《医学信息》2009,22(3):355-357
目的 通过我院11年间剖宫产率升高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官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 时我院1996~2006年间住院足月分娩的病例进行分娩总数剖宫产率、各种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回顾性分析,统计相关构成比及率,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结果 1996~2006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孕产妇因素则跃居剖宫产指征中的第二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是社会背景下多因素的结果.遏制其无度上升需要医患双方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