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20余年,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RAA)系统被认为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心。肾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轴已变为药理学干预的重要靶点,其中积累最多的药物治疗经验当首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1981年问世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captopril)以其抑制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Ⅰ(AngⅠ)不能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而受人瞩目。如今被认可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已有10种(表1)。其后,1995年首次公布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ngiotensin Ⅱ receptorblocker,ARB)氯沙坦(losartan)以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新的干预靶点而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开发更为迅速。此外,这类药物还被确认具有降低血压以外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尤其是具有延缓进行性心、肾血管性疾病的病程,从而使其临床应用适应证从高血压扩展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和糖尿病性。肾病等领域。笔仅对目前最常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阻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而对于醛固酮及阻断其受体的药物则归于利尿药中叙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血压控制及降血压药物使用现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11个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缺血性卒中或TIA诊断明确的连续病例近期的血压控制及降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6年7月1日~8月15日期间11个医院参加调查,总计1247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患者连续入选纳入分析,其中伴高血压者919例 (73.7%),血压控制达标率[按收缩压(SBP)<140 mmHg和舒张压(DBP)<90 mmHg]为46.8%(413/919)。伴糖尿病者297例,血压控制达标率[按SBP<130mmHg和DBP<80mmHg]为13.1%(39/297)。伴高血压者919例中,739例患者使用各种降血压药物,使用比例分别为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61.2%(452/739)、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26.8%(198/739)、β-受体阻滞剂15.7%(116/739)、复方制剂15.2%(112/739)、利尿剂8.0%(59/739)、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ARB)7.7%(57/739)、α-受体阻滞剂1.3%(13/739)。关于患者未用药的原因:42.7%(53/124)患者认为血压已控制故停药,其次29.8%(37/124)的患者回答是医生未建议。结论 北京市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参照临床指南要求目标值达标率偏低,伴糖尿病的患者血压控制更不理想,亟待加强对卒中患者血压的控制,缩短临床实践与指南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110例治疗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治疗第4、8、12周检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结果治疗第4、8周后,2组患者SBP、DBP及PP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第12周SBP与观察组比较(t=16.227,P=0.0001),对照组第12周PP与观察组比较(t=13.818,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物可明显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脉压,改善患者动脉血管顺应性,治疗剂量下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它能促进多种细胞生长与移行及各种组织器官的发生。在心血管系统,它具有抗凋亡、抗纤维化、促进内皮细胞损伤后修复作用,推测其可能具有降压效应。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管内皮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血压的可能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07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完成。 材料: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粉剂购于美国Peprotech公司,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和WKY大鼠,均14周龄,体质量200~ 250 g。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单纯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 方法:实验组每间隔24 h从尾静脉依次给予肝细胞生长因子5,10,15,20,25 μg/kg,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和正常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次注射安抚大鼠5 min后测血压与心率,最后一次注射后观察血压降至最低值时(约注射后30 min),麻醉后处死,各取右心室血2 mL。 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收缩压及心率的影响。②分别用比色法测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结果:实验组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5 μg/kg血压下降不明显,注射10 μg/kg约5 min后血压开始下降,30 min降至最低,1 h后血压开始逐渐回升,5 h后血压基本回到原先水平。注射20 μg/kg达最大降压幅度,收缩压下降达40~50 mm Hg,再增加剂量最大降压幅度及持续时间不变。整过程心率无明显变化。两个对照组血压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降,一氧化氮含量上升(P < 0.05)。 结论:从静脉给予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快速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的血压,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肝细胞生长因子系统、血管内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共同参与血压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的高血压分级标准预测脑卒中的价值,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的理想降压水平。方法:以脑卒中做为高血压病的终点事件,对可进行临床评价的致死性脑卒中与非致死性脑卒中287例患者,按照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中定量预后分级与危险度分层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后者预测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根据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平均血压控制水年并结合非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对照分析,探讨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治疗的理想终点水平。结果:287例脑卒中患者中257例(89.5%)为3级高血压,273例(95.1%)为极高危险组;可评价发病前血压水平的198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12例(6.06%)低于HOT水平,而同期非高血压性脑梗死发病21树,提示较低的血压水平至少没有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结论:新的高血压分类标准对预测脑卒中事件有重要临床价值,抗高血压药物的理想降压终点应参照HOT标准。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人出院后血压控制不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出院后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稳的原因。方法:以电话随访形式,对上述6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现所服降压药物名称,剂量和服用方法;近期内情绪的变化,(包括作息规律,饮食规律,排便情况,睡眠质量等);活动情况变化;环境因素改变等。结果:60例高血压病人出院后血压不稳原因是遵医用药行为差,错误理念,工作生活安排不便理。结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指导,让病人和家属重视服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不稳的前提。为年龄大的病人尽量选应长效药,控释片和缓释片;开展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出院指导和心理护理,减少重复入院。  相似文献   

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不仅作用于外周血管,而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压升高。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脑内作用于两种不同的AngⅡ受体亚型:AT1和AT2。这两种受体亚型通过不同的信息传导途径介导了AngⅡ的不同反应。其...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观察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及保护肾功能是否有协同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2007年,来我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共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1岁,符合WHO/ISH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水平为1~2级,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临床上肾移植后贫血发生率为30%~40%,是肾移植后心血管疾病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分析2000-01/2009-12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肾移植82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41例,女285例,年龄17~71岁;尸体供肾805例,亲体活体供肾21例。根据移植后是否发生贫血将患者分成贫血组与非贫血组,记录可能引起移植后贫血的各项参数,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826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贫血225例,发生率为27.2%。女性和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3%和37%(P < 0.05 );年龄26~65岁,其中伴有高血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者46例, 伴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或上消化道溃疡者16例,人存活率为85.3%,肾失功率为25.3%;非贫血组601例,占总例数的72.8%,其中男405例,女196例,年龄17~71岁,伴有高血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药物者35例,伴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或上消化道溃疡者14例,人存活率为92.1%,肾失功率为12.6%,与贫血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肾功能、消化道疾病史、药物因素等与肾移植后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抑平舒(西拉普利)为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降压药物,我院近年来应用该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讨SHR及WKY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ostralventrolateralm edulla, RVLM)内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Sar1,Thr8]Ang Ⅱ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在SHR及WKY 大鼠,RVLM 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不引起明显的心血管效应。RVLM 内微量注射递增剂量的Ang Ⅱ(pm ol:01,10,10,100),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加。两组实验动物血压、心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别。Ang Ⅱ的效应可被预先注射[Sar1,Thr8]Ang Ⅱ所阻断。相反,RVLM 微量注射剂量递增的[Sar1,Thr8]Ang Ⅱ(pm ol:01,10,10,100),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在SHR大鼠,血压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WKY大鼠,而心率的变化在两组动物中无显著差别。实验结果提示大鼠RVLM 内Ang Ⅱ具有升高血压和增加心率的作用。Ang Ⅱ的作用与Ang Ⅱ受体介导有关。SHR大鼠RVLM 内神经元对内源性Ang Ⅱ的敏感性增高。SHR大鼠高血压的形成与RVLM 内Ang Ⅱ的升压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喜定(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是一种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降压作用。现将我院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的资料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高血压急症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5~78岁(53±9)。其中高血压脑病6例,高血压急性左心衰13例,脑卒中7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6例,血压180~280/100-140mmHg(1mmHg=0.133kPa)1.2 方法 用利喜定12.5~25.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使血压降至<180/100mmHg,若未达此…  相似文献   

1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循环内分泌系统,脑内存在RAS活性,目前关于RAS在脑内定位、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综述了RAS与AD的关系,并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1阻滞剂(ARB)类降压药物在AD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RAS在AD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为目前六类主流降压药〔1〕。近年来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合用硝酸酯类药物———长效消心痛片治疗可有效降低收缩压及脉压 ,而对舒张压的影响较小。随对此现象进行研究 ,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入选对象须符合WHO/ISH1999标准 :SBP≥14 0mmHg ,DBP≤ 90mmHg ,年龄≥ 60岁。所有受试对象均查肝肾功能、血糖、心彩超、心电图 ,发现下列任一情况即不入选 :…  相似文献   

15.
肾素(原)受体是由ATP6AP2基因编码、350个氨基酸组成的Ⅰ型单次跨膜蛋白,广泛存在 于多种组织器官中,并在大脑中高度表达。中枢神经系统肾素(原)受体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并通过 促进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机制以及其他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机制参与血压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肾素(原)受体有可能成为高血压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双氢氯噻嗪是一种最常用的利尿剂。作为降压药物临床功过评价几经反复。我们应用小剂量双氢氯噻嗪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人,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人治疗前均检查血、尿常规,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肌酐、血尿酸、血钾、十二导联心电图。治疗半年、一年后各复查一次。其中男25例,年龄35~70岁;女性11例,年龄38~62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轻度高血压6例,中度高血压19例,其中2例合并糖尿病;重度高血压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降压药物联合碳酸锂口服,治疗组给予降压药物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1~8周2组患者BRM S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以及6周BRM S评分的动态演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BRMS评分不断下降,病情不断好转,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ESS评分(4.1±1.1)分,对照组为(10.5±2.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躁狂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 ABPM )真实客观反映血压水平以及血压变异性,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还可指导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及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目前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我们对251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其血压昼夜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选治疗未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例,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其服用特拉唑嗪(每晚睡前2mg)前后血压晨峰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服用特拉唑嗪治疗后,患者晨醒后半小时内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患者晨醒后半小时内血压与晨醒前最后一次血压的差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α1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新的高血压分级标准预测脑卒中的价值,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的理想降压水平。方法:以脑卒中做为高血压的终点事件,对可进行临床评价的致死性脑卒中与非致死性脑卒中287例患者,按照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中定量预 后分级与危险度分层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后者预测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根据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平均血压控制水平并结合百高血压性脑梗互患者的对照分析,探讨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治疗的理想终点水平。结果: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