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袁合林  黄桂林 《农垦医学》2012,34(4):350-354
近年来,随着诊断治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涌现,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的理念和方法日益更新,已从消极转为积极多途径的综合诊治.现就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综合文献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转移特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0.6%、21.9%。结论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评价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4年结直肠癌肝转移47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肝转移同期肝转移灶切除者11例,门静脉化疗泵植入6例;术后发现肝转移者36例行手术切除、全身化疗、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等综合治疗。无手术死亡率。治疗后CEA下降61.5%,随访率93.6%,随访期1~5年,总缓解率91.5%。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5.3%、19.1%。结论:手术治疗配合射频消融、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控制结直肠癌进展和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5年来收治的5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17例进行了肝转移癌切除手术。结果3个月内死亡2例,生存4~6个月3例,6个月~1年9例,1~2年17例,2~3年16例,3年以上10例。结论早期、积极、综合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人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79例。结果全组病人3、5年总存活率分别是52.5%、43.2%。结论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长期生存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并且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后,疾病进展可得到控制,并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本文就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吴韬  刘斌  杨世昆  郑南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1):20-21,2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综合文献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同期手术组与非同期手术组的生存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46.3%、17.1%,同期手术组与非同期手术组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手术结合术前介入、术中腹腔低渗化疗、术后介入和静脉交替化疗加免疫疗法,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49例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癌均获切除,同时一期切除肝转移癌。全组患者1、3和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47%和32%,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100%、61%和44%。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4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通过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理参数等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2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病灶切除,4周内仅5例复发,复发率为2.20%,198例行化疗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12%(完全缓解52例+部分缓解71例);截至随访结束(2012年1月),共死亡399例,存活26例,中位生存期为15.27个月;0.5、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24%、62.35%、51.76%、22.59%、13.18%、6.12%;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分布、肝转移个数、肝转移最大直径、既往化疗史、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手段均是影响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低,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较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 2 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灶与肝转移同时切除 +化疗生存率明显优于其它方案 ,6例中其 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6、5、4、2例。其它方案仅有少数患者存活超过 1年。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以手术根治切除转移灶加化疗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皮化疗泵植入门静脉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选用微创穿刺器械,对2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癌患者施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及化疗泵植入,并通过该系统进行化疗.结果 23例病人中CR0例.PR 13例.NC 5例,PD 5例,总有效率(CR PR)56.5%.结论 经皮化疗泵植入门静脉化疗可有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提高结直肠癌根治疗效。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3年45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分别行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而Dukes’分期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Dukes’分期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iASP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ASP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1);②在高?中和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 < 0.01);③在T1~T4期结肠直癌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 < 0.01);④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 < 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结肠组织,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可能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结直肠癌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并逐渐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脏,占50%以上,原因是结直肠静脉血通常是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癌细胞极易转移至肝脏。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RLM)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随着手术观念和技术的革新以及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初始不可切除的CRLM、CRLM同时合并肝外转移(肝门淋巴结、肺、骨、腹腔转移等)已经不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证。本文将对初始可切除CRLM、初始不可切除CRLM、CRLM同时合并肝外转移三种情形的手术治疗及相关问题分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亲环素B(CypB)的表达变化,研究CypB质粒敲除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59例结直肠癌组织CypB表达,其中31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伴淋巴结转移。构建CypB的RNA干扰质粒,测序鉴定后转染结直肠癌细胞系SW1116(SW1116-siCypB),设立阴性对照(SW1116-NC);Westernblotting分析CypB敲除效果。分别采用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评估和检测CypB敲除对SW11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伴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ypB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组织(P〈0.01)。与SW1116-NC比较,SW1116-siCypB的CypB表达明显减少,细胞迁移和细胞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ypB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防治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长必安抑制大肠癌转移的机制。方法:应用含227个靶基因芯片分析长必安干预后的大肠癌裸鼠转移模型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发现p47LBC、DKPZP434A2322与syn-thetase-like protein mRNA等3个基因在肠癌转移模型发生转移和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长必安对后两个基因产生上调作用。结论:中药长必安对多个癌转移相关基因可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1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VEGF—C和nm23-H1基因蛋白测定。结果VEGF—C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48%。VEGF—C高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m23-H1基因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大肠癌中VEGF—c和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VEGF—C和nm23-H1蛋白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 10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2.7%)术后出现脑转移.所有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直肠癌患者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术后TME分期提示为Ⅱ期或更晚分期的患者,根据情况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XELOX)或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方案(FOLFOX)的化疗.分别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模型,对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伴肺转移、是否伴肝转移等可能影响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x2 =5.844,P=0.016)、术前血清CEA水平(x2=5.395,P=0.020)、肿瘤组织学类型(x2=4.950,P=0.026)和是否伴肺转移(x2=52.569,P=0.000)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脑转移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OR=0.278,95%CI:0.095~0.817,P=0.020)、术前血清CEA水平(OR=0.423,95%CI:0.192~0.933,P=o.033)和是否伴肺转移(OR=10.814,95%CI:4.705~24.856,P=0.000)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位置为直肠、高术前CEA水平及伴有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内更容易发生脑转移.  相似文献   

19.
E-cadherin和uP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压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1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E-cadherin和uPA测定。结果 E-cadrefin和u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和62%。E-cadherin低表达和uPA高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大肠癌中E-cadherin和uP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E-cadhefin和uPA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E-cadherin和uPA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压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