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检测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纸片法对62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多重PCR法检测62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62株菌中有40株(64.5%)含有Ⅰ类整合子,1株(1.6%)含有Ⅱ类整合子;没有检测到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26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65.0%);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标志物(qacE△1-sul1)存在状况.采用多基因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重耐药菌株亲缘性分析.方法 收集RICU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3株,采用PCR方法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PER、DHA、IMP、VIM、OXA-23、OXA-24)和qacE△1-sul1基因共9种.应用多基因聚类分析法分析菌株亲缘性.结果 3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blaTEM阳性8株(24.24%),blaVIM阳性6株(18.19%),blaIMP阳性3株(9.09%),blaSHV阳性2株(6.06%),blaDHA阳性5株(15.15%),blaOXA-23,blaOXA-24,blaPER均未检出,qacE△1-sul1基因阳性28株(84.85%).多基因聚类分析发现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我院R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以携带blaTEM基因为主.qacE△1-sul1携带率高,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肉鸡源空肠和结肠弯曲菌的耐药谱特征,检测多重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盒、gyrA基因突变位点、tetO基因、23S rRNA突变位点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PCR检测弯曲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存在情况;利用MAMA PCR技术检测弯曲菌gyrA基因第257位碱基的突变情况;针对弯曲菌23S rRNA的V区2075突变位点检测突变菌株。结果多重耐药菌株占分离株的94.5%。146株多重耐药空肠和结肠弯曲菌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98.6%,有78株菌株检出3种基因盒,1 000 bp+750 bp+500 bp+250 bp为主要谱型,所占比例为92.3%;有131株在gyrA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发生突变,突变率为92.9%。127株四环素耐药弯曲菌tetO基因的检出率为95.3%。81株红霉素耐药菌株中,23S rRNA的V区2075处突变发生率为96.3%。结论空肠和结肠弯曲菌分离株携带aadA2耐药基因盒,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相关;gyrA基因突变、tetO基因的携带以及23S rRNA突变,与弯曲菌对喹诺酮、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院污水中多重耐药菌污染情况及其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携带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污水,使用16S rRNA测序和微量生化反应管鉴定细菌种属;采用PCR扩增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计算其检出率。结果根据16S测序和生化反应共分离鉴定出23株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显示23株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62.5%(15/23),复方新诺明为56.5%(13/23),氨苄西林为56.5%(13/23)。所有菌株均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为56.52%(13/23)。PCR检测耐药基因携带率aadA1基因为100%,tetA基因为95.8%,aac(6')-Ib-cr基因为79.2%,CTX基因为70.8%,tetB基因为63.5%,Qnrs基因为58.3%,SHV基因为54.2%,qepA基因为41.7%,Sul基因为35%。所有菌株均不携带KPC基因、IMP基因和NDM1基因。有21株细菌检测到Ⅰ类整合子,其中11株细菌的整合子携带空基因盒。整合子携带的大多数基因盒编码DfrA和aadA基因,有1株细菌的基因盒编码OXA-1基因。结论医院污水中的大肠埃希菌存在多药耐药现象且Ⅰ类整合子携带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技术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并用DNA序列分析确认其所产生基因型.结果 检测菌株中ESBLs阳性56株,阳性率为44.4%.所有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56株ESBLs阳性的菌株有44株扩增到TEM基因(78.6%),SHV型阳性的有2株(3.6%),CTX-M型阳性的有48株(85.7%),OXA型阳性的有1株(1.79%),intI1阳性菌株有35株(62.5%),占未检出PER和VEB型.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较高,耐药显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药物;TEM型和CTX-M型ESBLs为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基因型,携带I类整合子基因是导致细菌产ESBLs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印度东部1988、1995和2002年部分临床分离痢疾志贺菌中细菌耐药关系密切的1、2、3类整合酶基因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分布,分析整合子系统对志贺菌耐药的影响.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实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方法对16株临床耐药菌株进行1、2、3类整合酶基因(intI)筛选,对阳性样本可变区基因盒序列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所有16株菌均耐4种及4种以上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13株菌检出1类整合酶基因,全部菌株含2类整合酶基因,即发现同时存在两种整合子结构菌株,未检测到3类整合酶基因.1类整合酶插入基因盒以blaara30-aadAl基因家族为主,分别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链霉素、壮观霉素耐药;2类整合酶插人基因盒以dfrAl-satl组合为主,分别对甲氧苄氨嘧啶、链丝菌素耐药,同时在4株菌中发现dfrAl-satl-aadAl基因盒组合.结论 2类整合子普遍存在于临床志贺菌中.整合子与志贺菌的多重耐药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并对比分析其与临床耐药率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为72.8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为15.71%。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携带率为57.14%(40/70),2类整合子携带率为7.14%(5/70)。与1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相比,阳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近(χ2=1.47,P>0.05),对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5.00%~82.50%,其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两组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1类整合子,且1类整合子与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全基因测序方-法(NGS)分析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耐药克隆的质粒结构特征并与肠杆菌科质粒BLAST分子溯源,通过质粒消除研究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变化,探索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耐药克隆成因及起源。方法 通过对2株(编号222、15)泛耐药印第安纳沙门菌全基因测序结-果尤其是其质粒序列耐药I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移动元件的分析,并与NCBI中28株肠杆菌科菌的质粒BLAST比对溯源。 对3株印第安纳沙门氏菌(编号15、38、222),1株肠炎沙门氏菌(编号17)、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编号32)、1株德尔卑沙门氏菌(编号163)进行高温-SDS质粒消除试验并比较质粒消除后菌株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的变化。结果 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5株菌株拥有1个带有1个以上的耐药I类整合子及多个转座酶(Tns)和插入序列(ISs)等多种移动元件的结构相似、携带大量耐药基因且同源性大于99%的质粒(>210 000 bp)。经质粒消除实验后菌株15、38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恢复敏感,菌株222对头孢噻圬、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恢复敏感。菌株15不再携带TEM-1、OXA-1、sul1、aacC4、dfrA17、floR、qnrB等7种耐药基因,菌株38不再携带TEM-1、OXA-1、CTX-M、sul1、aacC4、dfrA17、floR,菌株222不再携带TEM-1、OXA-1、sul1、aacC4、aac6-1b。BLAST溯源结-果表明印第安纳携带的质粒与大肠杆菌质粒高度相似,同源性大于99%。结论 印第安纳沙门氏菌拥有含耐药I类整合子、多种移动元件(Tns)、插入序列(ISs)及大量耐药基因的耐药质粒是印第安纳沙门氏菌泛耐药克隆形成的主要原因。该质粒可能是其进化过程中从大肠杆菌类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香港海鸥型菌淡水鱼与蛙来源分离株磺胺类耐药性以及Ⅰ类整合子介导耐药的情况。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香港海鸥菌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菌株,PCR方法扩增耐药菌株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128株香港海鸥菌中共有20株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耐药率15.6%,耐药菌株中检测sul1阳性率90%,sul2阳性率55%,Ⅰ类整合子携带率80%。 结论 淡水鱼与蛙来源香港海鸥型菌菌耐磺胺的机制可能与Ⅰ类整合子、sul1、sul2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某肉鸡屠宰加工厂不同环节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现状。方法 采集屠宰前肉鸡泄殖腔、不同环节鸡酮体以及环境等样品,运用无血弯曲杆菌选择性培养基(modified charcoal-cefoperazone-deoxycholate agar,CCDA)平板法进行分离纯化,PCR鉴定后,采用K-B法测定6大类14种抗生素耐药情况。PCR检测弯曲菌Ⅰ型整合子、四环素耐药基因tet(O)、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簇aadE-sat4-aphA-3以及弯曲菌gyrA基因第257位碱基的突变情况。结果 细菌分离结果显示170份样品分离到124株弯曲菌(72.95%)。分离株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萘啶酸、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为100%,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多重耐药率高达100%,其优势耐药谱主要为CTX-CRO-cDA-K-NOR-S-AZM-CIP-TE-NA-E-LEV-ENR-TOB。分离株经PCR扩增未检测到Ⅰ型整合子,所有菌株在gyrA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发生了C-257-T点突变,tet(O)基因和aadE-sat4-aphA-3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0.23%。结论 江苏某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弯曲菌污染及耐药情况比较严重,gyrA基因突变、tet(O)基因及aadE-sat4-aphA-3耐药基因簇的携带,与弯曲菌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屠宰生猪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药物感受性。方法应用GB/T4789.4-2003对来自五个定点屠宰场生猪胴体体表和肉样的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并采用标准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22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胴体体表沙门氏菌以B群为优势菌群,优势血清型包括里定沙门氏菌和山夫登堡沙门氏菌;胴体肉样沙门氏菌以E1群为优势菌群,明斯特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钠和丁胺卡那感受性最大,对强力霉素和四环素高度耐受;51株耐药菌株中有33株(64.71%)为多重耐药,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谱是强力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结论实施宰前检验和管理是控制沙门氏菌病,保证病健隔离分宰,减轻对加工环境和产品污染的重要措施;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应加强畜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河南省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的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分子学特征。方法 对河南省腹泻粪便中分离的124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通过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筛选产ESBLs菌株;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情况,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124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耐药严重,其中有16株为产ESBLs菌株。16株产ESBLs菌株均携带CTX-M型耐药基因,并检测出OXA型和TEM型耐药基因;其中9株菌可将CTX-M基因通过质粒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药敏分析发现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发生共转移。16株产ESBLs 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经XbaⅠ酶切后共分为14种带型,无明显的优势带型。结论 检出产ESBLs 的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基因型具有多样性,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性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离鉴定2016-2018年不同宿主来源的伦敦沙门菌,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生化实验和肠毒素基因stn检测进行种属鉴定;参照考夫曼怀特表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伦敦沙门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出135株伦敦沙门菌,分离自猪、人、犬和鸡来源的样品;100%伦敦沙门菌至少对一种抗菌药物表现耐药;伦敦沙门菌对四环素(95.6%)、链霉素(93.3%)和氨苄西林(87.4%)的耐药率较高,对氨曲南(8.9%)和头孢噻肟(11.1%)耐药率较低,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呋喃妥因和美罗培南敏感;多重耐药率达到95.6%,常见的多重耐药表型为AMP-CHL-FFC-FOS-GEN-OLA-STR-SXT-TET。结论伦敦沙门菌主要分离自猪全产业链各环节样品和体检人员样品,其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检测多重抗药大肠杆菌中检测Ⅰ型整合子的携带率及其对细菌抗药性的影响。方法用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奶牛场、猪场和肉鸡场的565株大肠杆菌,测定其对15种抗生素的MIC;用PCR扩增其中91株多重抗药性(最少耐3种抗生素)菌株的Ⅰ型整合酶基因及抗药基因盒。结果565株大肠杆菌仅对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和硫酸粘菌素的抗药率低于50%,其余药物均表现出较高抗药率,且几乎所有细菌都对3种以上抗生素具有抗性。91株多重抗药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的平均检出率为83.52%,大多数整合aadA基因和dhfr基因,抗药性基因携带率为43.42%。结论Ⅰ型整合子对细菌多重抗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是临床细菌多重抗药性监测在基因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宁夏食品及病例来源沙门菌耐药情况、流行优势血清型及PFGE型别。方法对2014-2020年各类食品及临床病例中分离培养的18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肠炎沙门菌在食品及病例中均为优势血清型,病例来源分离76株,占49.35%(76/154),食品来源分离18株,占52.94%(18/34),总构成比为50%(94/188)。188株不同来源沙门菌有182株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76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耐2~4种抗生素101株(55.49%),耐5~8种抗生素52株(28.57%),耐9~12种抗生素23株(6.59%)。将所有分离株经Xbal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93条PFGE带型,相似度为42.1%~97.1%,优势带型为NXSM0065型,其次为NXSM0074和NXSM0069,共41株,占所有分离株的21.81%。结论宁夏地区沙门菌流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病例及食品来源分离株耐药状况普遍较为严重,不同来源,同一血清型PFGE带型同源性较高,且与耐药谱未体现出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状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带型,为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代表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预警、调查、溯源及公共卫生意义上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提供基线与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国际PulseNet 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技术与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2011-2013年分离自我省5个哨点医院的72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的药敏测试与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72株沙门菌对8类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有65株为多重耐药菌株(90.3%),其中耐3~5种的为6株(8.3%),耐6~8种的为34株(47.2%),耐9~10种的为10株(13.9%)。72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45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9株不等,相似度区间为65.6%~100%。结论 河南省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普遍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相同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鸡源肠炎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方法 从山东省不同来源分离肠炎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1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PCR方法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不同场所分离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结果 肠炎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7.94%(178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68.54%、对四环素耐药率达到66.85%、对磺胺甲恶唑和萘啶酸耐药率达到100%。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敏感,耐药率在5.62%以下。68.54%的菌株(122株)携带Ⅰ型整合子、blaTEM和tetA基因。不同场所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表现4种PFGE谱型。结论 山东省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携带Ⅰ型整合子、blaTEM 和tetA耐药基因是导致菌株耐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SCR1的携带情况及其下游基因环境,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播散机理。方法收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4株和敏感株21株,PCR扩增ISCR1基因及其下游的基因环境,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 3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携带ISCR1基因14株,其中11株ISCR1阳性多重耐药株,在ISCR1基因下游携带氨基糖甙类耐药基因armA基因;21株敏感株中,ISCR1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ISCR1元件可能参与了armA耐药基因的水平播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2014年临床常见沙门菌耐药特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分离的84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选取不同菌株来源、血清型和耐药谱的51株沙门菌,按照美国PulseNet标准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确定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84株菌分为20种血清型,沙门菌前3位血清型构成比从高到低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占42.86%(36/84)、肠炎沙门菌占15.48%(13/84)、斯坦利沙门菌占8.33%(7/84)。本次分离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达84.21%以上,对于环丙沙星与氯霉素的敏感性在66.67%以上,对于甲氧苄啶与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在50.88%以上,但仍存在多株多重耐药现象。51株沙门菌经过聚类分析可分为 42个PFGE型,表现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沙门菌耐药谱与 PFGE分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