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nn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柏,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现代中医证候研究认为气虚血瘀证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候要素,其致病因素主要为气虚及血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致病,加重疾病的发展.根据冠心病发病的标本虚实,将痰浊证、气滞证、阴虚证、阳虚证等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文章对冠心病本证气虚血瘀证以及兼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发展趋势与热点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建库至2022年9月27日收录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的有效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 927篇有效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学者以王伟为代表,研究机构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代表,但大部分作者及机构彼此间联系较少,合作较分散;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重点治疗方法,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体外反搏、穴位按摩等;常用药物如养心氏片、灯盏生脉胶囊等;常用实验室指标为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等。结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主要研究热点及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及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等,预测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临床观察与生活质量相结合、炎症因子等话题将成为未来的热点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CAS)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9—2013我科及心内科住院的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CAS患者268例,经中医辨证分为精髓亏虚证、痰瘀互结证及肝阳上亢证。观察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病变支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轻、中、重度狭窄均以痰瘀互结证为主,分别是19/268、64/268、24/268,与肝阳上亢证、精髓亏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者以肝阳上亢证为主(27.27%),多支病变以痰瘀互结证为主(32.33%),痰瘀互结证明显多于肝阳上亢证及精髓亏虚证(P0.05)。三个证型均以狭窄"26%~50%"例数及狭窄支数为多。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LAD最多(32.19%),并且冠脉病变中存在LAD病变最多(67.80%);单纯左主干(LM)病变4例,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左回旋支(LCX)与右冠(RC)病变在中医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加重,痰瘀互结证逐渐增加,而肝阳上亢证与精髓亏虚证有所减少(P0.05).左冠病变主要证型是痰瘀互结证。与右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与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徐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901-902
目的探讨脉压(P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根据PP分为PP<50 mmHg(1 mmHg=0.133 kPa)组(PPn组74例)与PP≥50 mmHg组(PPe组157例),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其与CHD的关系。结果PPe组CHD发生率显著高于PPn组。结论PP是预测CHD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林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2):321-323
探讨血瘀证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组患者及73例对照组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用ELISA法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血瘀证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血瘀证与颈动脉内径、斑块的形态及数目呈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性增高;血瘀证存在颈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部分颈动脉狭窄及血流速度改变,在发生脑梗死时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IMT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加重,狭窄支数增多;脑梗死血瘀证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22例SLE患者根据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记录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价疾病活动度。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性因素对SLE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结果 SLE血瘀证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阻力指数(RI)均明显大于SLE非血瘀证组。2组在病程、疾病活动度、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累积激素用量、肾脏累及、补体C3、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方面存在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CRP、DDi、肾脏受累、ACA(Ig G)、ACA(Ig M)与SLE血瘀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病程≥5年、CRP升高、DDi升高、肾脏受累、ACA阳性是SLE血瘀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医证候要素诊断的进一步标准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证结合(西医疾病+中医证候要素)是一种新的模式.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的客观指标,不仅能更好地揭示证候本质,且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结合的标准化.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滞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滞血瘀证的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证候要素的变化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对200例CHD患者进行证候要素辨证分型,比较PCI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结果:CHD患者PCI术后不同时间点中医症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是:术后1周: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术后1月、3个月:气虚证血瘀者痰浊证;术后6个月: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CHD患者PCI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PCI术前与术后6个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PCI术后患者证候要素的转化可能始于术后1周,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证候要素与术前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杨建新主任医师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医病机以虚为主,主要在于气虚,兼以血瘀等实邪,治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益气扶正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止痛,并以桃红四物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自拟益气活血方,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诊疗特色等进行论述,讲述导师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与血浆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70例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血瘀证组37例、非血瘀证组33例;将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测并比较三组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分型、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两组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且血瘀证组血浆Hcy水平较非血瘀证组高(P <0.01);观察组两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1),其中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高(P <0.05);观察组两组不同分型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两组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分型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无斑块分型的血浆Hcy水平(P <0.05)。结论:血浆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210例,分别作身高和体质量测量,分为超质量组119例,正常体质量组71例和减质量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情况,观察冠心病患者不同体质量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结果:冠心痛患者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超质量组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则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含量减少;正常体质量组与减质量组比较中,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病例,在各体质量组的发生率,是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2型糖尿病的病例的发生率,正常体质量组与减质量组没有差别。结论:肥胖可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心绞痛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活血汤,每日1剂,由许昌市建安医院制剂室制成每袋200 mL的药液,每天2次,每次1袋,早晚饭后温服。2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对照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6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9例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并检查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记录中医证候与血瘀证积分,分析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以及血瘀证与FMD、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素以血瘀最常见,血瘀证组FMD值低于非血瘀证组,Gensini评分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P0.01)。血瘀证积分与FMD值呈负相关(r=-0.597,P0.01),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93,P0.01);血瘀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358,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64,P0.05),FMD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700,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瘀证越明显,其冠脉病变程度及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申新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6):254-25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加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的血脂、血黏度及颈动脉内膜媒介厚度(IMT)的影响。方法:给予改善生活方式的指导后,采取单盲法给药(门诊病例严格控制干扰因素)。对照组予辛伐他汀20 mg,日1次;治疗组予服辛伐他汀10 mg,日1次,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日3次,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甘油三酯(TG)均降低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升高;两组治疗后IMT,Tmax均变薄,Smax均缩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与辛伐他汀等调脂药合用,具有明显降低血黏度,调节血脂,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颈动脉横切面最大面积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要素与现代化指标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循证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探讨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血瘀、痰浊、气虚、阳虚、阴虚、内热、血虚、气滞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疗效评价客观化提供初步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引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更新颖、更深层次以及更加具有综合性的研究,寻找到特异性更强的现代化客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使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更加有理有据,最终阐明其辨证本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20.
<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心脏供血不足和心肌功能障碍的一组器质性病变,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在我国,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于中老年人高发。也由于目前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均匀,运动量不足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预防治疗冠心病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冠心病于中医范畴属于胸痹、心痛等,病因机制在于心脉不通,由于长期的痰浊、气滞造成瘀血。治疗方面以虚实辨证治疗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