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鉴定结论,分析医疗过错发生规律,促使医疗机构防范医疗过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为完善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比较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鉴定结论的相关内容及相关因素。结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所涉医疗机构主要位于市内六区;三级医疗机构在两种鉴定中占据70%~80%;法医参与医疗事故鉴定率为29.37%,法医参与医疗损害鉴定率为84.89%;医疗事故构成率为60.14%,医疗损害构成率为54.67%;一、二级医疗机构和近郊区、远郊县医疗机构是医疗过错较为高发的机构。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一、二级医疗机构和近郊区、远郊县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与风险监控,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并进一步完善法医参与鉴定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举案学法     
1学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h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①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②导致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③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第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  相似文献   

3.
医疗事故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准确理解医疗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正确处理医疗事故责任的基本前提。认为医疗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主体需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行为需具有违法性、医疗行为需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医务人员需具有过失、医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间具有因果关系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孙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146-1147
以上,我们用两期的篇幅,主要讨论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问题。确认了在医疗干预过失和医疗损害事实存在的情况下,医疗干预行为过失与医疗损害结果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原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第2款明确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有些案例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也要赔  相似文献   

5.
程宏 《医学与社会》2006,19(6):43-45
因医疗侵权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司法解释采取了以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为依据适用不同法律法规的制度,引起较大争议。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医疗侵权造成患者损害的,应以全部赔偿为原则,辅之以过失相抵规则和衡平原则。对患者因医疗行为带来的损害,医疗机构原则上应全部予以赔偿;由于患者本身的原因与医疗过错共同作用造成损失的发生和扩大的,应适用过失相抵规则,适当减轻甚至免除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还应当考虑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和偿付能力等因素,适用衡平原则。  相似文献   

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医刊》2002,37(7):57-59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 ,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疗秩序 ,保障医疗安全 ,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 ,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第四条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8.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或医患纠纷时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和解或民事诉讼方式处理解决,何种方式有利于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减轻损害应当是医疗机构做出决策的唯一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疗事故争议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4例医疗事故争议调处、鉴定中争议的产生原因。结果:44例争议案中常见的原因有:①误诊、漏诊;②手术指征掌握不严;③对复杂病案重视会诊处置不当;④查对制度不严;⑤责任心不强;⑥病历书写不规范;⑦违犯诊疗常规及医疗法规。结论:严格遵守医疗法规、医疗操作常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是预防医疗事故争议的有效手段。对已发生的事故争议纠纷,理智、合理解决对医疗机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疗争议案件,总结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受理的再次鉴定的医疗争议案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应用构成比进行分析,对某省级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2008年1月—2011年6月申请再次鉴定并已鉴定完毕的175例案件按照医疗机构等级及事故等级分布、医疗争议涉及专业情况、医疗争议涉及科室情况、医疗事故等级及责任分布、医疗事故原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75例医疗争议案件中二级医院的例数较多,占68.00%(119例),构成医疗事故131例,其医疗事故构成比为69.47%(91/131);175例医疗争议案件共涉及28个专业,发生次数366次,平均每例医疗争议都会涉及2个或2个以上的专业;175例医疗争议案件涉及的18个科室中骨科、普外科、产科3个科室共105例(60.00%);131例鉴定为医疗事故中院方负完全责任的有6例(4.58%),负主要责任的有46例(35.11%),负次要责任的有50例(38.17%),负轻微责任的有29例(22.14%)。例因素数共有320个,平均每例医疗事故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原因。结论在医疗纠纷的防范中,应将重点放在二级医疗机构上;在对骨科、普外科、产科患者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知识的教育;正确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对患者病情的发展作出全面的分析,科学合理地处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发展;医疗结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病历书写质量及时监控。  相似文献   

1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医刊》2002,37(8)
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 ,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 ,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 ,应当组织调查 ,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 ,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第三十七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 ,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 ,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  相似文献   

12.
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公立医院将成为检查重点。卫生部要求,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人员要严肃处理。据了解,医疗安全专项检查活动检查的重点科室是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科室和麻醉科、药剂科等。卫生部要求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  相似文献   

14.
举案学法     
<正> 1 学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注:医疗事故概念的4个要件:第一,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第二,行为的违法性;第三,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第四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及提高,人们对健康生命的质量更加重视,患者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医疗责任举证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维护医疗秩序,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是我们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就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浅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 ,自 2 0 0 2年 9月 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的核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 ,明确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制定了医患双方保护自身利益的机制。伴随临床医师对功能检查客观数据的增多及依赖性 ,医院检验科必须引起注意 ,重视自我约束 ,自我保护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如下就个人学习《条例》后如何应对 ,略谈一二 ,供同道们参考。一、学习《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意识。《条例》对医疗事故作了明确定义 :“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  相似文献   

17.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 ,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疗秩序 ,保障医疗安全 ,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国务院制定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自 2 0 0 2年 9月 1日起施行。本文依据《条例》 ,结合法学、医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医疗事故的构成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1 医疗事故的概念根据《条例》规定 ,医疗事故 (MedicalMdlnac doc)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条例》的规定与《办…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1987年6月29日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后,医疗纠纷的处理走向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由医疗纠纷而引起的诉讼也不断增多。但医疗纠纷诉讼属民事诉讼抑或是行政诉讼及卫生行政部门在诉讼中的地位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颇有争议。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供商榷。 医疗纠纷是指医疗单位和患者或其亲属,对是否因医疗失误而导致患者利益损害及医疗失误的性质、造成损害的大小而引起的争议。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笔者认为:因医疗纠纷而引起的诉讼(不包括因医疗纠纷而导致的治安管理、追究刑事责任等诉讼)其性质一般应为民事诉讼,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是行政诉讼或行政机关内部解决的争议,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医疗争议即医疗纠纷,是由于患方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产生异议,并由此导致的争议,他是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在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如何妥善的防范与解决医疗争议,回顾我院十余年处理医疗争议的经历,笔者认为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